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古希腊罗马早期造型艺术(1 / 1)

在艺术诞生和发展的初始阶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人们的艺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纠结在一起,艺术领域和非艺术领域(实践领域、交际领域、宗教领域等)之间的界限极不明显和极不确定。原始文化的这种混合性在古希腊时代仍然存在。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西方美术史》中是这样描述这一时期的西方艺术状况的,“我们须记起希腊人所了解的‘艺术’(tekhne)和我们所了解的‘艺术’不同。凡是可凭专门知识来学会的工作都叫做‘艺术’,音乐,雕刻,图画,诗歌之类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还是‘艺术’。我们只把‘艺术’限于前一类事物,至于后一类事物我们则把它们叫做‘手艺’,‘技艺’或‘技巧’。希腊人则不作这种分别。”在古希腊人那里,艺术和技术是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活动领域。这是劳动发展的早期阶段所特有的,当时,人、劳动工具和技术在工艺过程中被联合在一起。只是后来,彼此才互相分离开来。

古希腊的设计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和陶器两个方面。受到迈锡尼“迈加隆”建筑和古埃及承柱式建筑的影响,希腊形成了“围柱式建筑”,其代表是波赛冬神庙。而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是由著名的雕刻家菲狄亚斯受雅典君主伯里克利斯的委托,在4世纪设计完成的雅典卫城。其中有著名的帕特农神殿,伊克瑞翁神殿和由建筑家墨涅西诺斯设计的卫城山门。希腊在建造围柱式建筑时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希腊柱式,到今天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图2-1-3)。

图2-1-3

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东方风格指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观念,主要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黑绘风格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风格。红绘风格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色,故又称红彩风格,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这种风格的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刻画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如图2-1-4—图2-1-5)。

图2-1-4

图2-1-5

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罗马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是建筑。罗马人使用火山灰和石子造成混凝土,作为建筑的黏合剂和浇筑材料,因而可以建造大空间的圆顶和拱券的建筑,其代表是罗马万神殿。此外,罗马人杰出的成就还表现在市政工程方面。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在空间构造方面,重视空间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目的;在结构方面,发展了综合希腊和伊特鲁利亚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方了砖、木、石外,还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古罗马的工艺品设计以青铜和玻璃闻名于世。古罗马人的青铜器皿华丽、精巧,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古罗马卷涡形装饰纹样就是文艺复兴装饰纹样的源头。古罗马人改造了玻璃工艺,将埃及的“热融嵌条法”改为吹制玻璃器皿法,还发明了“浮雕玻璃工艺”。

图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