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代币制应用案例分析(1 / 1)

一、正用

(一)案例呈现

7岁的小剑,有小便失禁的毛病,每隔几天就会在晚上熟睡的时候把小便排在**,每次起来都说自己是在梦里找不到厕所,很着急,又不能控制自己不小便的冲动。早上起来,妈妈并没有大声地训斥他,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建议以后上床之前先上厕所,睡觉前不要喝很多水,但是小剑还是不能控制自己排小便在**的习惯。

于是,妈妈在心理治疗师的建议下,先带他去医院进行了生理检查,发现他**括约肌发展正常,大脑皮质发育正常,排除了神经系统缺陷和躯体疾病。心理治疗师经过与妈妈的详谈,初步诊断小便失禁是由于每次一尿床,爸爸就大声责备他,导致了小剑内心的恐惧、自责、羞愧情绪的产生,这种恐惧心理的日益增长,导致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小便失禁行为。

在妈妈与爸爸的一番商量之后,父亲在每次小剑尿床后,不仅表示出强烈的关心和同情,还主动帮他换床单。这样在减轻了小剑的羞愧、恐惧感之后,妈妈建议小剑做个实验,并帮他做了一张表格,两个星期内,每次只要早上起来尿湿了床单,就在表格上画个勾。这样做有利于他对自己尿床问题的重视,也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而如果连续三次都做到不尿床,妈妈就答应带他去公园玩一次他最喜欢玩的旋转木马;如果连续五次以上不尿床,就带他去郊区的农家乐玩一天。

实施后的第一个星期,小剑只有一次尿床的经历;第二个星期再也没有一次尿床的经历了。显然,小剑还是比较积极地改善了这个不良行为。

(二)分析

生理上的疾病,有的必须要经过医生的治疗才能治愈;但有些生理上的疾病,与个人的意志力有关,如儿童的小便失禁问题。如果能把握这个关键,适当的时候采用代币疗法,这些生理疾病也是可以治疗的。

遗尿症是指儿童5岁以后仍然不能自己控制排尿,白天或夜间时有排尿,每月至少两次。其中,由糖尿病或抽搐引起的除外。遗尿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一般为4%~7%,在使用行为疗法之前应先排除遗传、神经系统缺陷、躯体疾病等生理因素。

在使用代币疗法的过程中,应首先消除儿童的自卑感和羞耻感,耐心鼓励和训练正常的排尿能力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