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类型(1 / 1)

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较高,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都有了较大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级的上升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主要特点

(一)自我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提高

大学这一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博览群书、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新天地,这个新天地为他们的自我认识向更广和更深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更多了,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也更高了。这时,他们的自我认识不只涉及自我的气质、风度和性格等一般因素,而且还涉及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角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

(二)自我认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的学校学习阶段,在他们面前摆着许多深刻的课题,“我将来做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成就什么事业”“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等。他们总是十分感兴趣而又急切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强烈地期待着一个满意的答案。这种思考比少年时期更主动、更自觉、具有较高水平。

(三)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大学生活的继续,大学生的知识增加了,社会经验也丰富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全面、客观,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能选择自己的长处进行发展,开始具备在自觉基础上的“自知之明”。但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二、大学生自我控制的主要特点

(一)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大学生精力旺盛,富有朝气,但也是极为冲动、多变的。这是因为青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冲动性还较明显,进入中年级,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后,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逐渐提高,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对自己行动的结果进行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实现目标的要求。这说明大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而盲目性和冲动性逐渐减少。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明显提高,还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和目标能以社会期望社会要求为转移。面对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大学生能对自己的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培养各种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当然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还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还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实现理想自我的愿望强烈

大学生有实现理想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他们根据理想自我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最强的,他们大多不愿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想干出一番事业,对社会、对祖国有所贡献,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常会与现实做法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公平、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强烈地反对腐败行为;另一方面,在涉及自己的利益时,又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表示认同,有人甚至为了所谓的自我实现而损人利已。

(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

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感,是指个体力图摆脱监督、支配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大学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完全具备了成人的特点,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通过对自我进行认识、体验、控制、调节等,他们在心目中已逐渐确立了一个新的自我——成人式的自我,成人感特别强烈。

自信心是从独立感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相信自己精力和能力的自我意识倾向。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灵活、记忆力强,这是他们产生自信心的生理及心理基础,而“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则是大学生充满自信的社会基础,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才华、学识充满自信,而且对自己的风度、能力也充满自信。但他们易于过分自信,而且容易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自信。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十分宝贵,它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师要加以适当的保护和引导,而不要因为一时的偏差而冷眼待之。一般来说,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会逐步表现得客观和稳定。

三、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主要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体验形式的特点

1.丰富性

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发展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成熟就产生了成人感;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的高低而产生了自豪、自尊或自卑、自惭等体验;由于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而产生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但要注意增强自我意志的指向能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这将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向健康方面发展。

2.波动性

大学生由于对自我的认识还在不断进行中,个性还不够成熟和稳定,也缺乏驾驭情感的力量,因此,他们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和波动性。他们可能因一时的成功而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也可能因一时的挫折、失败而低估自我或丧失自信心,甚至悲观失望。到了高年级,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比较确定后,这种波动性才逐渐减少。

3.深刻性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深刻的,他们的自我体验不仅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联系,而且还与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格倾向相联系。当自我的生活信念和人格倾向被别人所接受,或客观事物符合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格倾向时,他们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否则就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体验。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内容的特点

1.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烈

自尊心是指一个人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体验,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和自尊自爱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自尊心是一种内驱力,指由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并使个体指向于实现一定目标的某种倾向,它激励个体不断奋发努力,创造佳绩,尽可能使自己的言行得到别人的尊重,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大学生由于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强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自尊心很强,对触及自尊心的刺激十分敏感。

好胜心是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好胜心往往与自信心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丧失了自信心,就不可能去争取成功。具有极强自信心的大学生,好胜心也是十分强烈的,他们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希望能用行动表明自己是人生道路上的强者。

2.自卑感和孤独感明显

自卑感是指一个人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大多大学生自尊心强烈,少数大学生具有自卑感。过度的自卑可能导致精力不集中、意志消沉、自信心极低,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可能导致自杀行为。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及时克服自卑感,恢复自信,提高自尊,以便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

孤独感是指一种由于缺乏他人的理解,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是青年期的闭锁性心理。大学生自尊心强、独立欲望强烈,但内心世界一般不轻易向外人祖露,同时,也感到缺少可以吐露心事的人,因而常常产生莫名的孤独感。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类型

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自我肯定型

自我肯定型自我意识属于积极的统一。其特点是,个体能按照社会前进要求的理想自我,自觉地去改变现实自我的不足之处,使现实自我逐步完善,逐渐与正确的理想自我趋于一致,与社会前进的要求同步而形成自我的统一。在通往理想自我的过程中,此类个体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对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进行积极的调节。一方面,他们不断考察“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去掉那些不切实际或错误的内容,增添新的、积极的因素,使之趋于丰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加强对现实自我的观察、分析和评价,将其与理想自我进行对比,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两者达到积极的统一。

(二)自我否定型

自我否定型自我意识属于消极的统一。其特点是,个体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致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太大,经过努力仍无法接近目标,或距离虽不大而主观上缺乏自我驾驭能力,心理上呈现一种消极的防御机制。这类个体往往企图通过常规的、习惯了的或简单的努力,去实现理想自我。小小的失败会积累起来形成挫折感,挫折感经过积累又会转化为自卑感,导致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自信心。他们不是通过积极地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屈从现实自我。由于无力改变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现实自我,并最终走向否定自我。

(三)自我矛盾型

自我矛盾型个体的自我意识难于统一,自我矛盾的强度大、延续时间长,新的自我迟迟不能确立,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确定性。

(四)自我扩张型

自我扩张型自我意识属于消极的统一。其特点是,个体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统一。这类个体往往过分悦纳自我,盲目自信、妄自尊大。一种表现是忘记了现实自我,忘记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甚至开始整天埋头于虚无缥缈的自我设计;另一种表现是将幻想我、理想我代替现实我,伪造一个能让人人满意并自我陶醉于其中的典型形象,来充当现实的自我。

(五)自我萎缩型

自我萎缩型自我意识也属于消极的统一。其特点是,个体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而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从而变得极端自卑,甚至可能出现自我拒绝。一旦出现自我拒绝,不仅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难以统一,还会出现自暴自弃、自责等状态。他们认为理想自我是难以实现甚至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现实自我太不争气甚至无法容忍,但又没法改变。

【阅读】

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最难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初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方丈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和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去干些什么呢?”方丈微微一笑:“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方丈,信心满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方文微微一笑:“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遍一遍地寻思着。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与你最亲也最疏,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