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的发展史上看,行为改变技术是从心理治疗发展而来的,并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我国,行为改变技术也一直融合在心理治疗内。根据《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学报》所统计的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心理治疗的论文数据(仅指涉及个人工作的论文,不包括综述),可以把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基本为空白;1978—1985年为准备阶段;1985年以后开始进入开展阶段。
目前行为改变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治疗,如强迫症、恐惧症、儿童心理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以及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矫治等。另外,行为改变技术也被有效地用来预防和处理儿童的各种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近年来,行为改变技术还被运用到医疗康复、社区康复和教育康复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另外,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与策略也越来越多,早期在行为治疗方面仅限于系统脱敏疗法和厌恶疗法,目前有很多方法都加以介入,如理性情绪疗法、应对治疗技术等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章摘要
1.行为既包括了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也包括了内隐的意识历程。行为具有动态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2.人类行为的形成既有生理成熟的作用,也易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理成熟、偶发事件和学习是影响个体行为发生改变的三大主要因素。人类的行为可分为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不正常行为也叫问题行为、异常行为或不良行为。
3.行为改变技术是一种客观而系统地处理行为的有效方法。此种方法主要根据实验心理学 (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的行为原理与技术,并注重处理效果的验证程序,以达到妥善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增进人类的适应功能的目的。
4.采用行为改变技术对行为进行改变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二是良好行为的塑造和养成。
5.行为改变技术的特征主要包括: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客观系统的处理方法,重视后天环境的学习历程,注重具体量化的特殊行为,注意客观环境的适当配合,显现明确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6.行为改变技术使用的原则有:特定行为原则,此时此地原则,不贴标签原则,建立和谐而融洽的人际关系原则,重视观察记录和分析评定的原则,方法学原则。
7.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增加:教育、社会工作、护理、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社区心理学、医学、商业和工业等领域中行为改变技术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斯金纳将行为区分为两种: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前者是由有机体自己表现出来,后者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发,于是形成两种不同的行为改变取向。
9.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基本为空白;1978—1985年为准备阶段;1985年以后开始进入开展阶段。
练习题
1.结合实际谈谈行为改变技术的功用。
2.实施行为改变技术应该遵循哪些伦理和道德规范?
3.行为改变技术的特征有哪些?
4.举例说明行为改变技术的原则。
5.简述国外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