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识是汇聚财富的源泉(1 / 1)

犹太人的经商课 孙朦 7847 字 1个月前

在犹太社会里,知识高于地位,知识高于金钱。他们不但聚敛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视知识为生命的支柱。犹太人认为,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学识广博的犹太人

犹太人有“杂学博士”之称,你和犹太人在谈判的时候,他们讲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谈话内容包罗万象,似乎世界上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曾经有一位日本商人和一位犹太商人谈判,谈判之后犹太商人给日本商人留下了终身难以忘记的印象:“那个犹太人太厉害了,那天我们谈判了两个多小时,一直是他在不停地说。他给我的印象好极了,穿着很整洁,讲话极有道理,条理极为清晰,态度又极为谦和,他的谈话让我那样地神往,我简直不想说任何话,而只是愿意听他来讲。老实说,我不是在和他谈判而是他在给我上课。”

如果你有幸成为犹太人的朋友,你会觉得和他交谈得越多,就越会佩服他的学识渊博,犹太人谈政治、论经济、说军事、讲历史,还滔滔不绝地聊体育、娱乐、时事,真是天文地理,无不涉猎,似乎天下没有他们不通晓的道理。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他们更是滔滔不绝,让你大开眼界。

有个西班牙商人,他对犹太商人的经商原则很欣赏并且努力地学习,于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他所经营的女式手提包生意十分红火,在服饰品贸易的经营中也站稳了脚跟,但是看到犹太人经营钻石更为赚钱时,于是也想去经营钻石,他看到身边不少西班牙人经营的钻石生意很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命运,他就找到世界著名的钻石大王玛索巴士,毫无疑问,这位钻石大王是位博学的犹太商人,听完他的来意,冷不丁地问了他一句:“你知道大西洋海域有什么热带鱼吗?”西班牙人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心想这个钻石大王问这个干吗?这个和钻石生意有关吗?

看到西班牙人哑口无言的样子,这位钻石大王语重心长地说:“钻石生意是需要丰富的知识才可以做的,如果你对一颗钻石的源泉、历史、种类和品质都不知道,就不会知道它的价值,要具备这些判断钻石价值的基本经验和知识就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你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来学习关于钻石的所有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出钻石市场的眼光。”西班牙人听后,不禁为自己匮乏的知识而羞愧不已,他早就知道犹太人是继承了几千年祖先留传给他们的经验,加上最新的知识才拥有了这样丰富的学识,赢得了顾客的尊敬和信任。他自知没有这么浩瀚广博的知识,便很自觉地退出了这个行业。

最重要的是,学识广博的人可以放眼于世界,他们站在经商大师们的肩膀上俯瞰脚下的财富,学习他们最为精髓的赚钱秘诀。正因为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他们才具有高智商的头脑,从而才能在生意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经商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在任何时代,学识渊博的人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有位犹太人某次应邀出席英国的金融会议。在苏格兰参会期间,一日晚餐后他外出散步,走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不禁触景生情,乘着酒兴吟诵了英国诗人史考特的诗,英国人听后大为叹服,认为这位先生学识渊博,最后对他另眼相看,在谈判桌上自然赢得了不少的好处。

犹太人说:“在玫瑰花丛中的人的身上充满馨香。”和学识渊博的人交往,彼此之间可以经常讨论、学习,相得益彰。犹太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喜欢询问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

一个犹太人给一位日本朋友打电话,要求借车旅行,这个日本人想这位犹太朋友第一次来日本,一定对日本很陌生。

“你要到京都一带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我可以陪同。”

“谢谢你的好意,我已有足够的准备了。”

犹太人借到车后,便带上地图和导游手册独自旅行去了。

几天以后,犹太人满面春风地回来,把车还给了日本人,并请日本人一起吃饭。饭桌上,犹太人不停地向日本人提问:

“日本男人外出时不穿和服,为什么回到家中反而穿和服呢?”

“为什么和服的领子是白色的,白色不是最容易脏吗?”

“日本人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用勺子不是更方便吗?是不是日本喜欢用祖先的遗物?”

说实话,犹太人问的许多问题是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他只好如实地说:“我们日本人一向如此,没有人注意过。恕我不能回答您的问题。”犹太人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学精神,真是让他佩服不已。

多数人旅游喜欢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而犹太人却不问,他们对名胜古迹兴趣不浓,而对其他人种、其他民族的生活、心理和历史,则表现出超强的好奇心。

犹太人每到一处旅游之前,必定下很大工夫去了解该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惯,乃至旅游中出现的各国人种都要分辨得清清楚楚。犹太民族由于两千多年的流散,迫使他们出于自卫的本能而不得不详细地研究各国的民族性,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求得生存。正是这些原因,使他们无形中养成一种对任何事都感兴趣并追根究底的精神。

犹太哲言

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经商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知识就是力量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就是力量!

当前,世界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要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识水平。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视知识的传统,那就可以断言:这个国家是有前途的。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目前很富有,却供养着一群“不学无术”之徒,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它一定会渐渐地衰落下去。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风唤雨。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正是没有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人定胜天,就是因为我们有了知识。

犹太人深信“知识就是力量”,他们认为,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商人,就没有做生意的必要。犹太商人大多都学识渊博、头脑灵活。请相信,知识是致富的最有力力量!一般说来,犹太人希望自己胸中有墨,从而引来黄金万两。

犹太人对学校的正规教育和自教自学并重。众所周知,学校是获取基础知识的场所,很多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只有在实践或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到增长。此外,由于因人而异的情况和条件,他们受到正规教育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非常在意,从中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12世纪的犹太哲学家、精通医学、数学的蒙尼德则明确把学习规定为一种义务:“每个犹太人都必须钻研《羊皮卷》,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乞丐,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来钻研。”由这一原则所带来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种几乎全民学习、全民都注重文化的传统。这样一种学习的传统,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培养、激发人们学习积极性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犹太人,也促成了犹太智慧的发扬光大。

犹太民族对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视。尽管早期的犹太民族主要以神学研究为取向,涉及知识面十分狭窄,但后来随着犹太民族流散于世界各地,他们逐渐吸纳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勤学苦研的传统从未中断,这使犹太人特别是犹太中青年在调节其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求生存谋发展的创造力上,具有更强的能力。

正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犹太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比其他民族要高。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商业、教育、医学、法律等高文化行业中,美籍犹太男子有70%、女子有40%,而同期美国平均只有28.3%的男子和19.7%女子加入此行列。而在最为灵巧、收入最高的两大职业——医生和律师中(要求文化素质特别高),犹太人所占的比例却最高。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共有三万多名犹太医生,占美国私人医生总数的14%;另外有约十万名律师,占美国律师总数的20%左右。

犹太人靠其较高的文化素质,在择业和创收方面就胜人一筹,且不说其在经商中巧用谋略所获的收入了。以美国为例,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辈子靠打工的收入,比一个同样工种的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多挣20万美元。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二百多万犹太人中,高中毕业占64%,大学毕业占32%。而在美国总人口中,高中毕业只占35%,大学毕业占17%。这个文化水平的群体差异,使在美国的犹太人的收入就比美国平均收入高得多。据统计,1974年美国犹太人家庭平均收入为13340美元,而美国的平均家庭收入只有9953美元,犹太人家庭高出了34%。

犹太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知识就是力量”,所以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犹太人有个说法,就是他们一生有三大义务,而第一义务就是教育子女。他们教育子女,目的在于让后代能在竞争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自己和民族力量。犹太人认为现代社会处于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变化之中,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

统计结果表明,最近十多年的工业新技术,有30%已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已限制在3年左右,超导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蓬勃兴起,预示着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已拉开帷幕。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向全球化,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在这样多变的世界里,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的人,命运终将注定失败。犹太人深明大义,不但自己学习努力,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对后代的培养更为倾心、不遗余力。的确,犹太商人的观念是正确的,他们把知识看作是致富的力量,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犹太哲言

犹太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可以不被抢夺而且可以随身带走。

能赚钱才是真智慧

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将知识视为财富,是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优秀民族之一的重要原因。知识固然是劫不走的财富,但它毕竟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财富,要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就要靠智慧,智慧就是运用、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知识是后天习得的,而智慧更体现在潜移默化的民族特质当中。一个人或许学识渊博,但他不一定是智者。

犹太民族很懂得智慧与知识的区别。在他们看来,只有你能够创造财富,你才懂得智慧,也就是说能赚钱才是真智慧。如果你是个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可你却不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赚钱,那你顶多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相反,如果你是个穷光蛋,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你能够靠自己的本事一夜间成为富翁,犹太人肯定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们认为你真正拥有了赚钱的智慧。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人都很聪明,但是唯有犹太人是最能够运用智慧来获取财富的,因为他们知道怎样把自己头脑中的智慧变成他们手中的金钱,这就是犹太人的过人之处。他们对知识的崇拜和敬爱之情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因为这些知识不仅仅显示他们博学,最关键的是教会了他们怎样赚钱。所以,他们认为如果知识不应用到实践中去,是没有价值的。

犹太人对待那些整天只知道学习的人的看法是:“有些人过度钻研学问,以至于无暇了解真相。”他们甚至这样看待死读书的人:“学者中也有类似驴马之人,他们只会搬运书本。学者中有人被喻为载运昂贵丝绸的骆驼,但骆驼与昂贵的丝绸是毫不相干的。”如果这样说来,他们只是书籍的搬运工而已,根本算不上是有知识的人,真正有知识的人就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实际的生活中,创造出他所能创造的价值。

犹太人热爱智慧,那么他们所说的真智慧又是什么呢?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慧与财富的关系,它回答了这个问题。

两位拉比在交谈:

“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更重要?”

“当然是智慧更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何要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总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慧的人摆出狂态。”

“这很简单,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知道智慧的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拉比认识到金钱的价值。他说得很对,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金钱的价值,不应该和金钱相脱离。只有当智慧和金钱相组合时,智慧的价值才真正显露出来。如果金钱是衡量智慧的价值尺度,那么,智慧的价值又怎么体现呢?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金钱的价值,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学识来获取金钱,用自己的知识来创造现实社会的财富。

如果一个有知识的人,也拥有了智慧,但却只会靠为富人效力,以求获得一点微薄的酬劳,试问这智慧的价值有多大呢?这样只是把自己的智慧无端地浪费而已,还能称得上智慧吗?因此,学者、哲学家的智慧即便可以称得上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它同金钱无缘,而金钱正是智慧价值的反映。让富有的人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施展他们的**威,显露他们的狂态,这算是有智慧的人吗?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与他的智慧相应的财富,匍匐在金钱脚下的智慧根本算不得是智慧。相反,富人没有学者的智慧,但他却拥有聚敛金钱的智慧,他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智慧有死的智慧和活的智慧之分。只有用于实践产生了效益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这样的智慧才是重要的。不过,如果这样的话,金钱又成了智慧的尺度,金钱又变得比智慧更为重要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活的钱,也就是能不断生利的钱,比死的不能生钱的智慧重要;但与死的钱相比,即单纯的财富——不能生钱的钱,又没有活的智慧即能够生钱的智慧重要。那么,活的智慧与活的钱相比哪个更重要呢?无论从那则笑话的演绎,还是从犹太商人实际经营活动的归纳,都只能得出一个答案:只有化入金钱之中的智慧,才是活的智慧;只有化入了智慧之后的钱,才是活的钱;活的智慧和活的钱难以分离,因为它们是智慧与钱的完美结合。

犹太哲言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金钱和智慧不会相互矛盾,它们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学会用头脑赚钱

美国财富专家乔·史派勒的一本书叫《动手来种钱》,是为犹太商人所推崇的一本书,书中有一个只剩下1美分的人,正准备用掉1美分时,一个想法突然从脑中冒了出来,他把钱换成美金的铜币,提示自己每次花钱时,就要让钱以10倍或更多倍的数量再返回自己的口袋。这是一种奏效的方法,这个人最后终于广进财富,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

动手“种”钱之前,犹太商人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第一,要淘金还要卖水。19世纪中叶,发现金矿的消息从美国加州传来。许多人认为这个发财机会千载难逢,于是纷纷奔赴加州。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成为这支庞大的淘金队伍中的一员,他同大家一样,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加州。

“淘金梦”的确很美,做这种梦的人也比比皆是,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纷至沓来,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越来越难淘,自然不能如淘金者所愿。

不但金子难淘,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有圆致富梦,反而丧身此处。小亚默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但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半死。一天,望着水袋中那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突发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对淘金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变成挖水渠的工具,从远方将河水引入水池,用细沙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装进桶里,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挖金矿的人。当时有人嘲笑亚默尔:“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到加州来,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

亚默尔毫不在意,不为所动,继续卖他的水。试想,哪里有这样的好买卖?把几乎无成本的水卖出去。哪里有这样好的市场?结果,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几千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了。

一个拥有高财商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现致富的机遇,他们似乎对财富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而低财商的人,总让财富从自己的身边溜走,却毫无察觉。

第二,掌握得到财富的机会。我们可以发现,辛勤者中间有着贫富之分,而在成功的辛勤者中间,成就亦有高低的差别,但有一些表面上并不辛勤的人,却能成功致富。正是这些差异的出现,社会面貌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而促成社会面貌变化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就会产生有利的条件,谁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会,一个高财商的人懂得掌握这些获得财富的机会。

要拿到红利,必须先拿钱投资。同样,想获得机会,则必须先有所牺牲——牺牲自己的时间、收入、享受等,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出现,便马上将它抓住。但是我们创业致富,常常要靠一些运气。而运气不是机会,不要把两者混淆,否则,就会作出错误判断,招致损失。

运气带有偶然、意外的性质。有个人去买彩票,结果中了1000美金,这是运气。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原意是要培养葡萄球菌,霉菌的出现在他意料之外。对他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中彩与发现青霉素有显著的区别,中彩纯属意外,那是运气,没有夹杂机会在里面;而发现青霉素,则在运气之外夹杂着机会。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可能有两个反应: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扰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把它当做麻烦事,不予重视;二是觉得好奇,进行研究。如果弗莱明采取前一种态度,发明青霉素的就不会是他,而是别人了。弗莱明能够及时把握机会,结果获得了成功。

在创富的过程中,也要分清机会和运气,我们不排除运气,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运用自己的财商,挖掘藏在生活中的机会,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财富,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第三,贪心的乞丐。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启事发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啊!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原来,一位乞丐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捡到了那只狗。乞丐没有及时地看到第一则启事,当他知道送回这只小狗可以拿到两万元时,真是兴奋极了,他这辈子也没交过这种好运。

次日,乞丐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当他路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门口时,在这家公司的墙体屏幕上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由两万元变成三万元。乞丐驻足想:这赏金增长的速度快得惊人,是不是这只狗的价钱远不只这些钱呢?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抱着狗返回来,如他所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上涨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一直守着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为之惊讶时,乞丐马上跑回去抱狗。可是那只狗已命归西天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惯了鲜牛奶和牛肉,而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筒里捡来的食物无法适应。

乞丐不渴望财富吗?当然渴望,但是他不会抓住机遇,所以只好眼看着财富溜走。

犹太哲言

只有拥有高财商的人,才能懂得如何创造财富,也能够知道在财富的机遇面前,应该如何把握。

智慧与财富的源泉

《羊皮卷》这样说:“把书本当做你的朋友,把书架当做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美丽而骄傲,采其果实,摘其花朵。”犹太人把这样的箴言一代代地传递给他们的后世子孙,告诉他们一定要勤奋地读书。

在传统的犹太家庭里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自己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在犹太人的聚居区,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与故乡的人分享。

犹太人还有这样的规定:“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在你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出售图书。”他们是这样解释的,世间的一切金银珠宝、房屋、土地都是可以变化消逝的东西,而知识则是可以长久流传的财富,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可以抛弃书本。

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有各种仇恨和恩怨,然而知识是没有边界的,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因为我们存在各种偏见而影响智慧和真理的存在,为了维护书籍的传承性,并且把它真正地给予所有热爱它的人们。在1736年的时候,拉脱维亚的犹太社区通过了一项法律,该法规定:当有人借书的时候,如果书本的拥有者不把书本借给他人,应罚以重金。这次立法是有史以来人类为书籍立法的第一次,这在其他民族的法律史上是没有见过的。他们同时还规定,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几本书,让书伴随他们死去的躯体。他们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知识是浩渺无边的,永远也学习不完的,即使人死去了,他的灵魂也应该继续学习。

对于有知识、有智慧的人,犹太人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在犹太人的社会里,他们认为有知识的学者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是引导大家过上愉快幸福生活的人,因此,犹太人有”学者比国王伟大“的说法。在犹太人的观念里,拉比要比父亲更值得尊敬,因为,拉比是整个社区最有智慧的人,所有人都应该听从这位智慧和学识都很高的教师的教导。一个犹太人在为自己的女儿选择夫婿的时候,也毫无疑问会选择一个有良好教育的青年,而不是一个有钱的世俗青年。

犹太人认为,尊重知识,追求真理,是每个人一生的需要。知识是最伟大的,在它的面前,世俗的一切统治者都要让位。这个观念在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以色列建国之后,著名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得到世界和以色列人民的爱戴。以色列人民向他发出了邀请,请求他来做以色列国家的总统。但是他们的好意被已经决心献身科学的爱因斯坦拒绝了,爱因斯坦拒绝了自己民族的人们赋予他的这个世俗的荣耀。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总统是那样尊贵,科学家怎么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呢?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却丝毫也不觉得奇怪,在他们眼中,有知识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他们掌握着真理,让他们来统治国家,一定是这个国家的幸运。在人类历史上,这是第一次邀请一个科学家来做一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犹太人热爱知识,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世俗的权威不重要,财富和金钱不重要,只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权威没有了人们的拥戴和支持就不能形成,财富和金钱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而知识是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只要拥有了知识,依然可以凭借自己良好的教育、杰出的智慧、经商的经验,再次变得富有。

热爱知识的犹太人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现代的教育。在犹太人聚集的北美,免费的公共教育体制把大批的犹太人招进学校的大门,这对犹太人来说,是他们最大的福祉,北美给他们的最大的恩惠莫过于开放性的教育体制,而犹太人则会竭尽全力使他们的子女完成学业。在犹太家庭中,父亲出去赚钱,母亲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以确保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为了子女们的教育,他们真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保证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其他的孩子。犹太孩子们经常超过了国家要求的接受教育的年龄,甚至在超过正常做工年龄之后,仍在学校里学习。而对于一个犹太家庭来说,他们的子女如果能够考取博士,这就是父母最大的荣耀了,这个家庭也将成为大家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早在11世纪时,犹太民族就几乎消灭了文盲,人人都能阅读识字。进入近现代以后,犹太民族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崇尚知识的巨大优势立刻体现了出来,他们迅速地适应和接受了现代教育,在文化科学领域里迅速地走到了别人的前面。因此,在近现代,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出现了一大批的科学家、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

犹太哲言

如果想拥有财富,就必须先拥有知识。

对数字的钟爱

钟爱数字,使用数字,这是犹太人在几千年的漂泊生涯中总结出的经验。他们根据一代代犹太前辈对数字研究的经验,使枯燥的数字计算起来津津有味。犹太人认为,商人必须注重数字。但这并不是说犹太人只在经商时注重数字,而是让数字覆盖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但是如果你问:“阿拉伯数字1为什么代表一呢?同理,2、3、4为什么分别表示二、三、四呢?”相信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印度人,对这个问题都会哑口无言。即使数学知识渊博的人也不会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但是犹太人却能回答:“因为1有一个角,所以表示一,2有两个角,所以表示二,其余依此类推……”

如果你再进一步问犹太人:“可以证明吗?”

犹太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犹太人的公理,公理是不必证明的,四千年的悠长岁月已经给它证明了!”

由此可见,犹太人注重数字,凭着对数字进行研究的几千年的经验,从平凡的数字中找出78∶22的赚钱法则,其享誉者除了犹太人,还能是谁?正是由于犹太人拥有这么多的数字知识,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商业里,数字都被他们运用自如。

犹太商人继承了犹太民族的这一传统,尽管犹太后裔没有个个都从业于金融界,但即使在其他行业,犹太商人也多以金融或资产管理见长,而不是技术业务见长。许多犹太大企业家都是通过法律、财务和投资银行的途径,走上公司上层的。有人调查了一下美国企业界,发现即使在产业界里担任重要职务的犹太企业家,也多为从事金融或财务出身的。比如,杜邦公司的董事长欧文·夏皮罗最初的职业是会计;海湾和西方工业公司的查尔斯·布卢德霍恩原为证券分析员;西太平洋工业公司的霍华德·纽曼原为金融家;迅捷美国公司的米苏莱姆·里克利斯原为股票经纪人;沙伦钢铁公司的维克托·波斯纳原为不动产投资商;通用动力公司的亨利·克朗原为金融家。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犹太商人对于数字要比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性问题更加在行。

巴奈·巴纳特是一个旧服装商的儿子,小时候就读于一所主要由罗思柴尔德家族捐助、专为穷孩子建立的犹太免费学校。他最初打算当一个演员,但有关南非容易致富的传闻,使他改变了主意。他设法弄到了40箱雪茄,作为经商资本,就离开了伦敦来到南非。

巴纳特的雪茄原本打算卖给探矿者,但到那里之后,他却以此为抵押,获得少量的钻矿,从这开始,短短几年的时间,巴纳特就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他不是坐在城里等着找矿者送上门来,而是步行或骑马到矿上到处转悠,寻找便宜货,并即时买下一些别人出售的矿区。当这种生意进行得不顺利时,他就转做其他生意。1876年,他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共3000英镑买下了毗邻他原有矿区的一些小矿区,这些矿区经开采,一周可获得20克拉钻石和2000英镑利润。

巴纳特原先只喜欢钻石、金子和纸币这类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而不赏识股票之类的玩意儿。但最终,随着他的投机买卖的扩大,巴纳特也不得不走进证券交易所。

1880年,巴纳特为创办资金达115000英镑的“巴纳特钻石公司”,发行了大量股票,这些股票在几小时内即被抢购一空,所筹集的资金超过原先要求的3倍。第二年,公司股票随同南非证券交易市场上的股票一起大跌,但他持有足够的股份以维持自己的企业,并乘机折价买下了大量充斥市场的其他股东抛出的股票。这一出一进之间,其他股东最初投放的资金有相当大一部分无偿归属了他。到证券市场复苏之后,公司的股票跟着上涨,巴纳特越发富有了。

1888年,巴纳特的“巴纳特钻石公司”与另一个犹太裔商人罗得斯控制的“德·贝尔矿业公司”合并,组成“德·贝尔统一矿业公司”,公司的股份共计20000股,每股为5英镑,其中巴纳特占了6000股,为最大股东。这一新的集团取得了世界钻石出产的垄断权,并且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钻石生产企业,约占全球产量的90%。

巴纳特从在伦敦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到38岁时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四面出击,投资开采兰德金矿和购买新兴城市约翰内斯堡的地产。有一段时间,南非经济萧条,但巴纳特却充满信心,低价收购了大量的地产和股票,还投资酒类贸易、建筑材料、运输、印刷出版等行业。随着萧条结束,市场重新趋于繁荣,巴纳特也成为投机家的代表,他走到哪里,证券交易市场就跟到哪里。

以后,巴纳特又建立了主要经营地产和黄金开采的“约翰内斯堡统一投资公司”,该公司名义资本为1000万英镑,但由于行情一路上涨,股票的市价很快超过了6000万英镑,其中约2000万英镑为巴纳特个人所有。

更为一绝的是巴纳特建立了一家专门为他抛售股票的银行。1895年,他创办了一家以1英镑为1股,共拥有名义资产350万英镑的股份银行。股票异常受欢迎,人们纷纷争购,一夜之间价格就翻了一番,随后又增加到面值的3倍。但这家银行同正统观念中的银行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它只是一家专门抛售巴纳特所拥有的南非各企业股票的信托公司。

巴纳特的整个实业生涯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许多犹太企业家的共同特点。他从一开始对矿业,无论是钻石矿还是金矿都一无所知,直至最后也知之不多。但他在“摆弄数字”和决定投资方向方面,却有一种公认的天赋,一种类似于本能的直觉。这也许足以证明,犹太商人确实对钱自身的运行与机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这或许得益于他们悠久的放债传统,使他们能“赤手空拳”地闯进实业界,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发迹起来。而这种模式的普遍存在和广泛适用,只能证明,犹太商人的经营方式同现代金融资本主义有着高度的契合。

做买卖,一切活动离不开精确的数字计算,满足于“估计”、“大概”、“差不多”,那容易产生偏误,甚至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导致经营的失败。

犹太哲言

在犹太商人的经商理念中,如果你要赚钱,就要把数字准确地运用到生活中,并经常地接近它。

用一生来学习

犹太民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习是最高的善”。在犹太人眼里,知识是使一个人不断上进的积极动力,一个人可以没有钱、没有地位,但是不可以没有知识。

在学习效果方面,犹太人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与智慧。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靠两种东西的积累:物质形态的成果积累与观念形态的成果积累。在第一种积累上,犹太人有很大的贡献;在第二种积累上,犹太人的贡献更大。犹太人的学问也在人类认识自身、开拓自身、约束自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它被译成多种语言,广泛地影响着世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外国商人想在大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犹太人的马车。当他走近一看,发现马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他觉得很奇怪,就问路人:“车夫去哪里了?”路人回答说:“他们在车夫俱乐部。”于是,这个外国商人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在那狭窄昏暗的屋子里,他看到一群车夫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

尽管是车夫,但是他们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只要有空闲,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去学习,以此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不论身份尊卑、地位贵贱,每个犹太人都会尽力去学习,学习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真实写照。

犹太人纽特·阿克塞波就是一个把学习当做一生追求的人,他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侧面反映了犹太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热情,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去学习。

早在青年时代,纽特·阿克塞波就非常渴望学习语言和历史,还渴望阅读各种名家作品,他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更加聪慧与博学。

刚从欧洲来到美国时,他找到了一份工作。白天在一家磨坊干活,晚上就读书。不久,他结识了一个姑娘,然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农场的各种开销与养儿育女的负担中。生活的重压使他每天劳累奔波,他的学习也因此中断了好几年,他感到很遗憾,但是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梦想。

有一天,他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感到轻松而快乐。他的农场土地肥沃、六畜兴旺,让人羡慕不已。可他已经60多岁了,一辈子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来了,而如今没有人再需要他,他感到很孤独,便在山上修建了一间小屋,开始料理自己的生活。

他经常去公立图书馆借书看,感到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过。他很快发现,好多事情完全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去做,而学习却是每天不变的习惯。现在,白天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劳累,夜晚也可以出去散步。清闲的生活使他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书籍,使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纽特·阿克塞波阅读了一本现代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名耶鲁大学的青年学生在学业和体育方面取得成功的方法,以及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读完这本小说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去上大学。他一辈子都梦想着上大学,可是却没有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现在终于可以去实现这个愿望了。

为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他每天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他认真地读了许多书,熟练地掌握了好几门学科知识,但拉丁文和数学对他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他又继续奋发读书,常常学习至深夜。对知识的热情追求常常使他废寝忘食,虽然已经64岁了,但他还是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依然很充足。

后来,他终于做好了入学考试的准备,于是他购置了几件衣物,买了一张火车票,直奔耶鲁大学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他的考试成绩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及格了,顺利地被耶鲁大学录取。从此,他住进了大学学生宿舍,过着一种别样的生活。

上大学后,总有学生取笑他。因为,当大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坐在讲台下,认真地听一个年龄比他儿子还小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觉得很滑稽。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把他当做另类看待,因为他上大学的目的与众不同。其他同学选修一些科目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挣钱,而他却对有助于挣钱的科目不感兴趣,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尽管同学们非常排斥他,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望,他的目的是要了解人们怎样生活,了解人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他想让自己的余生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他想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由与乐趣。

纵观犹太人的历史,犹太人把学习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与永不改变的职责。

犹太哲言

如果把生活看成是在自己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渺无尽头的道路,那么学习就是前行中的指路灯。只要不断地坚持学习,不断地努力向前走,就不会在路途中迷失方向。

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犹太商人良好的外语能力让他们可以在世界各地畅游无阻,精通外语是他们经商的利器。

犹太人的外语水平都比较好,他们都能熟练地掌握一种以上的外语,甚至可以自如地与外商交谈而不要翻译人员,这成为犹太人经商成功的重要法宝。

著名的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他除了精通犹太民族的希伯来语和德语外,还精通英语,精湛的外语技能使他博采众长,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对于现在的社会,外语早已经不是从事涉外工作人员必备的语言工具了,而是每个人发展所必须掌握的一种知识和技能。“商人不需要学习外语,只有外交工作的人才需要学习外语”这一论调,只适用于过去封闭的社会环境,人们很少和外界交流,极少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代。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就要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并且可以自如地与外国人交谈。

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知识、资源互相交流的年代,你不能熟练地掌握外语,就意味着你被排除在世界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门之外。一项调查显示:如果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不会和外界很好地交流,缺乏相应的懂外语的人员,就会与世界隔绝,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缘,那么不但没有进步而且会逐步衰退。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早已冲破国界、跨越国家、跨越民族而相互沟通和交往。这让精通外语的犹太人如鱼得水,在世界各地自由地来往,其原因就是他们普遍懂得外语。他们与外国人交往时,可以用对方国家的文化思维来思考问题,他们对外国知识和文化的理解,往往让那些国家的人感到吃惊。

而犹太人则是利用这独特的优势,迅速地掌握各种信息,以便很快地作出决策。在与外国人的实际接触中,犹太人对对方的心理和习惯也几乎是了如指掌,这样双方的沟通自然就很容易。由于他们对对方国家各个部门的习惯也了如指掌,以至于他们的许多事情都能得到对方国家高层的重视和支持。这对于其他商人简直是想破头皮也难以达到的,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实在是太高了。

犹太人爱说英语中的“nibbler”这个词,它是由“nibble”延伸而来,变成了一个名词。nibble是指钓鱼时,鱼儿咬吃钩上饵料的动作。聪明的鱼会把钩上的饵吃光而不被钓着,而笨鱼则会被钓起来。犹太商人将吃得鱼饵而逃走的鱼叫做“nibbler”,即做商人要做聪明的商人。如果不会外语,对他国的情况和处事风格不熟悉,就很容易在贸易中被“钓”起来。

语言是人类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沟通感情和交流文化技术的桥梁,在全世界的565种语言中,使用最广的仅有10种,它们是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印地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法语和葡萄牙语。讲汉语的人最多,占世界人口的1/5;其次是英语,使用人口约有4亿。学会这些主要语言,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聪明的犹太人知道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犹太人,把掌握外语视做自己经营赚钱的资本。

“精通外语是经商的利器”,犹太人很早就领悟、发现和重视这一秘诀了,犹太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犹太人重视外语的结果。如果和犹太商人打交道,你便会惊诧于他们的外语水平,其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快速的理解力,正是贸易谈判中所不可缺少的。

一个商人在国际贸易谈判时,假如不懂对方的语言,对方也不懂你的语言,而是借助别人的翻译来理解对方的意思,势必会影响其判断的速度及其正确性。而熟知多种外国语言的犹太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判断的速度确实令人吃惊。他们除了学习英语外,还要求自己至少再学一门外语。多种外语的掌握,有助于扩展业务,可直接与多国进行贸易合作和商品交易,以便为赚钱提供更多的途径。

英语是国际上广泛运用的语言。在国际中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或政治活动,多是利用英语进行,可见英语的重要性。能讲一口流畅的英语,是赚钱的第一条件。

每个犹太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使他们在世界贸易中畅通无阻。犹太人赚的钱,有一大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精通英语,对国际商人来说,更是如此。

犹太哲言

聪明的犹太人知道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从事商业活动中,犹太商人把掌握外语视做自己经营赚钱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