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中,道家是与儒家美学相对立的流派。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其思想建立在关于“道”的理论基础之上。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不是世俗人们所追求的感官声色的愉悦或权势欲望的恣意满足,也不是儒家虚伪的仁义道德的体现,而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他们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都表明美在于超功利的自然无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涤除玄鉴”、“心斋”、“坐忘”观点是建立审美前提下的,这一核心范畴被引入绘画领域,尤其是山水画当中,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中国平面设计的版式构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之学大兴,无论在诗歌领域,还是在书画领域都纷纷地倾向于“师法自然”,“表现性情”的审美追求,以通向对“道”的观照和把握,从而在艺术中把自然当作至美、至真的对象来加以描述和表现。因为在道家思想中美就在于大自然之中,观天地之万象,与此获得美的感觉,从而进入与自然融为一体,并把握住“道”的审美境界,所以大自然成了求道者探源寻根的故土,是求美、求真者赏心悦目的审美形象。
图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