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思维(Imaginary Thinking)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想象思维有再造想象思维和创造想象思维之分。再造想象思维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思维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存在于整个过程之中,即作家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种感性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在艺术设计中以对象的审美为出发点,经过想象、联想等方法,形成通过个体形态显现特定意蕴的思维。形象思维中的想象是设计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思考方式。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设计师通过各类感觉器官获取大量具体翔实的形象资料,展开想象,然后选择加工,筛选出符合目的性的形象素材,在想象基础上将各类因素观念(行有机结合,思维已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而联想则将理性阶段再次融入感性范围中,并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取得合乎设计要求的形象。
形象思维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发挥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想象、联想甚至幻想虑构来达到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浪漫色彩,因此极不同于以理性判断、推理为基础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