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评估应用案例分析(1 / 1)

被观察者资料:小军,现年12岁,4岁时发现他语言发展迟滞,经医院检查才发现他左右半脑发育不平衡,左脑的体积只相当于成人正常左脑体积的2/5,有中度智力障碍。他有一大“爱好”就是咬衣角、红领巾、被角等一切有角的织物。他在家里要咬、在学校也要咬,紧张时要咬,无聊时还要咬,上课时咬,睡觉依然要咬。

小军喜欢咬有角的织物,要确定对小军这一特殊“爱好”的行为改变方案,首先就应收集小军在改变方案实施前的行为资料。

1.定义目标行为

根据前面所讲的行为资料收集的步骤,在观察与记录前应该对小军的行为进行定义,也就是定义我们即将观察与记录的目标行为。根据平时的观察,我们可以把小军“咬织物的角”的行为定义为:用手拿着织物,把织物放入口中紧紧咬住不放。

2.确定观察者

有了这一定义后,就可确定观察者。由于小军“咬织物的角”的行为不仅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家中,观察者可确定为与他接触最多的人,以便随时观察。因此,家里安排了由父母观察,学校安排了一位老师负责观察,他们在观察前都接受了专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以确保观察的准确性。

3.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根据平日的观察,小军不仅在学校要咬,在家里也要咬,因此观察的地点主要在学校和家里。他紧张时要咬,无聊时也要咬;上课时要咬,睡觉时依然要咬。因此,我们选择的观察时间,一是当他无聊时;二是当他紧张、恐惧或焦虑时,观察时间为连续3天。

4.选择记录方法

记录方法选择连续记录法中的行为频率尺度。也就是观察在一天中,无聊时与紧张、恐惧或焦虑时,小军咬织物的行为频率。

5.设计记录表格

在设计记录表格时,小军的父母和老师都采用了如表3-2B的频率记录表的形式。

6.进行观察与记录

父母,老师分别对行为改变前的咬织物的行为进行了为期3天的观察与记录。表3-10至表3-12分别表示了小军的父母和老师的记录数据。

表3-10 小军父亲对小军咬织物角的观察记录

表3-11 小军母亲对小军咬织物角的观察记录

表3-12 小军老师对小军咬织物角的观察记录

7.观察信度检验。从表3-12中可以看出,小军的父母与老师尽管对小军的观察时间地点不一致,但其结果基本一致:在30分钟内的观察次数基本一致,无聊时咬织物角的次数都在4~5次之间,紧张、焦虑或恐惧时咬织物角的次数都在2~3次之间。而小军的父母则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观察了小军的行为,他们观察的结果如何,是否具有一致性,可以通过计算观察者间的信度来检验。表3-13反映了小军的父亲和母亲观察的次数的统计结果:

表3-13 小军父母的观察结果统计表

从表中可知父母判断一致的发生次数是5次,判断不一致的发生次数是1次,运用发生次数信度系数公式计算可得发生次数信度系数是83.33%[5/(5+1)×100%=83.33%]。

实施治疗后的资料的收集,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本章摘要

1.收集行为资料的主要方式是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对行为进行评估。

2.在进行观察前首先应定义目标行为,然后确定观察者,最后进行观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此外,还应避免观察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特别应避免观察中出现的反应,同时观察者间信度的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3.常用的记录方法有连续记录、时距记录、时间取样记录和成果记录,记录必须方便及时。

4.通过观察者间信度的计算可以了解观察者信度情况,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行为资料。观察者间信度常采用两种主要计算方式:①粗略信度计算法;②逐距核对信度计算法。

5.行为评估贯穿着行为改变技术的整个过程。行为评估的形式包括正规评估与非正规评估、直接评估与间接评估、自评与他评、数量化评估与非数量化评估及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行为评估的方法除观察与记录外,还包括行为访谈、自我报告、自我监控和行为问题核对表等。

练习题

1.目标行为的定义指的是什么?它与行为类别名称有什么区别?试着给“讲卫生”下一个定义。

2.行为改变技术运用中的观察包括哪些步骤?

3.行为记录的方式有哪些?如何进行选择?请举例说明。

4.什么是观察信度?为什么要进行观察信度的检验?

5.什么是行为评估,为什么要进行行为评估?

6.行为改变技术中最常用的是什么样的行为评估?为什么?

7.小芳是某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生,正在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实习。有一天,她见到了一位正在学心理学的高中同学,当得知那位同学正在学习行为改变技术课程时,小芳就向她的同学提起,她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无法集中注意力和参加活动,因为该学生总爱离开座位跟其他同学说话,或者招惹别的同学。小芳相信,只要该生能坐得住,就能让他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而班里的其他孩子也会做得更好?

如果你是小芳的同学,你该怎样帮她计划对那个学生的“坐不住”行为进行矫正?

提示:可以根据下面的问题进行考虑。

·“坐不住”的行为定义是什么?

· 对那个学生的行为你会让小芳使用哪一种记录方法?

· 你会让小芳使用哪一种工具来记录目标行为?这种工具让作老师的小芳使用是否适用?

· 当你得知和小芳还有一位在同一个班一起实习的同学时,你会让小芳用哪种方法来计算观察者间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