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种冒险,它没有成功可鉴。犹太民族特有的冒险精神令犹太商人在产品、经营手段等许多方面打破常规,引领变革,如塞缪尔(壳牌创始人)首次建油轮批卖石油,罗森沃尔德第一个奉行最高商业信誉“不满意可以退货”等,而这也是他们敢于冒险的前提条件。
成功来自冒险的历程
“如果你想发财,就必须有勇气,不怕失败”,这是犹太人惯用的经商名言。所谓勇气,是一种冒险的心理特质,是一种不屈不挠对抗危险、恐惧或困难的精神。许多人无法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存有太多的障碍。事实上,成功创富只不过是一种心智游戏。
如果一个经营者不敢冒风险,那他只能故步自封、原地踏步。当然,这种冒险也不是盲目的。盲目的冒险,会把你带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这里所说的冒险,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是一种眼光长远的表现,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
犹太人本杰斯在新泽西开了一家百货店。照常规,一般生意人都喜欢垄断经营,生怕旁家的店抢了自己的生意。而本杰斯却一反常态,别出心裁地将市内一家名声远扬的咖喱饭店请进自己新建的百货店里来经营,并且请他们把咖喱饭的售价降低四成,这四成的差价由本杰斯的百货店来补偿。
这不是“引狼入室”的赔本买卖吗?百货店的董事和员工们很是奇怪,认为老板本杰斯一定是受了蛊惑,因此纷纷起来反对,请求他撤销决定。而本杰斯却一挥手,笑眯眯地说:“你们不必着急,等着看好戏吧。”
果然,物美价廉的咖喱饭店一开张,很快就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热情光顾,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本杰斯的百货店里有好吃的咖喱饭,不仅味道美,价钱还差不多便宜了一半呢!快去尝尝吧!”于是,顾客为了这份既好吃又便宜的咖喱饭,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本杰斯的百货店每天都挤得人山人海,热闹之极。
因此,百货店的生意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营业额一下翻了六倍多。相比之下,他补给咖喱饭店的那一点差价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初看是“引狼入室”的冒险行为,实则是“狐假虎威”!本杰斯的这种“借”,是借人气,借他人的口碑来为其宣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口碑效应,有了好的口碑,就不愁你的产品卖不出去。
卡赫利法是巴林一名犹太商人,他开始执掌商业权柄时,正赶上家族的分崩离析,产业也凋零殆尽。他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
显然,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政治、社会地位上,他都难再沾家族的光了。铁的现实将他“逼上梁山”,他只能走创新之路。
当时,沙特阿拉伯的驻军需要大量外地食品,卡赫利法贷款在沙特西部的吉达港从事食品进口,这些食品从埃及购进之后转卖给军方。这一商业项目,在当时无人去做,被卡赫利法捷足先登了。
当卡赫利法再返回中东时,已有所积蓄,羽翼初成,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展宏图了。他对传统商业项目不感兴趣,总喜欢冒险开创新兴项目。
阿拉伯半岛是个蒸笼般炎热的地方,卡赫利法认为这个地方发展冷冻食品大有可为,于是,他在美孚石油公司所在地的旁边开办了中东第一家冷冻食品店,出售冷饮和袋装食品。自然,生意火爆,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当阿拉伯冷冻食品市场初步形成时,卡赫利法已发展壮大,独占鳌头;当冷冻食品市场的争斗乱成一锅粥时,卡赫利法急流勇退、弃旧图新,果断地跳出冷冻食品市场,避免了在这块战场上折兵损将、耗费精力,转而养精蓄锐,准备开辟新天地。
经过细致的可行性调查论证,卡赫利法向美孚公司的地方工业发展部贷款,开办了一家渔业公司,进行海鲜贸易。
经过五年的辛苦经营,卡赫利法已成为海湾地区的头号“渔翁”。1968年,卡赫利法在渔业方面的阵容和实力已是海外闻名了,当时,他拥有16条拖网渔船,渔业年产值高达500万美元。
渔业的巨额利润,又吸引了不少追赶“财神爷”的人。科威特、伊朗、巴林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纷纷嗅到鱼腥,都想大吃一口。但波斯湾的鱼虾不会随着捕捞规模迅速扩展而增加,反而锐减。
卡赫利法这时果断地鸣金收兵。众多渔业公司在昙花一现之后纷纷破产。卡赫利法又将麾头指向了建材业。1970年之后,沙特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卡赫利法集中精力生产混凝土砖块,这种砖块一时成为热销货,供不应求。
卡赫利法是个喜欢挑战新事业的人,越喜欢冒险的人,获得高收益的几率就越大,而获利颇丰后,他冒险的神经也就越发活跃。
对大多数人而言,自行创业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而且不仅仅是财力、物力上的风险,更多时候是一种精神上的考验。敢于冒险的人,就要大胆地去挑战自己,果断地做出决定。洛克菲勒的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约翰·洛克菲勒在19岁时,与人合开了一家公司,经营谷物和牧草,他们所有的资金加起来只有4000美元。但公司开业不久,农田便遭到了霜害,作物几乎颗粒无收。许多同业的公司纷纷倒闭,洛克菲勒的公司也面临着无生意可做的困境。此时,有不少的农民找上门来,要求用来年的谷物收入作抵押,先付给他们定金。洛克菲勒认为,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马上做出决定,答应了农民们提出的要求。
然而他全部的家当只有4000美元,要支付大笔的定金,钱从哪儿来呢?当地有一位银行总裁,名叫汉迪,平日双方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于是洛克菲勒决定向汉迪求助。
他向汉迪开诚布公地说明了情况,得到了这位银行家的同情和支持。汉迪生平第一次在对方没有任何抵押品的情况下,凭着对朋友的信任,向洛克菲勒贷出了2000美元。
有了这笔贷款,洛克菲勒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计划,他们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4.5万美元,获利4000美元,而洛克菲勒本人也由公司的二把手一跃而为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物。
当然,冒风险也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胆识结合。
犹太哲言
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冒着失败的风险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
风险越大,收获越大
很多犹太人都善于冒险。在他们看来每一次风险都包含着等量的成功的种子。风险越大,回报也就越高。
犹太商人历来背着一个“投机家”的名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机”这个词是贬义词。而现在不同了,经济学家们给“投机”换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雅称——“风险管理”。这个名称一改,犹太商人也由原来的“投机家”变成了“风险管理者”。
确实,犹太商人长期以来不仅是在做生意,而且也是在“管理风险”,即便是他的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犹太商人不能傻等“驱逐令”之类的厄运到来,也不能在机会到来之际使自己措手不及。所以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们都能准确把握“山雨”的来势和大小。这种事关生存的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就游刃有余了。有不少时候,犹太商人正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的。
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当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险。问题是,许多事很难预计成败可能性的大小,那么这时候也是冒险。而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犹太商人大多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犹太大亨哈默在利比亚的一次成功冒险,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高。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在这里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花费了几百万美元却收效不大;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西方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果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眼“干井”的土地,但也有许多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
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参加投标的公司有很多是“空架子”,他们希望拿到租借地后再转租。另一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公司,虽财力不够雄厚,但也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业的经验。利比亚政府允许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参加投标,因为它首先要避免的是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资金有限等问题。
哈默虽然充满信心,但是,他不仅这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同那些一举手就可以推倒山的石油巨头们相比,竞争实力悬殊,真可谓“小巫见大巫”。
哈默的董事们都坐飞机赶来了,他们在4块租借地投了标。他们的投标方式非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他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一部分钱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还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找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令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其结果可想而知,哈默成功了。
没有人喜欢失败,人人都可能成功,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但是,当财富敲响大门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机会,把走到自己家门口的财富留下来。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在机会面前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或是没有做好准备,对突如其来的机会麻木不仁,没有反应,让机会在自己面前溜走。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前后从英国迁移到美洲来的,传到约瑟夫·摩根的时候,他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这样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
1835年,约瑟夫投资参与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所谓投资,也不要现金,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只要你在股东名册上签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不发生火灾,这个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显然,不少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他们惊慌失措,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股份。
约瑟夫便把他们的股份统统买下,并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愿意把这旅馆卖了,不过得有个条件,以后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
约瑟夫把宝押在了未来,这真是一场赌博,成败与否,只此一举。
还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约瑟夫一起冒这个险,于是,两人凑了10万美元,派代理人去纽约处理赔偿事项。结果,从纽约回来的代理人带回了大笔的现款,这些现款是新投保的客户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续费。与此同时,“信用可靠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已经在纽约名声大振。这次火灾后,约瑟夫净赚了15万美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能够把握住关键时刻,通常可以化险为夷。这当然要善于观察、分析市场行情,把握良机。机会如白驹过隙,如果不能克服犹豫不决的弱点,我们可能永远也抓不住它,只有在别人成功时慨叹:“我本来也可以这样的。”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则创造机会。犹太民族历经磨难,在他们看待事物的发展趋势时,却常常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事实也正是如此,无论经商还是做其他的事情,乐观者的机会总是多一些,投中的次数也更多一些。
犹太哲言
不要只盯着可能有的一点点风险而裹足不前。
敢于打破常规
犹太人有一条经商要诀——“厚利适销”,这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古今中外都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法则,而且实践证明,这种经营法则科学而可行。但是,犹太人经商都是逆向思维,他们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招数,对“薄利多销”的买卖毫无兴趣,却对“厚利适销”的生意兴趣盎然。犹太商人认为,进行薄利竞争,即如同把脖子套上绞索,愚蠢之至。他们还认为,同行之间开展薄利多销战争,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考虑低价的销售前,为什么不着眼于多获一点利呢?如果大家都相互以低价促销,厂商不就难以维持经营了吗?何况市场有限,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价格再低也会难以出售。
犹太商人对“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持相反的态度,是有其道理的。他们认为: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中,为什么不采取上策而采用下策?卖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等于卖出一件商品的利润,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上策是出售一件商品,就要产生一件商品应得的利润,这样既可节省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很快可以按适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而以低价一下卖了三件商品,市场已饱和了,你想多销也无人问津了,利润起码比高价出售者少了很多,并毁了市场后劲。
犹太商人在经营活动中除了坚持“厚利适销”的做法外,为了避免其他商人的“薄利多销”的冲击,他们宁愿经营昂贵的消费品,也不经营低价的商品。因此,在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行业中,犹太人居多。犹太人选择这种行业为主,显然是为避开那些“薄利多销”的竞争者,因为这些竞争者一般没有实力经营这类资本密集型商品。金融证券行业也是这样,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证券大亨,犹太人占的比例最大。
犹太商家的“厚利适销”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逆传统竞争术。在商品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多样化,但亦形成了许多形式和规律,被称为传统竞争术。一些有创造性思维的经营者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竞争效果,往往开创出与众不同的竞争手法,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法,不但出奇而且与传统竞争法反其道而行之,故被称为逆传统竞争术。
犹太商人“厚利适销”的营销策略,是以有钱人和巨额营业额为着眼点的。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一掷千金,只有富裕者才买得起。既然是富裕者,他们买得起,又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俗语说:“便宜无好货。”这句话对富有者来说印象最深。犹太商人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开展“厚利适销”策略营销的。即使经营非珠宝、非钻石首饰的商品,也是以厚利策略营销。如美国最大百货公司之一的梅西百货公司,它是犹太人施特劳斯创办的,出售的日用百货品的价格总要比一般商店同类商品高50%左右,但生意仍不错。如1993年其销售额在当年全美100家最大百货公司中排名第26位,但它的利润值为5.44亿美元,高居第4位,与排第3位的年销售额341亿美元的凯马特百货公司的利润相差无几。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表面上是着眼于富有者,实际上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讲究身份、崇尚富有的心理在西方社会比比皆是,在富有阶层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据犹太人统计分析,在富有阶层流行的商品,一般在两年左右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开来。道理很简单,介于富有阶层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中等收入人士,他们总想进入富有阶层,由于心理作用的驱使,总要向富有者看齐,因此,他们也购买时髦的高贵新品。而下层社会的人士,往往力不从心,价格昂贵的产品消费不起,但崇尚心理作用总会驱使一些爱慕富贵的人行动,他们也会不惜代价而购买。这样的连锁反应,使昂贵的商品也慢慢成为社会流行品,可见,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盯着社会大市场的。
由此可见,犹太人采用“厚利适销”的赚钱术,是与市场调查和市场需求分不开的,这是一种十足的逆向思维。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是营销学中定价策略的一种。在营销学中一般有五种定价策略:
第一,撇油定价策略。这是一种以高于成本很多的定价投放新产品的策略。有些新产品由于率先推出,以奇货自居,一般采取这一策略。如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率先推出袖珍计算器,每个售价100多美元,而其实际成本不足10美元。
第二,价格渗透策略。与撇油定价策略恰好相反,产品的价格过低,以此来排除竞争对手,迅速地占有市场。
第三,折扣或让价策略。这种价格策略是通过变通办法给购买者以优惠并鼓励其积极购买和如期支付货款,它倾向于薄利多销。
第四,综合定价策略。这种经营方式是经营者根据市场竞争中的位置,采取部分产品价高,部分产品价低;或者把产品销售的有关因素都包括进去,以此来进行来产品的销售。
第五,心理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满足各类型消费心理。人们购买商品时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有的人出于实用性,有的人出于好奇心,有的人出于自尊心。在不同的心理基础上定价,可以刺激不同顾客的购买欲。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正是应用了心理定价与撇油定价的方法,由于运用得当,技巧独特,所以效果极佳。
犹太哲言
做生意既要有独到的眼光,又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
眼光放长远
作为商人,就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不能只看眼前,否则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边。
犹太人会赚钱。赚钱,对于他们来说,似乎轻而易举。其实,如果你抛开那些神奇的传说,认真地看看犹太人的经商秘诀,你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我们来看看北美宣传奇才哈利小时候是怎样在寒冷的冬天把饮料卖掉的吧。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在场內负责叫卖小食品。但天气寒冷,观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几乎无人问津。小哈利就想:为什么饮料没有人买呢?是因为人们不需要呀。但是怎么才能让人们在冬天也需要饮料呢?他脑瓜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他大声喊:“来看马戏喽!谁买一张票就免费送您一包好吃的花生喽!”还有这样的好事?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越来越多。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些花生,不过越吃越口渴,不过,既然花生是免费的,而且又这么好吃,那就继续吃吧,但要有点饮料解渴就更好了。小哈利乘机推销他的饮料,口干舌燥的人们顾不得那么多了,纷纷慷慨解囊,购买小哈利的饮料,这下,小哈利一天卖出去的饮料居然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销售量。
其实,这看起来神奇的妙计,如果你分析一下,小哈利不过是善于谋划而已。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哈利的这几步是怎么走的:
第一步,要想在冬天把饮料卖出去,似乎不太可能,那就必须借助什么东西,借助其他东西作为中转,来间接的实现自己的意图。于是,看看手里有的东西,就是花生了。第二步,把花生全部撒上一点盐,这样花生就变咸了,咸花生的味道不仅变香,更重要的是,借助咸花生,他可以卖掉自己的饮料。第三步,把咸花生和门票捆绑在一起,免费地赠送给来看马戏的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来,为自己推销饮料打好顾客数量上的基础。
由此可见,遇事多想一想,多几个谋划,做好各种准备,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尽量利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想办法克服对自己不利的一方面,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不利的方面也不总是坏的,如果你利用得当,它就是有用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犹太富翁洛克菲勒是怎么运用这些高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联合国,这个总部要建在繁华的城市里,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城市里购买建立庞大楼宇的土地都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的资金极为有限,各国首脑为此事不停地研究讨论。这个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立刻宣布,愿意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并且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人们不禁惊讶了,花这么大的价钱买土地免费赠给联合国能有什么好处?洛克菲勒家族这么做简直是头脑发晕了!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当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土地捐赠给联合国的时候,也买下了与这块土地毗邻的全部土地。等到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即飙升。现在,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邻联合国的土地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当人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已经赚得盆满钵溢了。这就是大亨的做法,他们刚开始的一两步棋,我们通常是猜不到用意何在,他们的真实意图总是在事情快有了结果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可这已经是事情的结局了。
你能想到未来的发展情况有多远,那你的成功就有多远。犹太巨富吉威特,他具有一种近似天才的远见,当一件事情尚未来临时,他便能预见它将在何时发生。这个先见之明,可以说是他的事业成功的关键。自从1930年以来,吉威特对每10年来一次的时代新浪潮,都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并抓住。而且把它和自己的事业联系上,使自己成功。
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不景气的年代(经济危机),大多数的土木建筑业者都无事可做,但吉威特却预见公共投资不久将复苏,于是尽力去做事前的准备。
20世纪40年代:预见有关防御方面的工程,尤其是空军基地的建筑将增多。
20世纪50年代:预见高速公路以及飞弹基地建筑时代将来临。
20世纪60年代:预见都市交通网将有大的发展。
如此这般,吉威特每次都把因时代浪潮而带来的建设需要在事先就把握住。他的这种先见之明,奠定了今日吉威特王国的基础。
想必大家都知道下棋吧,在下棋过程中,我们把仅仅看到一两步棋路的人称为“初级棋师”;把那些想到三四步棋路的人称为“中级棋师”;但是把那些能够估算到五六步以上棋路的人誉为“高级棋师”。高手们的头一两步棋,人们常常捉摸不透他们的用意。以下棋比喻经商,商战中的高手常常是这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个经商的人,那么在筹划大事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我会想到第几步?
犹太哲言
作为商人,就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不能只看眼前,否则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边。
分散投资,把风险降到最低
无论哪项投资,都存在着波动性,时而好,时而坏,假如你把大部分的资产投入到一种投资中,也许你因押宝而得到了很大的回报,可是你一败涂地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但是,如果你分散投资,你所投资的种类越多,你所得到的好处的可能性也越大。分散投资的基本原理就是在风险与报酬间做合理的取舍。
例如:有一项投资组合含有10种股票,每种股票的期望报酬率介于10%~20%之间。若投资者愿意冒较大的风险时,那么,他可能将所有资金投入报酬率为20%的股票上,此时他获取20%的报酬率的概率是很低的;倘若他分散投资,他将以较大的概率获取15%的报酬率。如此便达到了降低风险的效果。这和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是一样的,即使一个篮子打翻了,还可保有其余的蛋。
分散投资标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就是增加投资的种类,例如购买股票时,不要只买一种股票,而是将投资金额分开,同时购买各种股票。投资资金比较大时,不要只投资在单一的投资标的上,除了股票外,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都应分散投资。分散投资标的之所以具有降低风险的效果,就是凭借各投资标的间不具有完全同涨、同跌的特性,即使是同涨或同跌,其幅度也不会相同。所以,当几种投资组成一个投资组合时,其组合的投资报酬是个别投资的加权平均,因此几个高报酬的投资组合在一起,仍能维持高报酬。但其组合的风险却因为个别投资间的涨跌作用,而相互抵消部分风险,因而能降低整个投资组合中不确定与不稳定的风险。随着投资组合中投资种类的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也随之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分散投资、增加投资种类,可以降低风险的道理。
组合中各投资标的同涨同跌的现象越不明显,或是报酬率呈现相反走势的现象,则其分散风险的效果越好。尽量选择价格走势与原有投资组合相反的投资标的,例如,黄金就是个分散风险的好标的。从过去黄金价格波动的情况看,它是个风险相当高的投资,但是黄金价格的走势和股价走势不是正相关,恰恰相反,通常当股价在下跌时,黄金价格有上涨的倾向,尤其是遇上国际重大事故,如战争、政变、通货膨胀时,导致股价大跌,黄金价格反而上涨,所以它是个分散风险的好标的。若将此原则延伸至股票投资,为了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最好选择不同产业的股票。因为共同的经济环境会对同行业或相邻行业的公司带来相同的影响,只有不同行业、不相关的企业才有可能此损彼益。即使有不测风云,也会“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至于“全军覆没”。
在实际投资中,并不是投资种类越多越好。据经验统计,在投资组合里,投资标的增加一种,风险就减少一些,但随标的的增多,其降低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低。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减少风险的能力就很少了,这时为减少一点点风险而增加投资标的可能得不偿失,因为随着标的增多,支付的精力和销售佣金等方面的费用都相应增加。所以,进行投资组合要把握一个“量”的问题。同时,投资组合并不是投资元素的任意堆积(如一些由高级债券所形成的投资组合的意义并不大),而应是各类风险投资的恰当组合,也就是说还要把握一个“质”的问题。你最理想的投资组合体的标准是收益与风险相匹配,使你在适合的风险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不要只顾着分散风险,必须要衡量分散风险产生的效果能否涵盖管理所付出的成本。随着投资种类的增长,风险固然下降,相对的管理成本却因而上升,因为要同时掌握多种资产的动向并非易事。
当然,分散投资并不是风险消除器。最佳的投资组合也只能消除特异性风险(即不同公司、不同的投资工具所带来的风险),而不能消除经济环境方面的风险。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完全消除风险,只是了解风险、降低风险、驾驭风险。
犹太商人认为,公司如果有闲置资金就应当用来进行投资,这可以说是一种生财之道。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笔资金投出去就一定能赚钱,因为任何一项投资都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投资与公司的命运紧密相连,是决定公司兴衰存亡的关键。如何把握左右公司投资的因素,是确保投资成功的重要一环。影响公司投资的因素很多,其中下面几个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1. 市场需求动态。各种商品的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都会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公司在进行某项投资之前,首先应该对此项投资所产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进行预测。只有市场上有足够大的容量,产品能顺利销售出去,才能进行投资。
2. 预期收益水平。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取得满意的回报。预期收益水平对企业投资的回收速度及投资收益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预期收益水平只有高于同行业的基本收益率或资金的市场利率,公司投资才有收益。
3. 技术进步。事实上,投资常常就是出于技术进步的需要而进行的。当某一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时,其内部的投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从而引起该行业内厂商投资水平的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即便仅仅出于维持生存着想,也会产生投资要求。当然,技术进步对公司投资需求水平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其所发生的行业内部,由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它们互以对方的产品作为供求对象,所以,某一产业领域中技术进步的加快,往往会带动其他产业领域的投资水平提高。总之,只要社会生产的技术变革速度加快,无论这种变革是全面性的还是结构性的,都会推动公司的投资需求扩大。
4. 投资环境。认真分析投资环境,是做好投资决策的基本前提。对公司投资具有明显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形势。主要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有无战争或发生战争的风险,有无重大政策变化等。要预测好政治形势,必须注意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法律、规定、规划等。
(2) 经济形势。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劳动生产率、国家经济结构和国家产业政策等。经济形势常常决定着公司投资的类型和规模。
(3) 文化状况。主要指不同地区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宗教、风俗习惯等。公司投资时,必须要考虑是否符合该地区的社会规范。
(4) 相关资源。原材料、燃料等各种资源对公司来说,如同食物对人的生存一样重要。公司在投资之前,必须对所需资源的供应状况、供应价格做出准确测算。
(5) 相关优惠政策。指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税收、进出口许可、市场购销等方面的优惠。
(6) 投资地区的软硬件环境。公司在投资之前,还应对投资地区的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状况和相关的软件环境进行全面考察。
5. 投资者的决策能力。投资者的决策能力是指投资者根据生产经营环境和公司经营实力,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择定公司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能力。
6. 投资风险。在公司投资中,风险的大小通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准确测定投资的风险性是不可以的,否则也就不用谈风险了。但是,对不同投资内容的风险做大致的估测,还是能够做到的。因为投资风险随着投资过程的延长而相应增大,因此投资期越长的项目对风险的分析测算就越重要。
7. 融资条件。投资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投资活动,仅靠动员自身财力一般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如果融资场所不足,融资工具不多,融资成本较低,进入资金市场的渠道不畅通,以及公司本身的资金实力不足等,都会对企业的投资产生影响。
在犹太商人看来,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投资决策者,你必须对公司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影响这些风险的各种相关因素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相反,一旦操作不当,这把双刃剑就会给你以及你所在的公司带来重大的损失。
犹太哲言
犹太人认为:用钱追钱,比用人追钱快很多。即“人找钱”要弱于“钱找钱”。所以要学会投资的本领。
危机中求生存
有这样一个科学实验:科学家烧开一锅油,把一只青蛙放在滚热的油锅旁边,那只青蛙在快接近油面的时候,竟然跳离了油锅;然而,把这只青蛙放进注满水的锅里,下面放火去煮,这只青蛙开始还觉得温热,后来水越来越热,它却离不开锅里,最后被水煮死。
犹太人就像那只跳到油锅里的青蛙,他们时刻充满了危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警惕。有许多犹太人,一生经历了很多痛苦和苦难,因此,当他们有了安定生活的时候,是不会忘记曾经受过的苦难的。在他们的心里,时刻充满了警惕,目的就是不让自己忘记过去。
犹太人制定了各种规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纪念节日、假日甚至婚礼上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痛苦。他们每周的休息日是从星期五开始,直到星期六为止,星期天规定为一周的开始。为什么要把周五的黑夜定为全家幸福愉快节日的开始呢?《羊皮卷》是这样解释的:“因为与其明亮地开始、黑暗地结束,倒不如黑暗地开始,明亮地结束。”这就提示人们应该先吃苦后享受。
在犹太社会的纪念日中,最盛大、最隆重的“逾越节”也同样进行了规定。“逾越节”这天是犹太人纪念他们重返以色列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们早早准备好精美的食品、华丽的服饰,大家快乐地度过这个美好节日,但是在这个节日上,犹太人规定每个人必须要吃一种很粗的面包,还有一种很苦的野菜的叶子,因为这些代表着屈辱和失败。据犹太历史记载:犹太人早期的时候曾在埃及做奴隶,过着很悲惨的生活。公元前15世纪的时候,他们在自己的英雄摩西的率领之下,越过沙漠,由于来不及准备吃的,他们只有吃那些没有发酵的面饼和路途上的野菜,最后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地回到以色列。这件事距离现在已经有3500多年了,可是时至今日,犹太人仍然在纪念那段苦难的日子,让自己不要忘记痛苦和屈辱。
即使在结婚这样喜庆、隆重的事情上,他们也要提醒新人不要忘记苦难。婚礼规定新人不能喝完酒后把酒杯完整地放入盘中,而是要将它摔碎,这个动作表示两个人会同甘共苦一起度过艰难的一生。希望新人不要追求享乐,并告诉他们一味享乐而忘记艰辛是败家的象征。
人们是这样评价犹太人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每当幸运来临的时候,犹太人总是最后感知,而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犹太人总是最先感知。”
从前,有位犹太商人狄利斯和他成年的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一天,狄利斯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着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些珠宝。
狄利斯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里踱来踱去,试图想出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狄利斯就把听到的全告诉了他。
“和他们拼了!”年轻人断然说道。
“不!”狄利斯回答说,“他们会制服我们的!”
“那把珠宝交给他们?”
“也不行,他们还会杀人灭口的。”
过了一会儿,狄利斯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老头子!”儿子叫喊着回答,“你说不出一句值得我听进去的话!”
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狄利斯突然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忘恩负义的儿子!”狄利斯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狄利斯又冲向了栏杆,在别人阻拦他之前将宝物全部投入了大海。
过了一会儿,父与子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干的事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待在小屋时,父亲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
“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好的了。”
轮船驶进了码头后,狄利斯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了水手们的企图谋杀行为,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当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老人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时,水手们都一致说没看到过,但法官仍然判决他们都有罪。法官问道:“犹太人不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除非当他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会这样做!”水手们只好赔偿了狄利斯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任何一个犹太人都知道他们是输不起的,他们只有成功,失败就意味着灭亡,因而,他们都异常地努力,很多犹太人就是在别人看来根本就不可能东山再起的时候,取得了成功。打开犹太名人的少年经历,就会发现在10个犹太名人里面,有八九个是从小在苦难、坎坷中长大的。犹太人的这种逆境成功的精神,永远为世人所敬佩。成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我需要”,而是“我必须”。
犹太哲言
人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警惕,让自己时刻充满危机意识,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抓住瞬间的机遇
机遇,是瞬间的命运。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抓住好东西,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伸手抓住它,不要让它溜掉。”
伯纳德·巴鲁克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时就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百万富翁。同时,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1916年,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的政绩又跃上一个新台阶,他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雄风不减。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巴鲁克计划”。
和其他犹太商人一样,巴鲁克在创业伊始时也历尽千辛万苦,但正因为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眼睛,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鲁克却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意机会,并一夜暴富。
巴鲁克28岁那年,即1899年7月3日的晚上,他在家里忽然听到广播传来消息说,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将西班牙舰队消灭。这意味着很久以前爆发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而战争对股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胜利必定会带动美国股市,大量买进肯定赚钱,巴鲁克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7月3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巴鲁克马上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大把吃进股票,那么就能大赚一笔。
在19世纪末唯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不运行。在这种令人手足无措的情况之下,巴鲁克在火车站以个人的名义租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还没“醒”来之前,他已赚了一大笔。
有不少成功的商人,在别人问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他会说这么一句话:我运气好。生意场上果真有运气吗?如果有的话,这运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命中注定的,还是偶然碰上的?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在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一带曾出现过一次淘金热,年轻的犹太人列瓦伊·斯特劳斯闻声赶去的时候,为时已晚,从沙里淘金已到了尾声。他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本想卖给制作帐篷的商人,赚点钱作为立足的资本。谁知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不需要帐篷,却需要结实耐穿的裤子,因为整天同泥和水打交道,裤子坏得特别快。于是,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诞生了。
后来,列瓦伊·斯特劳斯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铜纽扣,以增强裤子口袋的强度。此后,列瓦伊·斯特劳斯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极好,引得其他服装商竟相模仿,但是列瓦伊·斯特劳斯的企业一直独占鳌头,每年大约能售出100万条这样的裤子,营业额高达5000万美元。
看来,生意场上的确有运气存在,列瓦伊·斯特劳斯用那斜纹布做裤子的时候,不可能会想到这种用斜纹布做成的裤子会被人叫做“牛仔裤”,也不会想到这种牛仔裤会促成服装的一次革命,更不会想到在20世纪60年代牛仔裤大行其道,成为最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潮流服装。
这是什么?这就是运气。生意场上有运气,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撞上。那么,哪些人能撞上运气呢,或者说,运气属于哪些人呢?
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和优势,对人生进行理智设计及运作,这就是“运”的含义。你选择得准确,把握得及时,设计和运作得当,就会获得成功;如果这种选择、设计和把握恰好跟上了时代的潮流,跟上了市场的发展,那就是你的运气来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机会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却往往能带来巨大的能量。尤其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也许只有那么一次小小的机会,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犹太人总是这样相互鼓励说:“试着去做一件自己早就想做但却始终没有勇气去做的事,你会拥有焕然一新的人生。”
仅仅用了六年时间,犹太人马克奥·哈德林先生就由一名穷困潦倒的失业青年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是什么使他如此神速地获得了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把握时机。哈德林先生描述说:在他25岁的时候,尽可能地去了解有关投资和不动产的知识,一有机会便和从事房地产的朋友、亲戚聊天,暗暗为自己定下目标,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
有一天,一个房地产中间商激动地告诉他一个投资少、收益惊人的买卖:一所坐落在中产阶级住宅区的现代式房子,维护良好,房况极佳,属一流建筑。房主标价1.45万美元,由于某些原因,她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把房子卖掉。哈德林听后很动心。经过讨价还价,买卖双方定为1万美元成交,尽管哈德林当时银行存款不足500美元,但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即使筹不到这笔钱,也不过要付给中间商100美元酬金而已。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和房主签约后,转身直奔城里最大的银行,以借款的形式得到了1万美元,付给了房主。他又来到另一家银行,以新购的房产作为抵押,贷款1万美元还清了第一家银行的借款。没几年,他的住户又帮他还清了第二家银行的贷款,就这样,马克奥·哈德林先生很快成为百万富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你不能半梦半醒地等待着机会的自动降临,要勇于发现它,也要敢于捕捉它,方能利用机会,创造财富。记住,寻找机会不能光凭等待,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时机的敏锐嗅觉。
犹太哲言
机遇往往在瞬间就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命运,一旦抓住了机遇,就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途。
犹太商人的“法律经”
一位富翁,临终之前,自己身边却连一个亲人也没有,他唯一的一个儿子还在远方无法回来,只有一个奴隶在守候。于是他就立下了遗嘱:“我死之后我的全部财产归奴隶所有,其他人不得动用,然而我儿子可任意选一件物品为他所有。”写完之后,就咽了气。
儿子回来之后,见到遗嘱不由得大怒:“父亲怎么会把他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全部都给了奴隶,而只给自己一件物品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请教村里的拉比。拉比听了,微微一笑,对他说:“你父亲真是聪明,他给你留下了他的全部财产啊。你再好好看看你父亲的遗嘱吧。”
他拿起遗嘱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拉比只好直接说:“遗嘱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让你任意选择一件物品,你选择了那个奴隶不就是选择了全部的财产吗?这样看起来,你的父亲真是十分英明啊。”
富翁的儿子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如果父亲死了,自己不在他的身边,奴隶可能会带着财产逃走,而连丧事也不告诉他。因此,父亲才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奴隶,就是为了稳住那个奴隶而不让他逃走,好让自己回来再收回这笔遗产,所以才立下了这样的遗嘱。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富翁的遗嘱就有这样一个漏洞,虽然遗嘱上写明将所有财产都给了奴隶,但其儿子能选择一件物品。这里暗含着一个前提没有明确写出来,奴隶不会注意到,甚至连富翁的儿子也没有注意到,那就是奴隶的全部财产都属于主人。这是当时社会通行的惯例,也是一个无须说明的前提。那么只要前提明确了,在此前提之下的任何规则都是不成立的,这就是关键所在。后来,正是在拉比的指点下,年轻人才终于解开这个活扣,既没有违背父亲的“遗嘱”,又没有违约,因为犹太人从不违约。
其实,任何法律和法规上的条文都不是绝对严密的。有人甚至做过这样一项调查研究,只有64%的法律是比较完善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犹太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会反复地修改和斟酌,他们总是会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不让对方有空子可钻。而犹太人每做生意之前,必先向律师咨询,看有哪些法律限制。他们严格地遵守这些法律的限制,但是同时也喜欢研究经济的法规和条文。
犹太商人继承了犹太民族的传统,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他们不但可以严于守法,而且还非常善于守法。商人的最根本行为原则就是追逐利益,而视金钱为上帝的犹太商人更是如此。在两千多年的商业实践中,他们不但恪守了“契约之民”的民族教条,而且还创造性地积累了大量利用法律手段和通过契约达到自己目的的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落入了希特勒的魔掌,边上的小国立陶宛也处在了“狼吻”之下,许多犹太人纷纷逃离立陶宛,经日本迁往他国。
有一天,日本政府机关的函电检察官把日本犹太人委员会的莱奥·阿南找去,要他把一份发往立陶宛科夫诺的电文翻译出来,并解释一下。
电文中有这样一句话:SHISHOMISKADSHIMB,TALISEHAD。
阿南当时解释说,这份电报是卡利什拉比发给立陶宛的一个同事的,谈的是犹太教宗教礼仪上的几个问题,而那句话的意思就是“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进行祈祷”。
检察官听了这句解释,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就把电报给发出去了。
阿南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突兀地跑出一句“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进行祈祷”。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那位尊敬的卡利什拉比,向他问起这个问题。
“你难道不懂吗?6个人可以用一份证件上路。”
这一下阿南才恍然大悟,卡利什拉比刚刚离开欧洲来日本,他关心着立陶宛的犹太同胞。他知道,日本在科夫诺发出的过境签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于是,他就向那里的犹太人建议,6个本来不属于一家的人可以以一个家庭名义去申请签证,以便更多的犹太人能够借此离开立陶宛。
当一个又一个犹太人的“6口之家”通过各种途径踏上日本列岛之时,他们只惊讶于犹太人在组织家庭规模上的高度同一性,不经拉比的开导,是绝对想不出犹太人的家庭人数竟然还是由日本出入境管理条例所决定的。
就这样,犹太人以其灵活多变的守法智慧,应付着纷繁复杂的环境,尤其是他们这种守法而又不死板的精明,使他们在世界的商海中游刃有余,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经济奇迹。现代律师行业中,犹太人也“大出风头”,以北美为例,30%的律师都是犹太人出身。由此可见,正是他们这种运用法律、善于守法的民族智慧促成了他们的成功。
犹太哲言
没有不投机的商人,但是应该在法律的规则和许可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