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奇异的民族。他们四处流散、备受迫害,却一次又一次地以“富人”的形象出现。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土地、没有国家的边缘民族,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它的影响无处不在,这源于犹太人的经商智慧。
向犹太人学“借力用力”
犹太人认为,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并运用智慧将其有机地组合,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生意人应该尽量贷款,借助银行的资金为自己办事。如果你不能借用别人的资金,做生意是极为困难的。
犹太人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犹太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创造财富的头脑。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就是依靠脑袋发财的。犹太人的商业原则是:作为商人,他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制订好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商业计划,剩下的事情就让别人去摆弄,自己等着赚钱就可以了。
犹太人都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省力。巧于“借力”,精于“借势”,是犹太人成功的一大诀窍。
看看希尔顿就是把自身的5000美元成功地“借”成了5.7亿美元的例子。也许有人会很奇怪,5000美元“借”成了5.7亿美元,感觉有点像天方夜谭。其实你看了下面关于他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后,就会为他的这种“借”拍案叫绝!
希尔顿是一个梦想财富的青年。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建高档次的旅店。因为他在一条相当繁华的街上只发现了一家饭店,而且其档次一般。有了目标,希尔顿看准位置,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做预测和设计。最后得出结论,要在那里建希尔顿理想中的旅店需要30万美元买土地,还要100万美元的建筑费用。
而希尔顿当时倾其所有只有5000美元,距理想非常遥远。但是他没有就此罢休。
首先,他找了个朋友,两个人一起凑到了10万美元。这个时候希尔顿去找了那块土地的拥有者德米克先生。当然10万美元是不能买到那块地的,但是希尔顿通过和德米克商议,最终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希尔顿只是租用他的土地100年,每年付租金3万美元。如果希尔顿有哪一年没有按期付款,德米克就可以收回那块土地,包括上面所建造的旅店。这样的协议对于德米克来说是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于是他欣然接受。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现在希尔顿还是只有很少的资金。于是他又找到德米克,最终说服他用房子作抵押,从银行获得30万美元贷款。扣去第一次的租金3万美元,还有27万美元,然后加上自己的10万美元,那么现在他拥有了37万美元。通过再次努力,希尔顿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共同开发,该开发商愿意投资20万美元。现在希尔顿有57万美元了,他决定开始动工建造旅店。
就在旅店建到一半的时候,57万美元用完了。无疑,希尔顿再次陷入了困境。他又找到了德米克,请求他的帮忙。这时候的德米克即使不想出手帮忙也不行了,就像希尔顿所说的那样: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是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不少于10万美元。德米克认为他说的非常有理,而且现实情况也不容许他退出。就这样,在德米克的再次帮助下,希尔顿脱离了困境。
不久,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工,希尔顿的事业也逐步走向黄金阶段。
从希尔顿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看出,他最初的成功大多是靠“借”来的。通过“借”,短短两年时间他从只有5000美元,到建起一座高档次旅店,随后在17年的时间里赚了5.7亿美元。
这就是犹太人。借用资源是犹太商人的拿手好戏,只要他们动脑筋,总能够成功。
犹太人不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在科学界,都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处理白宫内的事务时,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上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回答:“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就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并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段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会把它看完,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使提案者又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然后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
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就是基辛格的高招,也反映出犹太人一种成功的诀窍。
所以,在犹太人看来,所谓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一番事业。当然,在借用别人“钱袋子”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指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都放回生产线上。
可以说,一个成功之人必然是一个善于借力之人,而善于借力的人总是能成功借别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赚钱能力。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这就是犹太人经商的秘诀之一。
犹太哲言
记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现状阻碍了发展,放胆去“借”,放胆去用,你会发现成功离你并没有那么遥远。
把握信息就是把握金钱
“为了达到更高的要求,您必须拥有关于每一个用户订单和商业中所有资产的必要信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获益的唯一方法,就是放手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这是威廉·戈尔利在《出类拔萃》一书中提到的。信息,从来就是一个不甘落后的词语。战场上用兵打仗要了解敌人的情报,商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决策计划时,同样要以信息为基石。
犹太人似乎很早就知道信息对于经商来说是重中之重,并且很早就开始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赚钱了。在《塔木德》中有这样富有哲理的话:“即使是风,只要嗅一嗅它的味道,你就可以知道它的来历。”所以,一直以来犹太大亨们都将信息看得非常重要。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的作用也愈加突显。信息就是金钱,有心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掌握新的信息,并好好地利用它,从而获得竞争中的优势。
在相同的条件之下,谁能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先发制人,那么谁就能稳操胜券了。作为营销者,需要不断地对市场资讯进行分析,凭借对宏观环境(如政策、法律、自然、科技等)的分析,获取竞争信息,从而快速出击把握市场机会;对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分析,获取相应的资讯,从而快速行动。
美国人哈默创办的哈默特公司是做酒业生意的,哈默品牌的酒和酒具都是很有名气的,创业10年后,就已经拥有了250亿美元的资产。哈默创业时公司是在俄国,因为当时俄国的经济危机,哈默特公司濒临倒闭。
哈默对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视,他到处搜集市场信息。有一天,他与一位来自美国的熟人聊天时,得知美国现在正在竞选总统,罗斯福参与总统竞选,提出了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的“新政”,并将其纳入他的当政计划之一。这个“新政”得到美国一部分人的鼓励和赞赏,但大部分人对“新政”的实施能否获得成功表示疑惑,因此在竞选过程中罗斯福没有占到优势。因为熟人来自美国,所以哈默对美国的情况有些关心,便对罗斯福的“新政”发生了兴趣,因为他知道“无处不生财”,就搜集来大量有关“新政”的信息进行分析。他发现“新政”一旦实施,美国就一定会废除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于是,他便祈祷罗斯福竞选胜利,随即出台“新政”。事实证明,哈默很有商业眼光,一旦“新政”出台,禁酒令被废除,酒类市场会随之得到发展,必定导致酒业的兴隆,同时也会需要大量的酒桶。
没多久,罗斯福果然当选为美国总统,立即出台“新政”。哈默知道美国人最喜欢的酒是啤酒和威士忌,他还知道这两类酒的盛放都需要一种经过处理的白橡木制成的酒桶。哈默在俄国生活了多年,知道俄国有丰富的白橡木,可作为供应制造酒桶的渠道。他看准这一情况,马上在美国开了小小的分厂,并着手向俄国有关单位订购白橡木,制造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哈默品牌的酒和酒具。当哈默的酒桶从生产线上不断地运送出来时,罗斯福的“新政”也开始实施了,废除禁酒令真的成为事实。这时被禁止用粮食生产酒类已多年的美国酒厂为了满足人们对酒的大量需求,纷纷恢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生产,当然需要大批的酒桶了。哈默的酒桶如及时雨一般满足了酒厂的需求,销售甚为可观。同时哈默品牌的酒品也相继有了销路,哈默特公司从此走上了兴盛大道。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哈默自始至终都对信息不太重视,对“罗斯福要当总统”的信息不收集、不做深刻的分析并以其影响现实的决策行为,那么哈默的境况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对于商人来说,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及时地抓住信息,发现信息里的财富。
另一位犹太巨商罗斯查尔德的第三个儿子尼桑,也是由于及时掌握信息,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就赚了几百万英镑。
1815年6月20日早晨,伦敦证券交易所里充满着紧张气氛。因为昨天英国和法国进行了一场大战——滑铁卢之战。毫无疑问,假如英国获胜,英国政府的公债就会上涨;反之如果法国获胜,英国的公债就会下降。这个时候,每一位投资者都知道,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哪一方取胜,哪怕提前几分钟都可以大捞一把。
战争远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没有快捷的联系方式,只能靠快马传递信息。对方的主帅是很有名气的拿破仑,前几次的战斗,英国均以失败而告终,获胜的希望不大。
大家都在注视尼桑的一举一动,他还是习惯性地靠在厅里的一根柱子上。
这时,尼桑开始卖出英国公债。“尼桑卖了!”这条消息马上传遍了整个交易所,所有的人都毫不犹豫地跟着抛出,眨眼间英国公债暴跌,尼桑继续抛出。
公债的价格降到最低底线了,尼桑突然开始大量买进。
“这是怎么回事,尼桑到底想干什么?”大家纷纷交头接耳之时,这时官方宣布英军大胜,交易所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又开始暴涨,而此时的尼桑像并没有发生什么似的,因为他已经赚了一大笔钱。
尼桑怎么敢如此大胆卖出、买进呢?假如英军战败,他不是要大大地遭受损失了吗?但是这种情况谁也不知道,尼桑拥有自己的情报网。
原来,罗斯查尔德家族很重视信息,他们认为信息和情报就是家族繁荣的命脉,因此他们别出心裁地建立了一个专为其家族服务的欧洲专用情报信息快速传递网络,并用很高的价钱购置当时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门资讯无一遗漏,并且信息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当时英国政府的驿站和情报网。正是由于有了这一高速度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尼桑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知道滑铁卢的战争情况。这个利用信息发大财的故事足以说明信息对于生意人的重要性。
生意人获取市场信息,制订经营策略,为的是寻找商机。所谓商机是指某个时候出现的某种特殊条件,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会稍纵即逝。精明的商人一旦发现这个机会,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它,利用它。真正是快一步旗开得胜,慢一招满盘皆输。
俗话说,信息就是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经营者必须有快速的应变能力,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正确决策的基础在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获取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
美国亚默尔肉类加工公司的老板菲力普·亚默尔养成每天看报纸的习惯,虽然生意很忙,但他每天早晨到了办公室后,就会看到秘书给他送来的当天的各类报纸。
1875年4月份的一个上午,他仍然和平时一样仔细地翻阅各类报纸,其中一条不过百余字的消息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其大意是:医学家们警告墨西哥最近发现了疑似瘟疫的病例。
亚默尔马上想到:如果墨西哥发生了疑似瘟疫的病例,肯定会很快传到美国的加州、得州,而美国加州和得州的畜牧业是北美肉类的主要供应基地,如果那里发生瘟疫,全国的肉类供应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肉价也一定暴涨。他马上决定派自己的医生去墨西哥做一个实地调查。几天后,医生的调查报告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于是,亚默尔决定集中大量资金收购加州和得州的牛和猪,运到离加州和得州较远的地方饲养起来。
不久,瘟疫就从墨西哥传染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立即下令禁止加州、得州等几个州外运肉食品,北美市场的肉类价格一下子飞涨起来。亚默尔及时把囤积在东部的牛和猪高价出售。仅仅三个月时间,他就赚了900万美元。
注重信息是犹太人获得成功的手段之一,他们总是利用最新的消息,快速地抢占先机,在別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把钱赚到手了,等别人清醒过来,他们已经收场了,轮到别人参加的时候,就只有替犹太人打扫“战场”的份了。
犹太哲言
对信息的关注就是对商机的关注,重视信息可以让一个商人成功。
神圣的契约
犹太人在经商中最注重契约。在商界中,犹太人的重信守约是有口皆碑的。他们一旦签订了契约就一定执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与风险也要自己承担。
犹太商人恪守契约律法,他们极少毁约,对所在国法律的遵守常常甚于其本国人。据日本商人称,犹太人从来不偷税、漏税。这样做,往往会损失一时之利,但他们由此获得的长期信誉,其价值远非一时之利可比。更何况,契约律法都只是形式上的公正与完备,虽符合人类社会形式合理化的一般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内容上的公正。
因此,对于把研究律法当作人生义务的犹太商人来说,用武之地其实很大。有一次,洛克菲勒想在巴容县铺一条与竞争对手平行的油管,但对手已让县议会通过一个“除了已经铺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巴容县”的议案。他苦思一计,一夜之间铺管完毕。次日,面对县议会及媒体记者,他说:“希望大家到现场参观一下,以判定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已经铺好。”结果令自知议案不严密的当局哑口无言。马克思曾说过“犹太人的狡猾手法,就是狡猾地规避这些法律”。
犹太人由于普遍重信守约,相互之间做生意时经常连合同也不需要,口头的允诺也有足够的约束力,因为“神听得见”。
犹太人信守合约几乎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在做生意时,犹太人从来都是丝毫不让,分厘必赚,但若是在契约面前,他们纵使吃大亏也要绝对遵守。这对他们而言,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日本的藤田先生之所以获得“银座的犹太人”的雅号,是因为他把生意经学到了家,而且运用得得心应手。“银座的犹太人”在世界性贸易中,无疑是一本烫金的通行证,是信誉的象征。藤田先生之所以获得这个雅号,是他付出了血本代价的结果。
1958年,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向藤田先生订购了3万把餐刀和叉子,交货日期为9月1日,地点定在芝加哥。藤田先生不敢怠慢,立即商请厂商为他赶制。
值得说明的是,这家石油公司是犹太人的公司。没想到麻烦来了。藤田先生打算8月1日由横滨出港,9月1日肯定可以在芝加哥交货。可是因为厂商违约,致使他不能按期交货。藤田先生气得对厂商大发脾气,因为他是和犹太人做生意,犹太人对时间的要求之严格是举世皆知的。
厂商却说:“稍微迟一点,对方不至于发火吧。”就这样厂商一直拖到8月27日才交货,此时轮船插上翅膀也难飞到芝加哥了。为能按期交货,只有让餐刀和叉子坐飞机了。而坐这趟飞机的价格是6万美元,这个代价简直是太高了。但是藤田别无他法,只得租用昂贵的飞机,因为犹太商人从来不听人辩解。藤田按照合约要求,9月1日到芝加哥如期交货。犹太人只说了一句:“按期交货,OK!听说你租用飞机空运了,真了不起!”而对飞机租金不闻不问。其实,光是犹太人那句赞扬的话就已经很值钱了。
第二年,美国石油总公司又向藤田先生订购了6万把刀叉。没想到,货又不能按期完成。因为刀叉不是流水生产而是作坊似的生产,需要多个生产厂家合作,才能够生产出这6万把刀叉来。在这期间,虽然厂家日夜加班,但还是没能赶上交货期装船。
于是藤田先生只得再次租用飞机,按期赶到芝加哥交货。犹太人没有说一句感激的话,仍是一句“OK”。
两次花费昂贵的运输费,实在是让藤田有些承受不了。他把厂商召集在一起,要求他们分担部分飞机租金。厂商多多少少感到自己有些责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厂家只答应出20万日元。
两次租用飞机,使得藤田先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损失的金钱却买得了犹太人的高度信任。犹太人在全球的商业网络极为广泛,不久,所有的犹太人都知道日本有个藤田先生是个信守诺言的人。
因为这两件事,藤田先生获得了“银座的犹太人”的雅号,当然这个雅号也带给藤田先生无穷的价值。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誉才是生意真正的开始。既然犹太人如此信守承诺,重视契约,那么对于违约者,犹太人自然深恶痛绝,一定要严格追究责任,毫不客气地要求赔偿损失。
有一位日本商人和犹太商人签订了10000箱蘑菇罐头的合同。合同规定每箱20罐,每罐100克。但在出货的时候,日本商人却装了10000箱150克的蘑菇罐头,货物的重量虽然比合同多了50%,但是犹太商人却拒绝收货。日本出口商无奈地表示,超出合同的重量不收钱,但是犹太商人还是不同意,并要求赔偿,理由是违反了他们之间签订的合同。最后几经谈判,出口商无可奈何,赔了犹太商人10多万美元,还要把货物另作处理。犹太人被称为“契约之民”,他们把合约引入了生意,并且认为合约是生意的精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犹太人极为注重合同,一切买卖都笃信合同。所以,日本商人虽然多给了,但是仍然违背了合同,当然应该赔偿了。
总之,契约是神圣的,不可破坏,这便是犹太人的契约观。
犹太哲言
如果你想做生意,想赚钱,特别是赚犹太人的钱,提醒你一定要严格遵守订下的契约。
实干更要巧干
犹太人是世界上比较能吃苦的民族之一,他们之所以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就在于其踏实勤奋。但是,犹太人也并非一味地按套路出牌,他们往往在实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去赚取更大的利润。
有个叫墨菲的犹太人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因积压了一批衬衫没法推销出去,他每天心事重重。一天墨菲在街上看到一个水果摊前人群围挤,摊主正卖力吆喝,摊边贴的一张纸上写道:“每人限购一公斤!”墨菲从中得到启发,立马回去开始布置。
第二天,人们在墨菲的百货商店门口发现一幅布告:“本店出售时兴衬衫,每人限购一件。”但凡进入商店的顾客都被告知,若要购买两件以上,必须找老板批准,不久,过路人纷至沓来,柜台前人群重重,挤得水泄不通,上办公室找老板特批超额购买衬衫的顾客接踵而至,积压的衬衫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很显然,墨菲的数量限购法是利用了消费者普遍存在的一种抢俏心理。多数商品的使用价值、质量优劣是很难从价格和外形上判断出来的。所以人们一般从三个方面去猜度:一是商品广告和说明书;二是销售情况;三是推销人员的状态。而数量限购正好可以促成这三方面条件的具备,运用此法赚钱也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商家,没有谁不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多卖点出去。毕竟,卖得多才能赚得多。既然这样,那为何还有人搞“限量销售”呢?
他们这么做其实大有深意。如果是在一个商品匮乏、供应紧张的年代里,这么做是没有理由的;但在商品丰富、消费者可任意选购的市场条件下,这么做就很有道理。此招一出,必会引发一些消费者的恐慌心理,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另外一些具有攀比心理的人也会争相购买,他们害怕别人有了而自己没有。这样,一个购买热潮就掀起来了。最后情况很可能就是:无限量销售出去的还不如限量销售出去的多。
还有一个叫杰克的犹太青年,他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经营着一家酒店。杰克的隔壁也是一个卖酒的商户。那家酒店门口贴出招贴,上写:“本店以信誉担保,出售的完全是陈年好酒,绝不掺水。”杰克的门口则贴出这样一幅招贴:“本店素来崇尚诚实,出售的一概是掺水百分之十的陈年老酒,如不愿掺水者,请预先声明,但饮后醉倒概与本店无涉。”
两家酒店谁更高明,不言而知。
第一家酒店信誓旦旦,反而难让顾客信任;杰克承认酒中掺水,又说明了掺水的必要性,让顾客自主选择,酒店生意格外兴隆。这种自揭其短的经商思路不愧为一剂致富良方。
自揭其短其实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犹太人深知,一味拘泥于水到渠成,往往使他们失去很多机会。而成功的犹太人都善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因而能够获得优秀的商业创意。
在运用逆向思维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确定或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从目标倒过来往回想,直至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弄清楚一路上要跨越哪些关口或障碍,以及如何跨越这些障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个叫马丁的犹太青年,他做家庭通信用品销售,便是以小钱赚大钱的成功案例。首先,马丁在一流的妇女杂志刊载他的“1美元商品”广告,所登的供货商都是有名的大厂商,出售的产品都很实用,其中大约20%的商品进货价格超出1美元,60%的进货价格刚好是1美元。所以杂志广告一刊登出来,订购单就像雪片般飞来。他并没什么资金,当然这种方法也不需要资金。客户汇款过来,用收来的钱去买货就行了。当然汇款越多,他的亏损便越多,但他并不是一个傻瓜。他在寄商品给顾客时,再附带寄去20种3美元以上100美元以下的商品目录和商品图解说明,并附一张空白汇款单。虽然卖1美元商品有些亏损,但他是以小额的商品亏损购买顾客的“安全感”,强化自己的信用。顾客会因为信任他而向他购买较昂贵的东西。如此昂贵的商品不仅可以弥补1美元商品的亏损,而且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
就这样,他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1年之后,他成立了一家通信销售公司。3年后,他雇了50多个员工。1974年的销售额高达5000万美元,而当时他不过是一个29岁的小伙子。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没本钱没关系,可以先用别人的钱建立信誉,然后买空卖空,也可大获成功。
在犹太人看来,赚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二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虽然这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但只要努力去实践,凭智慧借机找窍门,赚钱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犹太哲言
商业上的成功,离不开踏实稳干,同样也离不开运用智慧找到的窍门捷径。
抓住时机,毫不犹豫
犹太人认为,经历风险是所有超越平凡、脱颖而出的成功者的必需阶段。所以犹太人在时机面前从不等待,他们都是积极行动的信奉者。犹太人桑福特·韦尔读完大学之后,多次应征经纪所的招聘,结果屡屡失败,他一度觉得前途非常渺茫。然而,韦尔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绝不甘心命运的摆布,他很快又投入到新的创业中去。
1955年,韦尔在华尔街当信差,周薪35美元。次年,他做了股票经纪人。1960年,他联合三名经纪人集资3万美元创办了一家公司。从此,韦尔在华尔街大展宏图。
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兼并了一些商号,韦尔也拥有了整个公司。韦尔是一个目光敏锐、判断力极准确的经济强人,他能够抓住许多有利时机,大胆去干,从而发展自己的事业,跻身于高手如林的金融界。在20世纪70年代,股票行情一直不稳定,股票价格也飘忽不定,较小的经纪所往往朝不保夕,纷纷倒闭,但韦尔的经纪所不但没有遭受损失,反而扩大了规模。他不仅借机吞并了大批较小的商号,而且接管了一部分经济不景气的大商号。韦尔接管洛布·罗兹公司,就是一件令同行交口称赞的壮举。
洛布·罗兹公司也是一家投资商号,它的经济实力在华尔街与韦尔经营的希尔森公司不相上下,然而它的机制不够灵活,管理方法有些落后。韦尔看到这一点之后,就提出与洛布·罗兹公司合并。在合并谈判过程中,韦尔先躲在幕后操纵,然后在关键时刻亲自出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最后取得合并成功。
1974年,在韦尔的苦心经营下,希尔森·洛布·罗兹公司宣告成立,它成为华尔街第二大证券公司。韦尔以此为基点不断扩充,使这家公司在1981年销售额达到9.36亿美元。
韦尔既摆脱了困境,又赚了大钱,从而在华尔街巩固了地位。然而,韦尔并不是轻易地搞合并的。他常说:“涉及合并的谈判,人人都会紧张,因为处处都有陷阱。”
1981年6月,韦尔做了一件令人费解、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他居然把辛辛苦苦花费了20年时间创建的希尔森公司出售给拥有80亿美元销售额的美国捷运公司。韦尔初入美国捷运公司,并不被重用。因此,许多人认为韦尔吃亏不小,然而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不得不为韦尔的决策叹服。现在韦尔在捷运公司的职位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他的股份总额有2700万美元,个人年收入高达190万美元。
当然,韦尔为发展捷运公司也是兢兢业业。在他的一手策划下,捷运公司用5.5亿美元买进了南美贸易发展银行所属的外国银行机构,这家银行机构经营外汇、通货市场、珠宝贸易、银行业务等,因此这桩大生意的成交,不仅是韦尔津津乐道的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而且使韦尔在捷运公司身价百倍,成为华尔街的热点人物。
韦尔的成功经验有许多,然而最重要的却是他能够抓住时机,敢想敢做。创业之初,对于合并与否,他果断地拍板;后来他吃小亏获大利,与捷运公司合并,现已成为该公司的重要人物。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门成功学,叫“行动成功学”,其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告诉人们: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
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
“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想发财就要有冒险精神,因为你的想法要超出常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