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币制运用的实施步骤(1 / 1)

要使代币制得到有效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

(一)明确目标行为

代币制的实施目的是增加被实施者的良好期望行为,因此代币制的第一个过程就是要确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强化的期望行为。目标行为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要处理的特定行为问题、被实施者的特点、实施者对被实施者的期望值等,最终应把目标行为定位在养成、维持对社会和被实施者有意义、有价值的行为上。在确定目标行为之前,应对被实施者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根据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强度、持续的时间等确定是否作为目标行为进行矫正。目标行为还应易于操作、执行。目标行为的内容可以包括教育环境中的学习技能,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交往技能,工作环境中的职业技能等。

(二)确定代币

代币应尽可能因被实施者的特点而异。如对于年龄较大的被实施者,代币可以选择较抽象的线条在记录纸上画线;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或智力落后儿童,应选择形象较具体的代币,如小红花、红五星等。同时,行为改变者也可以通过与被实施者的商量,来确定运用什么样的代币,如陈彤的父亲就与他商量运用了分值作为代币。所选用的代币应具备的特点前面已经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

(三)确定后援强化物

由于代币直接与后援强化物相联系,而代币本身不能直接满足被实施者的需要,所以代币制的强化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后援强化物的作用,其有效性取决于后援强化物的选择。后援强化物的选择与前面的强化原理中正强化物的选择原则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但在实施代币制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确定后援强化物时应考虑其强度和价值对被实施者的影响效果。如一般得到过优厚奖赏的人,在得到普通的后援强化物时可能认为是一种惩罚;而对以前得到惩罚或未得到过奖赏的人,则会视后援强化物为一种奖赏。所以应扩大后援强化物的范围和强化级别,特别当实施对象是团体成员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使被实施者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第二,应考虑后援强化物的种类。强化物固然被人们所喜欢,但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同一个人也往往因时因地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用来强化行为的后援强化物,其种类的多少与适宜,直接关系到强化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团体行为的改变时,当种类很多时,无论在任何时间,对被强化者而言,有比较足够的力量来维持代币的强化力量,也可避免出现饱厌现象。

(四)制订代币交换系统

在指定代币交换系统之前,应确保前面三个阶段的实施已经安排妥当,若前面的阶段未出现问题就可以制订代币交换系统。代币交换系统的制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代币的兑换率

后援强化物必须由期望行为获得的代币来换取和购买。因此每种后援强化物都必须有一个价格。首先应确定每种后援强化物的价格,让被实施者知道须赚取一定数量的代币才能兑换相应的后援强化物。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价格,一般在程序开始阶段,将价格降低,吸引行为者有信心从事良好行为;在程序的后半阶段,一般提高后援强化物的价格,或增加一些价格较高的后援强化物。这种对后援强化物兑换率的改变,也需要实施者和被实施者之间签订一定的协议来确定。

2.用代币来量化每项目标行为

代币发放的多少可以根据期望行为出现的频率、难易程度、改变的进程而定。在程序实施的开始阶段,行为者一旦表现出期望行为,就立即给予相应的代币以连续强化。当行为者出现较有规律的期望行为时,就采取“间歇强化”,即行为者必须连续几次出现期望行为才能给予以往出现一次期望行为的代币数。这样也有利于巩固行为者的期望行为和将行为者的期望行为迁移到自然情境中。当出现非期望行为时,实施者可以酌情收回代币。

3.确定代币兑换的时间及地点

兑换的时间和地点应在被实施者积累代币前就公布出来,提前确立可以使整个实施程序更加一致。

兑换代币的时间可根据所建立的目标行为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如普通学生的课堂管理情况,就可确定为每周五下午放学前;有多动症或自闭症等问题行为的矫正,就可确定为每天下午放学前;如果是在进行某项活动中运用了代币制进行了管理,就应在该项活动结束后及时兑换。

兑换代币的地点可根据代币制管理的对象而定。如果管理对象是团体,可建立一个专用的、用于储藏后援强化物的“代币室”,以方便后援强化物的发放;如果是个人,则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兑换即可。

(五)实施代币制

在实施代币制时,实施者应根据事先制订好的代币系统客观地执行,以保证实施的强化效果。当被管制者出现期望行为时,管制者应立即给予代币来强化,所以管制者应随身携带一定数量的代币以方便及时强化;在治疗团体行为时应尽可能让每一位成员获得代币,还要尽量避免出现团体成员间的破坏性竞争(如有的成员窃取其他成员的代币),所以应将每个人的代币个体化、专一化,这样每个人的代币对其他人来说就不具有代币作用;或要求每个人必须保管好自己的代币,若代币丢失或随便给别人,须接受一定的惩罚。同时,在发放代币和兑换后援强化物时,最好配合社会性强化物,以提高强化的效果。

(六)将期望行为成功地迁移到自然情境中

代币制的最终目标是让被实施者在实验阶段的期望行为成功地迁移到自然情境中,因而能否成功地将代币制情境中的期望行为迁移到自然情境中,是判断代币制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我们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迁移。

1.逐渐消除代币

调整代币交换系统,当被实施者出现几次期望行为时才给予行为改变前期出现一次期望行为时的代币数,或将期望行为与代币给予的时间间隔加大。

2.增加后援强化物的价值

行为改变前期用相同的代币就可以兑换的后援强化物,在后期则需要更多的代币才能兑换,以增加后援强化物的价值。

3.适时增加社会强化物

由于在自然情境中出现较多的社会强化物,所以在实施的后半阶段,当代币减少时,应逐渐应用社会强化物(如表扬、评级、提高的成绩等)来替换代币制。社会强化物不需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被实施者的强化效果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