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油酥面团(1 / 1)

任务描述

油酥面团在京式点心中主要用于各种饼的制作,且暗酥和半暗酥的品种较多,在这里最主要是学会各种油酥制品的制作,掌握其操作关键,并且能举一反三。

油酥面团,是用油脂和面粉作为主要原料,经复杂而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它具有体积膨松,色泽美观,口味酥香,营养丰富的特点,是面点中具有特色的品种。具体的可以分为单酥、混酥和层酥三大类,层酥又可以分为明酥、暗酥、半暗酥。明酥就是酥层明显露在外面的油酥制品,酥层层次清晰均匀而不混酥、不破裂、不露馅,是点心制作中难度最大的品种。暗酥就是酥层藏在里面、表面看不见酥层的油酥制品,该类品种成熟后胀发大,形态美观,花瓣酥层不断不碎。半暗酥就是酥层有一部分显露在外的油酥制品,成熟后胀发性较暗酥制品大。

图4-20

1.盘丝酥

【用料规格】

富强粉250克,猪油75克,水90克,豆沙馅160克,食用油1500克。

【工艺流程】

调制面团→制馅→起酥→成形→成熟→装盘点缀。

【制作方法】

①按比例称量出各种原料的用量备用。

②面粉过筛后取100克加入猪油60克调制成干油酥面团。余下的面粉加入猪油15克、水90克调制成水油酥面团。

③将调制的面团盖上湿纱布静置15分钟。

④取豆沙馅160克分成20小份,搓圆后待用。

⑤将静置好的两种面团分别下成10个小剂,用水油面团包入干油酥面团,擀成长条,从一端卷向另一端成为筒状后,用刀从中间切开后成为两个剂子。

⑥将起酥后的剂子擀成圆皮,让刀切面向外包入豆沙馅后,捏紧收口。按成饼状即成为生坯。

⑦将生坯放入油锅中炸成乳白色出锅。

⑧将炸好的盘丝酥摆入盘中,用椰蓉点缀即成。

【制作关键】

①和面时要反复地揉搓,使面团质地均匀。

②起酥时擀成的长条要厚薄均匀一致。

③切剂子时动作要轻要快,刀要锋利并且薄,以免破坏酥层。

④包馅时皮坯上的刀切面要在外,收口时动作要轻,用力要均匀。

【成品要求】

色泽乳白,酥层清晰,松酥爽口,口味香甜,如图4-20所示。

想一想

1.此品种为什么称为盘丝酥?

2.此品种可以用大包酥的方法起酥吗?

知识拓展

豆沙馅的制作过程

①红小豆洗净,用清水浸泡24小时。

②锅内放清水,水和红小豆的比例为2∶1,大火煮沸后改小火(要保持锅内翻滚),煮至水分基本收干时放入适量的冰糖,并用勺子不停地搅拌,以免煳锅。煮至水分收干、红小豆软烂关火。

③煮好的红小豆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泥。

④炒锅烧热,倒入食用油(和平时炒菜用量差不多就行),放入打好的红小豆泥不停地翻炒,炒至锅壁光滑,豆沙成团即可。

2.天津麻花

图4-21

【用料规格】

面粉500克,明矾6克,食用碱5克,水500克,白糖50克,豆油2000克(实耗150克)。

【工艺流程】

调制面团→搓条→成形→成熟。

【制作方法】

①白糖、食用碱倒入水中溶化,粉状明矾倒入其中,快速搅拌出现大量气泡后倒入开好窝的面粉中,调制面团。

②面团揉成长方形面块,用刀改成直径1厘米、长度为6厘米的条形剂子若干条,条形剂子在案板上顺着一个方向搓细,长度约为40厘米左右,两端合拢使其自然呈螺旋状搅成一股,再顺一个方向搓上劲后在左手四指缠绕一圈半,脱开手,使其自然地缠绕在一起,即成生坯。

③将生坯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并且要不停地翻动,炸至金黄色即成。

【制作关键】

①粉状明矾倒入碱水中搅拌要快。

②面团要揉匀揉透,否则制品会发涩。

③炸制的油温要高,并且要不停地翻动,以免制品颜色不均匀。

【成品要求】

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如图4-21所示。

想一想

1.调制矾、碱水时要注意什么?

2.这种面团调制和矾、碱、盐面团调制有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来历

天津麻花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最正宗,据说清朝末年,在天津卫海河西侧,繁华喧闹的小白楼南端,有一条名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个叫刘老八的人在巷子里开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铺,字号唤作“桂发祥”。这个人很聪明又能干,炸麻花是他的绝活。他炸的麻花真材实料,选用精白面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传遍整条街巷,人们闻到香味纷纷到他的铺子购买,因此他的铺子总是顾客盈门。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开了店面。刚开始还算是宾客满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越来越觉得麻花有点乏而生腻,渐渐地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后来店里有个少掌柜的,一次出去游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饿,就要点心吃,可巧点心没有了,只剩下一些点心渣。又没有别的什么吃的,那少掌柜灵机一动,让人把点心渣与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锅炸。结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样,不仅酥脆不艮、香气扑鼻,而且味道可口。按照这个方法,刘老八是尽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条和麻条之间夹进了什锦酥馅。至于配料,他更是苦思冥想,颇费了一番脑筋,桂花、闽姜、核桃仁、花生、芝麻……还有青红丝和冰糖。为了使自己的麻花与众不同,增强口感味道,把放置时间延长,取材也是愈来愈精细,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精制小麦粉等,制作成不仅存放良久不艮,而且香气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满口生津。

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地精心研究,刘老八终于创造了金黄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绵的什锦夹馅大麻花,从此“桂发祥”麻花著称于市,广受欢迎,成为天津卫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绝”之首,桂发祥的十八街麻花也就因此创立了百年字号,成为天津百姓的最爱食品。

3.开口笑

图4-22

【用料规格】

低筋面粉500克,鸡蛋100克,苏打粉10克,臭粉5克,麦芽糖50克,色拉油2050克,白糖100克,水100克,白芝麻少许。

【工艺流程】

调制面团→下剂→搓形→成熟。

【制作方法】

①将白糖、鸡蛋、色拉油50克、麦芽糖、苏打粉、臭粉调制均匀后倒入开窝的面粉中调制成混酥面团。

②将面团揉制均匀后,搓条下剂,每个剂子约15克左右,将剂子搓成圆球形状,表面均匀地沾上一层芝麻。

③将生坯放入四成热的油锅中炸至色泽金黄色、表面开口即可。

【制作关键】

①调制混酥面团时不可以使面团上劲。

②炸制的过程中油温也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外焦里面不熟。

③芝麻要沾紧,在锅中要不停地翻动,使之受热均匀。

【成品要求】

外酥内软,口味香甜,冷热皆宜,如图4-22所示。

想一想

1.调制开口笑面团时要注意什么?

2.炸制开口笑时要注意什么?

知识拓展

麦芽糖的制作方法

制作麦芽糖(饴糖)的主要方法是:①选料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玉米或糯米、无霉烂变质的红薯做原料。小麦与其他原料的比例为1∶10,即1千克小麦或大麦,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红薯等。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红薯粉碎成豆渣状,但不能粉碎成粉状。②育芽,将小麦粒或大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温水。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箩筐里,置于院子中,每天用温水淋芽1~2次,水温不要超过30℃。经过3~4天后,待麦芽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③煮滤,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6小时,待玉米碎粒或糯米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饭甑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然后,拌入切碎的麦芽,经发酵5~6小时后,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置于压榨机或土制榨机上,榨挤出汁液,即为麦芽糖(饴糖)。

4.波丝油糕

图4-23

【用料规格】

低筋粉500克,猪油250克,水400克,干果馅200克,食油1500克。

【工艺流程】

称料→调制面团→掺油→制馅→包馅→成形→炸至成熟。

【制作方法】

①按照配方称量出各种原料的配料待用。

②和面:炒锅洗净,加入400克的水烧沸后慢慢倒入过筛的面粉,边倒边搅,将面粉烫匀烫透后倒在抹油的案板上,用刮板叠压均匀后盖上湿布冷却后待用。

③掺油:冷却后面团放入盆中,分多次将猪油250克加入,每加一次后拌匀吃透再加至面团手感柔软光滑无弹性即可。

④制馅:取干果馅200克搓条后分成30个剂子,将剂子搓圆后待用。

⑤成形:将和好的面团搓条下成30个剂子,逐个包入干果馅,做成饼状即成油糕的生坯。

⑥炸制:食油倒入锅中,烧至180℃后放入生坯炸至制品表面有网状膜凸起呈金黄色即可捞出。

【制作关键】

①和面时面粉一定要过筛并且要烫匀烫透。

②掺油时一定要分次加入,一次不能加入太多,否则面团不能充分地吸油。

③包馅后做成的饼中间略凹,使起丝后的制品表面平整。

④炸制时一次不能投入生坯过多,否则易产生制品相互间的粘连而影响制品形态。

【成品要求】

色泽金黄、外表酥香,口味香甜,工艺独特,如图4-23所示。

想一想

1.面团为什么要冷却后再加入猪油?

2.干果馅一般是由什么原料组成的?

知识拓展

桃仁的营养分析

桃仁为蔷薇叶植物桃的种子。桃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侧面观贝壳形、盔帽形、弓形或椭圆形,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扁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核桃仁营养丰富,含苦杏仁苷、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野樱苷、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及它们的葡萄糖苷等,还含绿原酸、3-咖啡酰奎宁酸、苦杏仁酶、挥发油及脂肪油。煎剂有抗炎作用,所含脂肪油有润肠缓下作用,提取物有扩张血管作用。醇提取物有抑制血液凝固作用。桃仁还可抗过敏、镇咳、镇痛,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止血等。

练一练

根据提示,制作一份黄石港饼。

【用料规格】

富强粉1550克,饴糖725克,碱面25克,水200克,素油490克,猪油135克,熟面310克,白砂糖880克,芝麻400克,冰糖175克,橘饼135克,糖桂花90克,白芝麻275克。

图4-24

【工艺流程】

制面皮→制馅→和酥面→包馅→沾芝麻→成熟。

【制作方法】

①制面皮:先捞浆,随后将725克饴糖、90克植物油和25克碱面加水搅拌成乳状,然后加入1250克面粉,充分揉匀后,醒发片刻。

②拌馅:前一天将310克熟面和880克白砂糖拌匀,再放入食油、芝麻、橘饼、糖桂花,再次拌匀,放置一夜,使馅料充分胀润。

③和酥面:将135克猪油和300克面粉揉匀备用。

④将面皮揪成重约50克的小剂,包入酥面,擀匀,再擀成圆形,包入馅料,即成生坯。

⑤在饼边上滚上淀粉,防止周边沾上芝麻,在饼底、面上沾上芝麻,入炉烘烤,炉温底火保持在300℃,面火保持在400℃左右。

【制作关键】

①面团要充分揉匀,醒发片刻。

②沾芝麻注意不能沾到边缘。

【成品要求】

形状似鼓,周边洁白,两面金黄,松酥爽口,甜润清香,如图4-24所示。

知识拓展

黄石港饼的由来

黄石港饼是湖北省黄石市的地方名特产品,距今有170年的历史了。传说中的“龙凤喜饼”直径比碗大,上有龙凤呈祥图案,中间由芝麻、糖、香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金黄、松酥爽口。如今的黄石港饼,据说跟它一脉相承。清朝嘉庆年间,距黄石市约四十里的大冶县刘仁八地区有一家刘丰泰杂货铺,店铺里有一名叫刘合意的糕点师。为了招揽生意,他在龙凤饼的基础上,加用橘饼等原料,并在饼的两面沾上芝麻,这便是合意饼。又传说到了同治年间,大冶县木排商人殷华在和马礼门合伙到苏州一带经商。有一次,殷、马二人驾排顺流而下,行至黄石港一带,由于木排行水迅猛异常,躲闪不及,一下将迎面驶来的盐船撞翻。盐商不依,官司一直打到京城。殷、马二人怕打输官司,进京时特意选了当地名产合意饼作礼品。到京后,殷、马二人便将合意饼奉送给所有官员,并附诗一首:

排来如山倒,行船似燕飞

鸣金三下响,为何燕不飞。

同治帝见到此诗,觉得有理,于是断木排商无罪。官司打赢了,木排商有心以厚礼敬献皇上,无奈为打官司已耗资千贯,囊中空空,只得斗胆将合意饼献上。不料,同治帝尝后大悦,对这酥松爽口、香气四溢的合意饼赞不绝口,欣喜之下,赐名“如意”。所以合意饼又叫如意饼。后来以产地为名,称为黄石港饼。

5.鲜花凤尾酥

图4-25

【用料规格】

富强粉550克,猪油455克,白糖270克,瓜条100克,机米80克,熟面粉190克,鲜玫瑰花10克,菜籽油1000克。

【工艺流程】

制馅→调制面团→包馅→成形→成熟。

【制作方法】

①将270克白糖,125克猪油,100克瓜条,80克机米,熟面粉和鲜玫瑰花搅拌成馅。

②在550克面粉中约加入250克凉水,揉和均匀,即成面皮料。

③将面团充分揉和,擀成厚约2~3毫米,长、宽各为5~6毫米的薄面皮,入开水锅内煮熟。

④将煮熟后的面皮捞到案板上,边冷却边用洁净毛巾沾去面皮表面的水分。待面皮冷却到用手捏搓能忍受其烫时,立即用手擀搓。直至基本上无板结、硬面时为止。

⑤将煮熟后的面皮擀搓均匀,分几次将330克猪油加入,边擀边加,直到加完擀匀为止(若担心猪油添加过量,可存留少许作机动使用)。

⑥取50克熟面皮,包入45克馅料,封口处面皮要多留点,然后将包好馅料的生坯口向上,捏成高约9厘米的扁圆体,上面宽而薄,中腰细窄,根部厚而实。

⑦将生坯放在炸网内,放入205℃~215℃油温的锅中烹炸。

【制作关键】

①皮面要充分揉和均匀。

②炸制的油温要高,因为皮面是水调面,在锅中时间不能长。

【成品要求】

顶端有网状丝条,宛如凤展丽尾,丝酥内嫩,内馅香甜,如图4-25所示。

想一想

1.熟面皮为什么要立即揉搓?

2.除了用鲜玫瑰花还可以用什么鲜花制馅?

知识拓展

鲜花点心的开发

鲜花对人类的作用不仅仅在观赏方面,而且不少鲜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供食用和药用。我国自古就有食用鲜花的记载,用花做成的面点有:桂花糕、**糕等。紫藤花做的“紫藤饼”是北京的名点之一。美国、日本等国流行食花,而且在日本东京等地,还出现了食用花研究会。鲜花食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用鲜花制作食品,色、香、味俱佳,有益身体健康,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大力开发鲜花面点食品。

6.清糖饼

图4-26

【用料规格】

面粉500克(包括熟面100克),白糖300克,油200克,青红丝,香精适量。

【工艺流程】

和馅→和水油皮→和干油酥→小包酥→打馅→成形→熟制。

【制作方法】

①白糖、青红丝、熟面、香精、油75克拌匀搓匀成馅,把150克面粉加75克油擦成干油酥,再将面粉加底油50克和适量水(水温根据季节)和成水油皮揉匀,稍饧。

②把和好的水油皮、干油酥各分成10份,用水油皮小剂包上干油酥按扁、用小平杖擀成圆形薄片,叠起来成半圆形、再叠一下成三角形,把三个角叠在里面,按扁包上糖馅(和好的馅的1/10),收口捏紧,用木槌轻轻压砸,包上糖馅的圆剂成圆形饼状,每个大小要一致。

③平锅烧热,把饼放在平锅内烙成淡黄色(先烙面)翻过来盖上锅盖,(饼下垫上纸)用慢火烙上20分钟左右,饼边鼓起即熟,稍凉改刀装盘。

【制作关键】

①干油酥要擦透、水油皮揉匀。

②包糖馅时两手用力要均匀,动作协调,剂口要捏紧。

③平锅要干净,不刷油。

【成品要求】

形状整齐,层次分明,馅心化而不漏,色似虎皮,香甜可口,如图4-26所示。

想一想

1.饼下面垫纸的目的是什么?

2.馅心里加熟面的目的是什么?

知识拓展

什么叫小包酥

小包酥又叫小酥,是把干油酥包入水油酥面内,封口、按扁,然后经过几次擀薄折叠再擀开,即成小包酥的坯子,用面团较少,一般是一个一做或者几个一做,产品质量较好,层次较多,但是较费工时,速度慢、效率低,一般适用于特色品种的制作。

7.叉子火勺

图4-27

【用料规格】

面粉500克(包括用发面),豆油75克,盐少许,芝麻适量。

【工艺流程】

和水油皮→干油酥→破酥→下剂→成形→制熟。

【制作方法】

①和面。面粉350克,加入油25克,加少量发面,加入水10克,和成水油酥皮稍饧。

②和酥。将面粉100克,加入油50克,加少量盐和匀擦匀为干油酥。

③成形。用大包酥的方法把酥包好,下成10个剂子,用小平杖先顺着剂口上下擀,把擀出的地方卷起;再擀两端的卷起剂口处,包成长方形枕头状,表面沾上芝麻,再用小平杖擀成长方形片,装入烤盘,入炉烤成金黄色,鼓起即熟。

【制作关键】

①水油皮、干油酥软硬合适。

②包酥时注意不要混酥。

③擀剂时要包严。

④熟制时要注意温度,温度太高容易塌腔。

【成品要求】

层层分明、香酥,如图4-27所示。

想一想

1.和面的时候为什么要加点发面?

2.和水油酥皮时可以用水调面吗?

知识拓展

什么叫大包酥

大包酥又称大酥,用的面团较多。一次起酥可以制作几个以及几十个坯皮,成品要求不高,但是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大批量的生产。

8.武汉什锦酥饼

图4-28

【用料规格】

面粉1000克,猪油300克,白糖250克,熟面粉50克,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麻仁、蜜枣、瓜条、葡萄干、糖连子、果脯共300克,青红丝、桂花酱少许,温水、油适量。

【工艺流程】

调制面团→制馅→下剂→包酥→擀酥→包馅→烙至成熟。

【制作方法】

①先将500克面粉用250克猪油擦成干油酥,再将剩余的面粉、猪油加适量温水和成水油面团,稍饧。

②将白糖加入熟面粉和切碎的核桃仁、瓜条、蜜枣等什锦料,再加少许桂花酱,搓匀成馅。

③将干油酥和水油面各揪成40个剂子,分别把水油面剂按扁,包住干油酥,擀成圆薄片,对折2次成扇形状,再将扇形的3个角向中间折按,使扇形成圆形,然后包上什锦馅,擀成厚薄适当的圆饼。

④平锅烧热,刷油,将饼放入平锅内烙制,见饼呈浅黄色时,翻个儿再烙另一面,用慢火烙至饼鼓起、饼边缘呈白色即熟。产品特点:外酥里软,馅心香甜。

【制作关键】

①擦酥要匀要透。

②包馅收口要严。

③烙制要不停翻动,微火烙制。

【成品要求】

色泽金黄,酥松润甜,多味爽口,香醇柔韧,如图4-28所示。

想一想

1.调制水油面时为什么要用温水调制?

2.此品种包酥可不可以采用大包酥的方法来包酥?

知识拓展

油酥面团成团与油脂的性质有关,因油脂表面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和黏性,用油脂和面粉调制时,因油脂具有一定的黏性,便黏附在粉粒表面,与此同时油脂具有表面张力,其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油脂的收缩力把面粉颗粒吸附住。但是面粉颗粒之间黏结不太紧密,与水和面粉相比要松散得多,这也是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面粉颗粒被油膜包围、隔开,颗粒之间存在空气,所以调制干油酥时,需要反复地进行“擦”,以增加油脂和面粉颗粒的接触面,使油脂与面粉颗粒的结合紧密形成“团状”。

9.果酱烧饼

图4-29

【用料规格】

精面粉1000克,苹果酱500克,熟猪油150克,芝麻50克,饴糖10克。

【工艺流程】

调制面团擦酥→下剂制皮→包馅→烤至成熟。

【制作方法】

①取面粉400克加熟猪油和成油酥面,另用面粉300克和成酵面,再取面粉300克加80℃的热水和成烫面。然后将酵面与烫面揉在一起,搓成长条,压扁。油酥面也搓成长条,放在已压扁的面片上,并用擀面杖擀成大长方形薄面片,从一头卷起,捋成长条,摘成20个面剂,压成圆形面皮。

②在面皮中包入苹果酱,捏紧口,擀成圆饼,饼面刷上一层饴糖,沾上芝麻,压一下,放入烤炉内烤熟即可。

【制作关键】

①面团要揉匀饧透。

②烤制时受热要均匀,以免焦煳。

【成品要求】

层多酥嫩,果酱和芝麻味浓郁,如图4-29所示。

想一想

1.为什么饼的表皮一般是用烫面做成的发面?

2.此品种还可以用其他的成熟方法吗?

知识拓展

油酥面团正是利用干油酥、皮面这两种面团的特性,利用干油酥的酥性作心,皮面有韧性作皮,经过擀、卷叠制成油酥性面团。因其干油酥和皮面是层层相隔,成熟时,皮面中的水分在烘烤时汽化,使层次中有一定空隙,再者有油层而不粘连,使制品结构层次清楚,薄而分明,这就是油酥面团起酥形成层次的原理。

10.茶食刀切

【用料规格】

面粉2500克,素油950克,饴糖175克,绵白糖750克。

【工艺流程】

调制面团→调制酥面→包酥→成形→烤至成熟。

【制作方法】

①先将饴糖175克和90克食油掺入700克面粉内,再用200~225克的温开水和成面团,置温暖处,待醒有筋后,分成七块,作面皮面。

②将750克绵白糖和1800克面粉过筛,加进860克植物油,拌和均匀,分成七块酥坯待用。

③取一块面皮,擀成厚约2厘米的大方块,将一块酥坯包入,再擀开,然后将两边同时卷到中心,卷成条状,即可切片,每500克切18~20片,切够一盘就进炉烘烤,烤熟即成茶食刀切。

【制作关键】

①要用温水调制面团。

②切片要厚薄均匀。

【成品要求】

厚薄均匀,色泽金黄,酥脆香甜。

想一想

1.调制面团时要注意什么?

2.饴糖在这里最主要起什么作用?

知识拓展

茶食刀切的由来

茶食刀切是内蒙古名点之一,其制法源于满族的莜面饽饽。据说慈禧被选进宫之前,由于其家族与皇族之间的矛盾,使她的生活常常处于窘迫状态,因此每逢年节,家乡人常常给她带来些莜面饽饽等土特产,慈禧非常爱吃这些家乡风味的粗食。后来,慈禧回乡省亲时,提出要吃她小时吃过的莜面饽饽。于是,奴仆、侍从和当地官员,指令地方上的糕点茶食店铺,以优质原料按照做莜面饽饽的操作方法,做成卷子,切成片,起名“刀切”,于是刀切就在内蒙古地区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