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西方早期造型艺术(1 / 1)

2.1.1 中国早期造型艺术

设计作为一种活动的构思和规划,是在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由此也使人的生产活动区别于动物。原始的人类最初是利用拣到的树枝或石块作为工具进行狩猎的。以后逐渐学会利用石器对木材、皮革和食物进行加工。最初的石器是打制而成,作为敲击、砍砸、刮磨和切割的工具。通过石器的加工,人们取得对于工具形式变化的思想和技术进步,矛头造型的变化可以更平稳地投出,均衡的工具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石器按照功能的需要,逐渐分化为斧、凿、锛、镞等,后来经过磨制加工,在造型上形成了规整、对称的形状。从石器的打制到磨制,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如图2-1-1)。它的起源,在我国已有八千年的历史。陶艺的发展,体现了艺术设计在陶器制作中的重要作用。制陶工艺是通过火的焙烧,使粘土坯件产生质的变化,从而构成质地坚固的器皿。其中,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它是用手捏制的。当时的人们凭着灵巧的双手和熟练的技巧,能够制作出圆而工整的各种造型。应用天然矿石作为装饰花纹的涂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红色是赤铁矿颜料构成的。在彩陶的装饰中,不仅出现了各种自然物抽象化的图案,而且出现了反映人们生活画面的人物形象。在产品的造型方面,彩陶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彩陶工艺的衰落,出现了黑陶。黑陶的制作工艺,已经由手工的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这是工艺技术上的一大进步。黑陶工艺以造型取胜,除了品种的多样化,器形也逐渐定型化。黑陶的功能更加适应生活实用的要求。

图2-1-1

在陶器造型的演化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实体与空间关系的转化,以便更好发挥空间的效用。材料的利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准。青铜时代标志着采矿和冶炼金属的广泛应用。商代至周初,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兵器、乐器、祭祀礼器、饮宴用具,甚至连劳动工具也以青铜制成。而青铜器的造型,一般从陶器造型演化而来。如鼎是煮肉食的器物,一般为圆体,有三足及双耳。但是,也有成方体四足的方鼎。,商代早期的鼎,腹部较深,两耳直立于口缘,足成锥形。到商代晚期时,鼎的腹部最大直径下移,且足呈圆柱形。鼎不仅是实用品,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如图2-1-2)。

图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