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为评估的形式(1 / 1)

行为评估主要是对可观察行为的综合评价,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对行为或症状本身的测量和治疗。行为评估的形式丰富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方式:有正规评估也有非正规评估,有直接评估也有间接评估,有自评也有他评,还有数量化评估和非数量化评估以及诊断性、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估等。

(一)正规评估与非正规评估

从行为评估所使用的工具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规评估和非正规评估。正规评估是指采用一些结构程序或标准化测验,将研究对象某方面的行为表现情况与标准对照,得出评估结果。研究者可以在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标准化测验进一步验证该行为是否明显存在。如通过初步的资料收集,显示某学生具有攻击性行为,这时就可运用《儿童行为核查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进一步核实该生是否具有明显的攻击行为。由于有常模可以参照,正规评估比较容易看出研究对象在同龄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也比较客观。非正规评估是指使用除了有常模的标准化测量工具之外的所有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一系列行为特征的观察、作品的样本分析、访谈等。

(二)直接评估与间接评估

从评估过程参与者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直接评估,是指在个体目标行为发生的同时,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如当一位老师在学校对操场上某个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进行观察,并对他的每项社交活动进行记录时,他所使用的就是直接评估。本章一、二节中介绍的行为观察与记录法,就是运用的直接评估。但是,为了全面了解目标行为的各种情况,有时也用间接评估,为目标行为的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间接评估包括使用行为访谈法、自我报告法、行为问题核对表法等形式,从行为人或其他人(如父母、老师、朋友或同事)那里取得目标行为的信息。如当研究者向任课老师了解某个孩子在操场上和其他孩子有多少交往时,他所使用的就是间接评估。对目标行为使用直接评估的测量结果往往要比使用间接评估得到的结果准确。因为使用直接评估的观察者受过专门的观察与记录训练,能在目标行为出现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观测和记录。而间接评估中,有关目标行为的信息获取主要依靠评定人以外的他人的记忆,其记忆的准确性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另外,提供信息的人也可能因未受过观察训练而错过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对目标行为的判断是否准确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所以说,间接评估实际上是建立在有关目标行为的不完整信息基础上的,因此大部分的行为改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依赖于对目标行为的直接评估。

(三)自评与他评

从评估的实施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是指被评估者依据评估原则,对照评估标准,对自身行为特征所做的评估。如行为改变实施对象可以根据行为改变者的要求,自己制定一张表,记录下每天口吃的次数,并与行为改变者制定的评估标准对照,确定自己的口吃行为是否减少到行为改变者规定的次数。他评是指由熟悉评估者的相关人员或行为改变技术实施者,对照某些评估标准,对被评估者的行为特征进行评估。如父母对孩子发脾气行为的评估:父母记录下孩子在一天之内发脾气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或强度,然后与行为改变者制定的评估标准对照,就可对孩子当天的发脾气行为进行评估。

自评受研究对象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客观性有限;他评虽然客观性强,但由于各种因素(如前面所述的观察反应等)的影响,也容易造成观察误差,使观察信度检验较差。因此,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应尽量把自评与他评结合使用。

(四)数量化评估与非数量化评估

从评估结果的呈现方式划分,可以分为数量评估和非数量评估。数量化评估又称定量评估,是指在评估过程中运用数学工具定量化处理信息,以得到评估结论。如前面对观察结果进行评估过程中的观察信度检验,就运用了数学工具处理信息。数量化评估的结果多以数字说明问题,比较清晰准确、一目了然,便于比较。非数量化评估又称定性评估,是指在评估过程中不通过数量分析手段,而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如等级法、评语法等)直接得出评估结论。比如,对孩子在一天内发脾气的行为,如果按等级法,就可以用“总是”“常常”“偶然”“很少”“从不”五个等级来评估行为的严重程度。其结果多是描述性的,比较详细具体,便于操作。

(五)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从评估的目的和行为改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诊断性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收集行为改变对象的相关信息,了解行为改变对象原有的行为问题状况,确定研究起点,为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估是研究过程中的评估,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阶段性评估获得改进工作的依据,及时调整行为改变方案,使行为改变过程向最终的目标行为发展。总结性评估主要是评估研究的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干预效果,对预期目标的达成与否进行评价,是对行为改变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的发展状况作出鉴定,区分等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可能性进行预测,重点是关心研究的结果。在行为改变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是连贯在一起的。总结性评估包含对下一阶段研究起点的诊断与鉴定,其指标体系的建立有赖于诊断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所包含的某些信息,三者相辅相成,贯穿于整个行为改变技术的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