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矫正强迫性清洗行为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英,大一在读,一年前开始莫名地特别怕脏,起初总认为外面脏,回家就洗手、洗澡、换衣服。后来她上了大学,病情更加严重了,因为是第一次和别人一起住宿,她就觉得脏;宿舍是公共厕所,她就觉得更加脏,都不敢去上厕所。总会觉得厕所里的脏物会弄到身上,尤其是头发上,所以她在学校经常洗头、洗澡,有时甚至一天洗好几遍,可是学校里洗澡洗头都不方便,所以她一天到晚想着这些,觉得好累,还曾自杀过。现在正在家里休学。休学中她也不敢出门,每次上街她总觉得周围不干净的东西会弄到她身上,她的内心很痛苦,学习也落下了。
父母把她带到心理医生那里去咨询,心理医生在大致了解了她的病情之后,决定采取模仿学习来矫正她的“洁癖”行为。在给她分析了她的病因之后,心理医生给她一张DVD光盘,要求她回去反复观看。光盘内容是关于一个旅行家在非洲独自旅行的录像,画面的内容描述的是非洲的自然、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由于非洲缺水,这个旅行家很少洗脸、洗澡等,但却表现得十分高兴,也没有生病,平安健康地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小英回去之后,只能坚持看到一半,看到最后就感觉自己很难受,内心十分焦虑,一个星期后,再到心理医生那里去咨询,症状并没有好转。这个心理医生在运用模仿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2.分析
强迫性清洗,俗称“洁癖”,是以强迫性洗手和清洗自己的衣服、被褥、日常生活用品为特征的强迫行为。这是临**最常见、最典型、症状最鲜明突出的强迫症类型。
心理医生只是给小英一张关于在非洲的生存挑战的光盘供她观察学习,使她知道即使在非洲那样的环境之下不经常清洗也不会有什么疾病,但是并没有实际的指导,当内心感觉很脏时怎么来缓解和控制不清洗的行为。
一般比较典型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暴露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相结合。这种方法类似于“以毒攻毒”,患者怕“脏”,就用“脏”来治疗自己,如强制性接触一些她认为很脏的东西等。具体治疗方法可以根据能引起她不同层次焦虑水平的“脏”,从低到高制订暴露等级,和患者协商,并且在她承诺可以做到的情况下,制订如下治疗方案:从引起她最低焦虑的层次开始暴露,想象暴露和现场暴露相结合,每次不低于60分钟;每个等级完全脱敏以后,进入高一个等级的暴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认知调整;在整个暴露过程中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每次暴露治疗结束后,在两天内阻止清洗行为的发生;每次暴露治疗结束后的第三天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行为,但清洁擦洗不得超过8分钟,洗手不得超过1分钟,洗脸不得超过3分钟,洗澡不得超过35分钟;两次治疗之间的家庭作业必须完成。
(二)一则明星代言产品的失败广告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某国有一家大型果冻生产商准备积极推广一种新口味的果冻,决定采取明星代言的营销模式。于是,请时下在各电视台热播电视剧的女主角来代言,该女明星年近中年,气质很好,在观众心目中形象较好,知名度也较高,之前没有代言过任何类似食品方面的产品。
广告的第一个画面是该女明星在超市里面对许多琳琅满目的果冻产品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代言的品牌,而且还大声笑着对观众说:“果冻,我就要×××牌的,好吃,又实惠,我喜欢!”第二个画面是该女明星拿着一大包该品牌的果冻送给自己的父母,父母高兴地收下了,该女明星回头对观众说:“孝顺父母,就送他们×××牌果冻!”第三个画面是该女明星的一群朋友在户外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女明星突然拿着一大包果冻出现在朋友面前,于是朋友都去疯抢果冻,女明星回头对观众说:“×××牌果冻,让我们联系得更紧密、更开心!”
该广告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的反应并不强烈,效果也很一般。该广告的问题出在哪里?
2.分析
该广告的目的是想要观众在明星的带动下产生购买该产品的动机。但是果冻的一般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少年,该女明星已是中年阶段,与青少年在年龄层次上相差过大,大家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属于相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示范者,比较容易使观察者获得模仿的效果。广告情节、广告词都距离青少年比较遥远,像是给家庭主妇做的广告,青少年作为观察者在认知层面上很难认同,他们追求的是个性化、新颖、时尚、贴近自己的生活方式。
建议代言人(被模仿的示范者)应健康、充满活力、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如青少年普遍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或青少年自己来代言该产品;广告内容应贴近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方式和风格;广告词不应是说教式的,应有趣、个性化、新颖等。
本章摘要
1.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效其言行,并使自己的言行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过程。凡是以某一个人或某一团体的行为为榜样,使学习者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是操作等过程改变自己行为,以期形成与示范者相同的思想、态度、动作或是语言表达等特性,均可称为模仿学习。
2.模仿的方式有视听模仿,即对个体所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模仿;参与模仿,即亲自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体验来进行模仿;想象模仿,对想象中出现的人或物进行模仿。
3.模仿的效果取决于“示范者”的特质和观察者的认知活动。示范者的影响力则决定于其本身的特质(如其地位、身份、种族)及其和学习者相似之处等。
4.模仿学习可以增加、减弱行为效果;对模仿学习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产生,一是对行为获得的影响,二是对增加行为表现的影响。
5.模仿学习应注意的事项有:第一,要注意明确所要改变的目标行为;第二,要注意行为示范程序运用的正确性;第三,要注意受训者的模仿行为获得后,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强化。
练习题
1.假定你是学校的一名心理咨询人员,试述你如何教初二的学生学会抗拒同伴吸烟的压力。
2.在一个新的宣传计划中,主要内容是某体育明星号召城市中的初中生要努力学习。体育明星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以及上学能改变他们未来的生活;节目中一些孩子正在学习,另外一些大点的孩子称赞他们努力学习是多么聪明的选择,而有些孩子因为晚上要学习而拒绝和其他孩子出去玩耍;这些孩子示范这些行为以后,体育明星就称赞他们努力学习的聪明行为。节目最后,这些孩子毕业后找到了好工作,体育明星再次出现在屏幕上,再次说明努力学习的好处。这个广告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如何改进?
3.某大学团委为减少大学生中享乐行为的盛行,激发学习兴趣,决定从本校挑选一些家庭条件较差而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一个“来自身边的楷模——优秀大学生事迹宣讲团”在全校进行持续一个星期的轮流宣讲,希望在全校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风。请指出这个案例运用示范者来改善学习行为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4.小蔚,8岁,就读小学二年级,近一年来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脸上没有笑容。近来老是担心妈妈不要他了,担心妈妈被坏人抓去了或遇到车祸,早上不愿意去上学,一到放学时间就急忙在学校大门口焦急张望,等待妈妈来接自己回家,如果妈妈没来接他回家,他回去之后就表现出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等行为。如何运用模仿学习来治疗他的分离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