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链锁原理应用案例分析(1 / 1)

一、正用

(一)学习技能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宣是个喜欢动手的孩子,4岁时,他喜欢看《天线宝宝》,于是家里买了一台DVD影碟机和《天线宝宝》的DVD碟片给他,在看了妈妈操作一次影碟机之后,他好奇地要求要自己学会操作,妈妈同意教他,将操作方法分成了以下7个步骤:①打开总电源;②按电视上的POWER;③按电视遥控板的TV/**,转换到**模式;④按影碟机的POWER;⑤打开影碟机的播放仓;⑥放进自己所需要的碟片,关上播放仓;⑦按影碟机遥控板的播放键。

按逆向链锁的方式进行。前6步由妈妈做好,只有最后一步由小宣做。等到他会做第⑦步后,妈妈只做前5步,⑥、⑦步由小宣做,这样依次渐进。最后小宣能够独自从头做到尾,不需要妈妈的帮忙了。

2.分析

操作影碟机有一定的程序,并非每个儿童都可以很容易地操作,特别是现在的机器操作键都是用英文来标识的,儿童学起来就更有困难了。因此,要想操作,就必须采用链锁原理将步骤分解,逐步学习。

(二)学习英语单词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刘老师今年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被安排担任某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老师。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单词记不住,这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成绩和学习积极性。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刘老师在每次教授新单词时就在课堂上要求大家跟着她一起大声朗读单词,并把单词的音节一一分解,如tomato分解成“to-ma-to”三个音节,让学生跟着自己边读边写“to-ma-to”,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和清晰地记忆单词。经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在听写课上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2.分析

在有些行为反应中是有一定固有秩序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按事物的发展和原本的秩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假设在教授单词时采用逆向链锁,将单词结构的顺序反过来,就会使同学们的记忆更混乱,也显得很荒唐。所以在这个案例中,采用正向链锁是有助于学生的记忆的。

(三)训练独立穿衣服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叮叮今年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每天早上妈妈要忙着给他做早饭,又要照顾他起来穿衣服,每次都把妈妈弄得手忙脚乱。妈妈觉得他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必须先从起床自己独立穿衣服开始做起。考虑到他才5岁,年龄比较小,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穿衣服。于是妈妈便将穿衣服的步骤分解。采用逆向链锁原理从最后一步开始逐步往前做,步骤如下:①走到衣帽架前,把所有的衣服拿下来;②先将最里面的衣服和裤子穿好;③穿上袜子;④再将外套和外面的裤子穿好;⑤分辨鞋子的左右,将左右脚分别穿入鞋内;⑥系好鞋带。

其他步骤叮叮都学习得很快,就是在第⑤个步骤时,每次都会想很久才能将鞋子的左右分辨开来,每次一搞不清楚就大声呼喊妈妈要求为他帮忙。这时,妈妈站在旁边提醒他:“想想上次我是怎么教你的?”如果他最后分辨清楚了,妈妈马上抚摸他的头,给予表扬。叮叮看到妈妈几次都没有帮他分辨左右,一段时间后,就自行解决了这个问题。

2.分析

一般认为,自行穿衣是件比较简单的生活技能,但对于一个只有5岁的小孩来说是有点困难的,尤其他之前一直都是由妈妈代为穿衣服的,在突然得不到外界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动手会特别不适应。妈妈在这里采用链锁原理来逐步教授他学习是非常正确的。特别是在叮叮不能正确分辨鞋子左右、寻求妈妈的帮助时,妈妈并没有马上代劳,而是在旁边提醒他怎么做。虽然花费的时间要多些,但这样避免了叮叮的依赖心理,对整个链锁行为的学习都有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