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及其调适(1 / 1)

一、认识不良情绪

(一)怎样认识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映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难过、不快、忧郁等情绪均属于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主要包括两种情绪体现形式:一是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体验,它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躁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主体仍很长时间沉浸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二是过渡性的情绪体验,它是指心理体验过分强烈,超出了一定限度,如狂喜、过分激动等。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过渡性的情绪体验都有严重的危害性,危害的程度因人而异。

(二)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困扰。情绪困扰,是指人的某一情绪发生的频度和强度过度时,引起情绪之间、情绪与认知及人格适应性的冲突,并加重负面情绪的反应。大学生情绪困扰的主要表现类型有以下几种(详见第一章)。

(1)焦虑: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

(2)抑郁: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一般来说,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回报的大学生身上。

(3)愤怒: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

(4)嫉妒:嫉妒是自尊心异常的一种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

(5)冷漠:冷漠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

此外,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还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常见表现有以下几个。

(1)神经过敏行为:习惯性肌肉抽搐、皱眉、不断地眨眼、咬嘴唇、口吃、经常脸红或脸色苍白、病态性抱怨、经常啜泣等。

(2)情绪反应偏离正常:对错误过分焦虑,对失败过分悲伤;谨小慎微,注意细节;逃避责任,不愿承担新的和困难的工作;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感到周围的人和事都使自己烦恼;对工作目标缺乏兴趣;不喜欢讲话,不能控制语言或傻笑、有过分的表情动作。

(3)情绪未成熟行为:不能单独一个人工作;不能独立做出判断;有自卑感;心情沉重;过多地猜疑或指责别人;容易接受暗示;易恐惧、优柔寡断。

(4)好出风头行为:逗弄或推挤别人;动作生硬,不严肃;过分引人注目;过分献殷勤;不断地自夸;经常欺骗别人。

(5)违法乱纪行为:对别人残忍;恃强凌弱,辱骂他人,污秽语言;对学习缺乏兴趣,逃学,旷课。

(6)身心失调:服饰习惯颠倒或混乱;情绪悲痛时产生恶心或呕吐;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疼痛症状。

(三)不良情绪困扰的形成因素

1.认知因素

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如果能做出正确的认知评价,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反之,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自然也存在许多特定的问题,诸如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与恋爱问题,学习劳动的付出与就业回报的反差等问题。

认知的偏差易导致各种心理冲突和不良情绪。如果根据就业好坏来评价知识的有用价值性,便会降低专业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对自身学习不正确的认知也会引起心理的紧张、焦虑、强迫、压抑、自卑等不良情绪反应。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同样会引起心理的紧张、恐惧、焦虑。职业选择中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和冲突更易导致抑郁、焦虑,甚至大失所望。

2.遗传因素

其对情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神经类型上,不同神经类型的人在情绪体验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不良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情感丰富且极易波动,由于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明显。这种频繁情绪波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无不产生影响。

1.大学生的学习方面

情绪好时,学习效率会倍增;而情绪低落时,消沉、忧郁、悲观等消极的情绪会使大学生出现思路阻碍、操作迟缓、心不在焉、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状态,学习效率会一落千丈。一个经常处于抑郁状态的学生,尽管非常聪明,大多也不会在学业上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一个情绪稳定,笑对他人,积极向上的人,周围一定有很多好朋友;一个喜怒无常,常常莫名其妙发脾气的人,周围的人只会对他敬而远之。而人际交往在整个大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课,没有好的人际关系,又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感受,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3.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现代医学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而是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异常有关。消化系统是对情绪反应的敏感器官。人在恐惧或悲痛时,胃黏膜变白,停止分泌胃酸,引起消化不良;在焦虑、愤怒、怨恨时,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经常如此会导致胃溃疡。血压对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经常处于愤怒、焦虑、恐惧等强烈的不良情绪状态中,较容易发展为高血压病。而持续出现的不良情绪,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许多冠心病患者就是在不良情绪的刺激下,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作,甚至死亡。才貌双全的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最终积郁成疾,呕血身亡。三国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因为妒忌多疑、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充满心理矛盾、压抑、不安全感和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人,免疫力减弱,容易患癌症。中医学中也有一种说法: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由此可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愉快的精神状态,可使人心情开朗;不良的精神刺激,会使人心情抑郁,疾病缠身。

4.大学生个性发展

不良情绪会造成个体的自卑、抑郁,会使个体对社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会引起心理上的疾病和心理变态。

5.消极情绪具有传染性

值得一提的是,恶劣情绪具有传染性。病毒和细菌会传播疾病早已众所周知,然而新近研究发现,恶劣情绪与病毒和细菌一样具有传染性。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长期研究发现,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越容易感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科因的研究还证明,只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大学生是以集体的形式在学校生活,如果一个小集体特别是宿舍里有一个人情绪比较低落,这往往会影响到这个集体里的其他成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出现群体性情绪问题。

三、不良情绪的管理之道

(一)自我放松法

对于一般的紧张或焦虑,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放松方法。

1.调息放松法

当你在紧张焦虑时,一种简单但可能颇为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深呼吸缓解焦虑,具体的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保持涨满状态2秒钟。再用鼻子慢慢地、轻轻地呼气。接下来再学习控制呼吸的速度,可以在呼吸时数数:“1、2、3、4……”要求自己均匀缓慢地数数,用四个节拍吸气,再用四个节拍吐气,如此循环。每次连续做上4~10分钟甚至更长。经常这样做深呼吸,对身心放松、缓解焦虑大有好处。

你还可以闭上眼睛做。如果闭着眼睛,在做深呼吸的同时还进行一些想象的话,效果会更好。

当你能在坐姿下熟练地运用深呼吸技术之后,你可以进一步增加操作难度: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姿势下运用,看看是否可以在躺着或站着的时候运用;你还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除了安静的环境,还可以在看电视、洗脸、走路时做。同时还可以尝试在有别人在场之类干扰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你在各种复杂的场合都能运用自如,那么,在感到焦虑紧张时,运用起来就更能得心应手、更具效用。

2.想象放松法

你可以直接用想象法放松,如果结合调息法则放松效果会更好。

想象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广阔、宁静、舒缓的画面或场景的想象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些画面和场景可以是大海、花园、躺在小舟里在平静的湖面上飘**等等。总之,一切能让心灵平静愉悦的美好场景,都可以尝试。平时你可以多多练习和使用这些方法,找出几个能使自己放松的画面或场景使用。这样,在紧要关头就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3.肌肉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是最常用的放松方法之一。

(1)头部放松。用力皱紧眉头,保持10秒,然后放松;用力闭紧双眼,保持10秒,然后放松;皱起鼻子和脸颊部肌肉,保持10秒,然后放松;用舌尖抵住上颚,使舌头前部紧张,保持10秒后放松。

(2)颈部肌肉放松。将头慢慢地下弯,努力使下巴抵达胸部,保持10秒,然后放松。

(3)肩部肌肉放松。将双手自然放在两侧,尽最大努力提升双肩向上,保持10秒,然后放松。

(4)臂部肌肉放松。将双手掌心向上平放在椅子扶手上,握紧拳头,使双手及前臂肌肉保持紧张10秒,然后放松。

(5)胸部肌肉放松。将双肩向前收,使胸部四周的肌肉紧张,保持10秒,然后放松。

(6)背部肌肉放松。将双肩用力往后扩,体会背部肌肉的紧张感10秒,然后放松;向后用力慢慢弯曲背部,努力使胸部弓起,挤压背部肌肉10秒,然后放松。

(7)腹部肌肉放松。尽量收紧腹部,好像别人向你腹部打来一拳,你要收腹躲避,保持收腹10秒,然后放松。

(8)臀部肌肉放松。夹紧臀部肌肉,收紧肛门,使之保持紧张10秒,然后放松。

(9)腿部肌肉放松,绷紧双腿,并将膝部伸直上抬,好像两膝盖间夹着一枚硬币,保持10秒,然后放松;将双腿向前绷紧,体会小腿部的紧张感10秒,然后放松,将双腿向膝盖方向用力弯曲,保持10秒然后放松。

(10)脚趾肌肉放松。将脚趾慢慢向下弯曲,仿佛用力抓地,保持10秒然后放松;将脚趾慢慢向上弯曲,而脚和脚踝不动,保持10秒,然后放松。

所有动作应熟练掌握到能连续完成,并在各种情境下都能自如运用。一开始由于不熟练,做一遍需要不少时间。随着越来越熟练,只要10分就可以完成了。你可以在早晨醒来后和夜晚临睡前各做一遍,或者在感到焦虑紧张时做,效果应该不错。

以上介绍的是三种比较简便、自己可以把握操作的放松方法。如果你的焦虑不是十分严重的话,这些方法已经够用了。如果你的焦虑过分严重,那么就有必要去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了。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帮助你缓解心理困扰。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放松方法的运用,最好在平时就多加练习,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如果在平时能熟练掌握,经常使用,到考试时或其他紧张焦虑的场合也能运用自如;反之,如果平时知而不用,到临场想救急不一定会有好效果。

(二)认知转换法

某高校一名女生,在一次期末考试当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头天晚上还记得牢牢的东西,当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这次考试一连几门功课成绩都很差。不用说,她自己非常沮丧,心情沉重。从此,她就对考试产生了特别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够全面,在忧虑、焦躁的情绪中夜以继日地学习,搞得精疲力竭。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万分,记忆与思维受到严重抑制,考出的成绩很不理想,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她已经有3门功课不及格。如果以上情形继续发展下去,甚至可能影响毕业,那将是令人难以承受的结果。

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决心调整自己的认知,设法控制、消除这种有害的紧张。其基本过程与内容如下:

(1)诱发事件是考试;

(2)自己对考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3)成绩必须超过别人才算好成绩;

(4)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

(5)我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

(6)如果考不好,自己就没面子了,别人都会笑话我;

(7)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8)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9)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的不合理信念,有的是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这表明自己的在这些问题上是缺乏理性认识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她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将其驳倒,如下。

(1)成绩必须超过别人才算好成绩。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专业特长都不一样,一个人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有可能劣于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一个人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就是好成绩,因此不要与别人盲目攀比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2)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究竟是什么?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显示出知识中已掌握与未掌握的部分,促使人求知上进。考试成绩只能表明我学习的成绩与不足,此外说明不了更多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是学习上的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如果说要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就应当认真、积极地对待学业,努力设法弥补学习上的缺陷,乐观进取,做一个身心健全、德才兼备的人。

(3)我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自己也不例外。自己并非是全才,只要达到学校的要求,尽了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4)如果考不好,我就没面子,别人都会笑话我。考试成绩差,对我的自尊心的确是一种打击。但是,考试并不是为了人的面子设立的,目前成绩的优劣,反映的是我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能预示我将来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为社会服务。较之长远的目标,目前面子上的荣辱算得了什么?如果我能够不为面子学习,就会以更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缺点与不足,就会在平静的心态中稳步前进。否则,背负沉重的压力,只会在忧虑不安中越走越累,越走越慢。况且,老师、父母和同学都会真诚地帮助我克服困难、提高成绩,没有理由对我的困境报以冷眼和嘲笑,因为我们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5)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一次考试失败,肯定有原因,但寻找原因要客观、全面,不应该单纯地从能力方面去追究失败的原因,还可能有情绪上、身体上、环境上的原因。当然,考试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力存在某种缺陷,或者是对知识的理解有误,或者是基本功不扎实,或者是记忆障碍,或者是思维缺乏变通与突破等。这些能力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弥补,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失败之后,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我真正改进了自己的缺陷,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用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6)自己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考试既然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要符合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否则怎么达到检验的目的?自己每次考前复习,都是按照课本上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并且相当详细、深入。由于担心有疏漏,还一再多找题目来练习,反复巩固所学内容,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考试无非是让你在一张卷子上做题目,如果类似的题目在平时都会做,有什么理由不能在考卷上做出来?单从能力方面来说,对考试时做不出题目的担心是站不住脚的。这种不必要的担心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地复习,身体疲惫不堪,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在考试中,这种担心又使得我神经紧张、思维迟钝,导致该做出来的题目没有做对。因此,这种无根据的担心是一种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7)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自己的大脑出了问题,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必然会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它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是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正常人,也不是记忆的性能变幻莫测、无法把握。在没有考试的时候,我能够持久地、充分地记忆许多知识,而且在考前我记得非常熟练的东西,在走出考场之后仍能正确回忆大部分,却恰恰在考试过程当中对大部分知识无法正确回忆,这说明,不是我的大脑有问题,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已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因此,我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真实的能力。

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她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担心考不过别的同学,也不再把考高分看得那么重要,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复习。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稳定,有一种踏实感。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反复复习,而是复习难点和薄弱环节。在考试时情绪平稳,精力充沛,头脑清晰,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给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考试结果令自己十分满意,学习成绩开始稳步回升,使自己信心大增,对考试害怕情绪被有效地遏制了,她的考试焦虑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

(三)转移调节

转移调节就是根据自我要求,有意识地把自己已有的情绪转移到另一方面上,使情绪得以缓解。例如,有的人在盛怒时拼命干活,或者干脆到操场上跑几圈。当他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就会感到精疲力竭。此时,他的气恼心情就会基本平静下来,郁积的怒气也会消失一大半。因此,当产生消极的情绪时,可通过转移话题或做些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注意力。用愉快的活动占据自己的时间,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淡化心里的烦恼,用积极的情绪来抵消消极的情绪。找朋友聊聊天、下下棋,或听听音乐、打打球、观赏一下自然景物等都是可以选择的转移方式。

例如,使用环境转移,大自然的景色,能扩大胸怀,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心绪不好或感到心理压力大、闷闷不乐时,千万不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生闷气,苦恼自己。而应该走出去,到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的花园、郊外,甚至是农村的田园小路上去走一走,舒缓一下心绪,去除一些烦恼。而且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定期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调解身心紧张大有益处。

(四)宣泄调节

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写道:“情绪的波动对有些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泛滥而淹没了别人,也不任它们淤塞而使自己崩溃。”情绪宣泄的方法有很多种:倾诉、哭泣、高喊等。适度的宣泄可以把不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使波动情绪趋于平静。当你心中有烦恼和忧虑时,可以向老师、同学、父母、兄弟姐妹诉说,也可用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倾诉;当受委屈、遭挫折或遇伤心事产生不平、沮丧、悲哀的情绪时,可在独处时或在亲朋好友面前大哭一场,以消除压抑的情绪;当对某一特殊事物产生不满、厌恶的情绪时,可用“喊叫疗法”来发泄烦恼,宁心息怒。不过,情绪的宣泄要有节制,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间场合,尽量不影响别人,不损害自己,否则会带来新的情绪困扰。

流眼泪并非懦弱的表示。研究发现,情绪性的眼泪和别的眼泪不同,它会有一种有毒的生物化学物质,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和消化不良,通过流泪,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对身体自然有利。据观察,长期压抑、不常流泪的人,患病率要比常流泪的人高。据调查,有85%的女性和73%的男性说他们哭过以后,心里好受多了。所以有人主张该哭当哭,该笑当笑,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会走向反面。

(五)暗示调节

暗示是通过语言(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的某种行动状态或情绪状态。暗示可以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例如,走进考场,产生恐惧心理时,可自我默诵“不要怕,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胆要大,心要细”等,以此来消除恐惧心理;当要发怒时,可轻声告诉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陷入忧愁时,可反复用言语暗示自己:“忧愁于事无补,还是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吧!”在使用暗示技术时,要避免运用不当的消极暗示,必须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六)运动

对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可用运动加以调整。例如,当生气和愤怒时,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大喊几声,或者去参加一些重体力劳动,也可以进行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跑两圈,扔几个铅球,把心理的能量变为体力上的能量释放出去,气也就顺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