(一)矫正注意力缺陷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娟,女,8岁,在某小学念2年级,聪明可爱,生理上正常。但是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的缺陷,做事情比较粗心,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精力集中,在课堂上经常走神,数学作业的正确率较低,在课间休息和活动中不能保持安静等。父母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个不好行为,将会对小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父母与小娟签订了如图11-8所示的一份行为契约。
图11-8 矫正注意力缺陷的契约
2.分析
行为契约设定的目标行为要符合儿童实际能力,注意力缺陷儿童,一旦面对复杂的、长时间的任务,注定要失败。因此,如果让一个8岁并注意力有缺陷的儿童连续一个星期的数学作业的准确率都必须保持在80%以上才能得到奖励,是一件难以做到事情。所以,要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行为水平。开始时,一定要设定少一些的行为目标,任务要相对简单一些。
契约中规定,只要小娟坚持一个月能做到上述条款,就能得到更大的奖励,但是在一个月的长时间内去执行同样的任务,得到同样的奖励,对于注意力有缺陷的她来说,强化物的吸引力不够,容易产生饱厌现象。应当保证儿童一开始的行为约束要成功,要形成他们的成功体验,树立信心。行为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循序渐进,越来越复杂,强化物也应越来越有吸引力。
建议数学作业的正确率应先定在高于小娟原来正确率的20%左右,之后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行为契约的内容最好每隔几天就需做出调整,特别是在小娟出现比较明显的积极改变的时候;强化物的选择面也应更多样。
(二)强化良好行为出现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某体育老师用行为契约来提高高中生晨练的运动量。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一些贵重物品或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东西交给体育老师作抵押。然后写下行为契约,必须要每周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能赎回这些东西。以时间为运动量的指标,运动量由参与运动的学生轮流记录。这些学生参与这种行为契约后,其运动量比以前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2.分析
运动量由参与运动的学生轮流记录,记录过程中不能保证公正,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作弊行为;以时间为运动量的指标,指标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运动量,应配合具体的运动强度来综合作为指标。
建议记录人员应选用不参加此项运动的其他人员,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作弊现象;应配合具体的运动强度来综合作为指标,如每天如果规定运动时间为一个小时,那么就明确规定每次运动时间内必须完成哪几个运动项目。
本章摘要
1.代币制是指在问题行为者出现目标行为(期望行为)时,立刻给予一种“标记”或代币加以强化,然后再用累积起来一定数量的“标记”或代币换取各种奖赏(原始强化物)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2.代币系统由目标行为、代币、后援强化物三部分组成。
3.代币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强化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对实施者行为的控制性及其能增加被实施者技能的获得性。因此,运用范围较广。
4.代币制的实施步骤包括在明确目标行为、确定代币、确定后援强化物、制定代币交换系统之后,实施代币制,最后将期望行为成功地迁移到自然情境中。
5.在运用代币制进行行为改变时,应注意代币制管理规则的明确性,注意正确运用“反应代价”及注意工作人员的训练和管理等。
6.行为契约是由被改变者在自己或他人的要求下,为了改变某些行为,与契约监理者或冲突对象之间通过协议达成的。契约的内容包括一方或双方同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所必须达到的目标行为;此外,行为契约还规定了该目标行为出现的强化和奖励以及没有出现的惩罚后果。
7.行为契约之所以能影响行为是因为行为契约起着公众制约的作用,同时,行为契约所形成的规则也支配着目标行为的出现。
8.行为契约包括单方契约和双方契约。
9.行为契约由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的测量标准、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及其实施者等部分组成,最后行为契约要通过双方的签字才能生效。
10.行为契约的签订应根据协商的原则,注意目标行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行为契约应全面而具体。
11.在实施行为契约的过程中,应注意目标行为的执行情况的记录,行为契约的继续商定和不断修订,同时应注意达到目标行为后应减少行为契约的运用。
练习题
1.李女士是一位职业妇女,不仅公事忙碌,而且家事也使她头昏脑涨,尤其对于6岁儿子的管教,更让她力不从心,最后只好请教行为改变专家的意见。
专家建议她采用代币制,用积分方式,使得小孩自动且有效地处理自己的事务,积分制的记分方法是这样的:孩子能准时起床、睡觉各得2分,能整理自己的床铺、书包和书桌、按时吃饭、上学、按时回家各得1分,准时做完作业得2分,成绩得80以上加3分,说谎扣3分,打架扣3分,骂人、顶嘴扣2分。
李女士为方便有效,设计如下表格,张贴在白板上,每周一张。每天晚上由李女士询问当天情况和表现,再在积分表上填写,一星期结算一次。一周满分为90分。这个代币制的实施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分析不妥之处。
依据李女士平时对孩子的观察、了解以及孩子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喜好,拟订以下后援强化物和兑换分值。
积分与奖品兑换表
2.王老师是位刚从中师毕业的新任老师,对教学非常热情,可是第一次模拟考试他所任教的班级成绩非常不理想。为提高班上学生的成绩,他采取代币制,凡是平时考试成绩在90分到95分的给星星1颗,95分以上给3颗星。实施一段时间后,班上的学生较以前更努力了,第二次模拟考试班上成绩明显进步了,期末考试也进步了。
经过一年的实施,越来越明显,班上成绩优劣分明,表现优秀的小朋友更加优秀,但表现较差的小朋友不但成绩没有进步反而更差了。试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某小学2年级1班是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学生性格都较外向,学生整体成绩较差,组织纪律涣散,难于管理。这学期学校安排有较丰富经验的唐老师担任班主任,唐老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采用代币制来解决班上组织纪律涣散的现象。她制作了一张表格记录每个学生的旗帜数目,具体实施如下。①=1*GB3每次考试成绩达到80分就可得到小红旗一面,在此分数上每上升5分就可多得一面;作为惩罚,80分以下得小黑旗一面,在此基础上每下降5分就多得一面。②=2*GB3上课期间不出现违纪现象可得小红旗一面,每违纪一次得小黑旗一面。③每天能按时交作业者,累计一周得小红旗一面,一周累计两次以上不交作业得小黑旗一面,一次不能按时交不得任何旗帜。④参加班集体活动得小红旗一面,不参加者不得任何旗帜。⑤累计3面红旗可获得自动铅笔一支,6面红旗获得记录本一个,9面红旗铅笔盒一个……累计3面黑旗罚扫教室一次,6面黑旗罚扫教室一周,9面黑旗通知家长反映情况……⑥每周最后一节班主题活动课上,由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在班上评估旗帜的获得、奖品的兑换、惩罚名单的公布。唐老师实施在实施代币制过程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4.C市某高校聚集地附近的大型超市营销策划部为改变日渐下滑的销售业绩,与其他超市竞争,决定采取代币制来刺激周围居民的消费行为。广告宣传单内容如下。①在活动期间,凭当日单张购物小票达到40元,即加盖超市的商标图章1个,80元加盖2个,以此类推,单张小票最多不可超过5个图章。②小票只可累积一次,烟酒和电器柜台恕不参加本次活动。③凭1个图章加1块钱即可兑换酱油1瓶,凭2个图章加2块钱兑换香菇1包,凭3个图章加3块钱兑换1.8升食用油一瓶,凭4个图章加4块钱兑换2.5L食用油一瓶,凭5个图章加5块钱兑换精美茶具一套。本活动实施3天后并未达到开始所预想的销售业绩,消费者对于超市的奖品表现更多的只是观望。试用代币制的相关原理分析这次促销策划的不足之处。
5.小陈,大一学生,有中度的网络成瘾症,每天都要持续上网打网络游戏5个小时以上,且没有疲倦感,反而越来越兴奋。如果短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精神恍惚、无精打采、失落感。他的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决定去寻求学校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和他签订了一份行为契约。他拿出自己下个月的生活费400元给心理咨询师作为抵押,签订的契约中注明:他将在接下来一个星期内完全不花费一分钟在网上,如果违规一次,就要扣取100元。为了确定他是否上网,心理咨询师叫和他同宿舍的朋友一起监督,并填写记录表。请问:这个行为契约存在什么问题?
6.在暑假到来之前,为了使同学们更好、更有意义地度过暑假,班主任李老师决定要同学们在暑假里读3本世界名著,并和班上每一个同学签订了行为契约。在这份契约中,每个同学必须保证要读3本世界名著;作为报酬,如果顺利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就在开学时以当地快餐店的现金兑换券作为奖励。请问:只凭阅读量就能说明学生真正阅读过名著吗?李老师如何来衡量同学们是否真正读过三本书?
7.小灵和华强是一对刚结婚两个月的新婚夫妇,两个人都是朝九晚五的工薪阶层。结婚前,华强还算是一个较勤快的人;但婚后,他除了上班以外,家里任何家务和日常生活开支都漠不关心,一下班回来不是看电视、杂志,就是打游戏,把所有的家务都抛给小灵。刚开始小灵还能忍受,可一段时间后,当小灵每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还要应付两个人的晚餐和一大堆家务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开始向华强提出强烈的不满,有几次甚至还争执得很激烈,导致小灵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而华强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夫妻关系陷入一定危机。假如你是小灵,请你拟订一份共同承担、合理分配家务的契约来帮助改善他们的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