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为评估的方法(1 / 1)

行为评估的方法很多,如在前几节中介绍的行为观察法,就是在行为评估中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此外,行为访谈、自我报告、自我监控、行为核对表、模拟观察等方法,也为行为评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现就行为访谈、自我报告、自我监控、行为核对表等评估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一)行为访谈

行为访谈是通过访谈的方法来收集有关的行为资料,如了解目前的行为及其前后的条件,了解过去的行为表现及控制等。行为访谈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收集改变对象的许多方面的问题,得到一般性的信息和特殊的信息;也可通过访谈考察改变对象的言语与非言语的变化,考查这些变化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在行为改变技术中,访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任何行为改变的实施都是以访谈为开端的。访谈可以起到沟通行为改变实施者与改变对象的作用,是直接观察法所不可取代的。此外,访谈还使我们对其他测量是否有效,有一个直观的结论,使行为改变实施者对自己的分析有一个经验式的了解。

(二)自我报告

虽然行为主义者一般不太强调自我报告,认为它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测评方法,但随着近年来行为主义者向认知心理学的让步,以及行为主义者对认知概念的接受,自我报告不再受到排斥。在行为评估中,自我报告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收集有关行为改变对象的运动反应、生理反应和认知反应的资料,如你可以问儿童下列问题:“你今天完成了多少数学题?”“走进教室时,你手掌出汗吗?”二是收集行为改变对象的各个方面的经验或体验,以便在实施行为改变技术时,避免行为改变对象不喜欢的体验或使其不适的反应。

(三)行为问题核对表

这是比自我报告更系统化、规范化的测评方法。它是一种事先建立行为问题的有关假设,并根据这一假设编制相应的问题表,让学生或教师及家长做出回答的方法。行为问题核对表密切围绕着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回答方式比一般的标准化测试更为灵活,针对具体的行为不足或行为过多进行有效的测评。

行为问题核对表的优点在于它的经济性和省时。由于目的更为明确,所以能比访谈节约大量时间,另外,许多行为核对表是有结构的,可以更清楚地提示问题所在,把访谈或直接观察中所遗漏的问题弥补上。不仅如此,行为核对表还具有易于量化、便于统计并有利于将考察的问题进行分类的优点。如果在行为干预的前后进行测评,可以对疗效的显著性做出很好的评估。

行为问题核对表的不足在于它仍是一种间接的评估方法,近似于自我报告,与真实环境中发生的行为仍有一定的距离,它与实际行为表现的关系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此外,在编制核对表时应尽量选择全面的题目,如果题目的选择有所偏差,就难以反映和评估行为事件。行为问题核对表的另一缺陷是,只反映消极的行为,不反映积极的行为。对于治疗来说,积极的行为反应也是应当了解的重要内容。

(四)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技术指个体对自己出现的某些行为反应予以记录,进行直接观察和控制。在自我监控的评估中,患者或被治疗者应当及时向行为改变实施者报告自己的行为反应资料。治疗者之所以使用自我监控技术,主要是想达到两种目的:一是了解患者最初阶段的监控水平,以便了解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最初的基线反应水平有助于证明问题的存在;二是用自我监控来收集干预计划成功与否的信息。可以作为自我监控的对象或靶行为有很多,如课业完成情况、不良的行为习惯等。当使用自我监控表来评估或控制行为时,要注意监控的准确性,尤其要注意下列问题。

1.训练

个体应受到实施自我监控技术的必要的训练,这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2.及时

自我监控活动与靶行为发生的时间越接近,记录就越准确,不可间隔很长时间才记录。

3.反应的重复

当患者被要求监控发生的反应时,其注意力易被分散,监控会起干扰,从而降低自我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可让患者只记录一种行为,以减少反应的重复。

4.反应的努力

患者越是必须用大量时间去努力应付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的效果和准确性就越差,因此要尽量让患者的精力少投入在自我监控上。

5.强化

对于准确记录的偶尔强化比不强化能提高监控的准确性,可建立某种强化的标准。

6.准确

治疗者应监督患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使其意识到自我监控的准确性被监督了,这种对监督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准确性。

7.靶行为的选择

有些行为较明显、容易记录(如动作反应中的吸手指),有些行为反应不易记录(如言语活动中的发音)。

自我监控的方法结合了人为控制和自然观察的各自优点,不仅能测量外在的行为表现,而且能测量内隐的事件(如个人的想法),比访谈和观察法大大地减少了妨碍效应,是一种可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