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命教育的意义(1 / 1)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更应该是培育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家园。大学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有必要在大学课堂中中大力发展生命教育,教育大学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和呵护生命。在对生命的珍爱、关怀和呵护的基础上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生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生命教育的最终追求。

一、有助于推进美好校园建设,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待。大学生恶性伤害案件不仅令受害人受到伤害,给双方家庭带来重大的损失,还严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美好校园建设,并给社会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由于大学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所以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生命教育专题课程的设置,让大学生体悟生命的珍贵,学会善待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并学会推已及人善待一切生命。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教育不仅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恶性事件或恶性伤害案件的发生,更是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重要途径。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反思,大学生理解并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理解他人的存在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他人、关怀他人,学会宽容和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努力提高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创造一个友好的人际环境,也是为自己的生命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发展环境。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倾听自已内心的声音,认知自己真正的生命需要和美好生活需要,做一个拥有崇高精神追求、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的人,不把生命当成实现利益的工具,赋予生活更多意义和价值,促进身心灵健康和谐美好。生命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言行和态度,使更多大学生变得人格健全,身心健康。

二、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具有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保证大学生在社会系统中能够顺利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传统道德、法制教育的不足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有些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较为淡薄甚至有所缺失,少数大学生心中只有自我,生活上一味追求享受。在这一部分大学生心目中,责任、担当、法律、道德、正义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他们更多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与否,蔑视和挑战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法规,想方设法规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从更深层次唤醒更多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其认识到尊重他人生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认识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必然会受到法律法规的严厉惩处,从而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扭转少数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下降的趋势,唤醒更多大学生承担起对家庭、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使其尊重他人的生命,对自己的健康人生、美好生活负责,不因犯罪或犯错而给社会、家庭和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成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比较多注重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己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大学生因此无暇思索和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懂得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归其原因,这也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后果。加之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网络信息化时代缺乏感情的人机对话交流沟通方式,这些外在客观原因也使部分大学生趋于孤立、冷漠和去社会化。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和较强技能的全面发展人才。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就是通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格健全发展、身心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内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