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代币制方法来改变某些不良行为,尽管操作方便,效果较好,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造成一些诸如混乱、破坏代币、把玩代币或被实施者对代币管理缺乏兴趣的问题。
(一)注意代币制管理规则的明确性
代币制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正确设计了实施程序,但如果没有与被实施者商量制订的明确规则,也很容易产生一些混乱,降低代币制运用的效果。因此,在实施前,就应制订明确的规则,并向被实施者讲明规则。在规则中就应规定,如果出现了破坏代币、把代币用来当玩具玩或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代币等行为,应该做何处罚等条目。
(二)注意正确运用“反应代价”
“反应代价”是指在代币制管理中让被实施者失去代币的程序。在运用代币制方法进行行为管理的过程中,当被实施者出现期望中的目标行为时,被实施者获得代币;但当被实施者出现了一种非期望中的目标行为,与期望中的目标行为对抗时,就要加入“反应代价”。比如,某个被实施者表现出友好地关心同学的行为表现时,就给予代币作为奖励;但当他表现出打骂同学等行为时,就会被收回一定分值的代币,此时,实施者就加入了“反应代价”程序。反应代价程序应在代币制实施一段时间后才引入,因为只有当代币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条件反射后,在反应代价程序中失去代币才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惩罚。
使用反应代价程序时,首先应考虑是否能从被实施者那里收回代币。如果当实施者收回代币,被实施者出现反抗或攻击,就最好不要应用反应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者在确定代币时,可考虑尽量不用实物,而用象征性的分值等作为代币,这样,代币因没有被保管在被实施者手里,就可预防在应用代价反应程序中的攻击行为。
(三)注意工作人员的训练和管理
实施代币制方案时,尤其是针对一个团体实施的代币制,需要对行为作观察、记录,并及时发放代币,以及确定兑换的规则、时间和地点。这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为能正确使用该程序,所有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接受训练。这就需要写出该程序的所有步骤、行为技能训练及计划来指导该程序。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学会识别所有目标行为中的每种情况,并在目标行为出现后及时给予代币;必须学会识别所有确实的问题行为中的每种情况,并在问题行为出现时立即实施反应代价;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完整保护好代币以防止偷窃或伪造。此外,工作人员还应了解兑换率、兑换时间及相关的兑换规定。
[1] 参考R.G.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