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误用(1 / 1)

(一)消除两兄弟争吵行为误用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方方和圆圆是一对双胞胎,哥哥方方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弟弟圆圆因为先天原因,脚有点问题,不能正常走路,还没有上学。方方每次写完作业就主动和圆圆玩耍,但是他们经常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架,还在双方身上留下伤疤和指印。妈妈决定运用“代币制”来改变两兄弟冲突的现状,她对方方说:“你是哥哥,应该要主动让着弟弟,上学的孩子应该是很懂事的,不能与弟弟老是相争。妈妈决定观察你的表现,如果你三个小时不与弟弟争吵一次,妈妈就奖励你一张《西游记》的卡通贴画,等你存到十张的时候,妈妈就带你和弟弟一起去吃汉堡;但是如果你在这期间和弟弟争吵一次,就扣除一张贴画。”方方最喜欢吃汉堡了,为了不和弟弟争吵,他尽量不和弟弟一起玩耍,一个星期后他用十张贴画换取了一次吃汉堡的机会。

逐渐地,兄弟俩之间争吵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但是,妈妈发现方方很少与圆圆一起玩耍了,宁愿自己单独一人玩耍,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也不去找圆圆,这使得本来走路有点问题的圆圆更孤僻了。

2.分析

方方的妈妈在使用代币制的过程中,顾此失彼,没有考虑周全,主要失败原因是在确立目标行为时,没有明确指出方方应该有什么样的良好行为才能获得代币。她要求两兄弟不再争吵,但没有明确指出他们应该如何好好相处,只是单方面要求方方不去和圆圆争吵。所以我们应做到矫正不良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同时进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建议不同行为换取贴画的数量应不同,累计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一次吃汉堡的机会,界定和划分不同的行为价值。如争吵了扣除一张贴画;自己能平息争吵,奖励两张;在一起玩且不争吵奖励三张;当兄弟俩三个小时内可以和睦相处的现状比较稳定之后,可以逐渐延长到三个半小时、四个小时……待他们能完全和睦相处之后,后援强化物可以改为社会性强化,如口头表扬。

(二)提高儿童学习成绩误用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文的父母是个体户,平时忙着生意上的事情,对她的成绩没多少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在小文小学三年级期间,父母为了提高她的成绩,采用金钱的方式来激励她,对她说,只要每次成绩达到了90分以上,无论是平时的小考还是每学期的大考,都可以得到了一百元的奖励,这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和学习动力。加之小文是个聪明的孩子,本来基础也不差,成绩一直处于班上中等水平,这使得她比较容易就能每次考到90分以上,而且每次都是拿着考卷大声叫着要钱。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小文对于能考到90分的好成绩的结果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她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完全是为了获取金钱。父母也发现她嘴里经常塞满了零食,还买了很多漫画书,而且没有一分钱的储蓄。

2.分析

金钱作为后援强化物的效果是比较快和明显的,很多家长都比较喜欢采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不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就会产生弊端。在上述个案中,小文父母以学习成绩为获取金钱的代币,金钱则成为小文良好成绩的后援强化物和学习的动力。金钱对于儿童来说又是换取自己想要东西的重要媒介,固然就强化了小文不断以分数来兑换金钱的行为,金钱越多就越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导致了小文的浪费行为,还养成了爱吃零食的坏习惯。

建议应配合储蓄行为一起实施,鼓励小文把奖金存起来。比如,没有花完的钱应存起来,然后以相对的金钱来奖励储蓄的金额;如果花掉了一定的金额,就加倍扣取金钱。有些钱非花不可,在经过父母的同意之后可以花,储蓄奖金全额照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