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好情绪的主人(2)(1 / 1)

经验锦囊:

有得必有失,何必去计较那么多呢?人生短短数十年,有很多的东西,很多的事物值得你去关注。在你关心别人的同时也有得必有失,何必去计较那么多呢?人生短短数十年,有很多的东西,很多的事物值得你去关注。在你关心别人的同时也是有人会默默地注视你,关心你。所以,请不要抱怨,不要计较得失,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轻易放弃幸福,正视你的努力,你会更加幸福的。

该忘记的就忘记,该宽容的就宽容

作家约翰·麦斯菲尔德说:“快乐的日子,使我们聪明。”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为了一些事情争执,就像吃烧饼哪有不掉芝麻的道理一样。但如果搞不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明明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却偏偏喜欢较劲的话,那么生活未免过得太无趣了。所以做人应该豁达点儿,该宽容的就宽容,该忘记的就忘记吧!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但对于哀愁的经历却经常忆起,这是对遗忘哀愁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不,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著”。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都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难以遗忘。

管仲和鲍叔牙年轻时就常常一起合伙做生意,最终成为莫逆之交。不久以后,他们都从政了,管仲给鲁庄公出谋划策,而鲍叔牙则拥戴齐桓公。在争夺王位的战争中管仲为了阻止齐恒公回国继位,曾在半路上向齐桓公射了一箭,差点把他射死。但齐桓公在鲍叔牙的保护下,还是回到都城登基了。

为此鲁庄公大怒,下令发兵攻打齐国。但齐军很快打败了鲁军,而且还攻入了鲁国,迫使鲁庄公向齐桓公求和。齐桓公就问鲍叔牙怎么办?鲍叔牙说:跟鲁庄公要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的活人。齐桓公说:好,就让管仲活着回来,我亲手宰了他报那一箭之仇。鲍叔牙说:您错了,我要管仲活着回来,是辅佐您成就大业的。齐桓公不高兴了:管仲那一箭差点要了我的命啊,我怎么能用这个仇人呢?鲍叔牙跪下恳求齐桓公:大王,您要成就霸王大业,就必须重用管仲,做君王的不能计较那一箭之仇。

管仲见了齐桓公后,陈述了自己对齐国富国强兵的计策,说得齐桓公频频点头。鲍叔牙也把自己相国的官位让给管仲做。这时候朝廷里有很多人替鲍叔牙抱不平,鲍叔牙为了让管仲能够安心治理国家,自己就辞官回乡了。后来,管仲一心一意辅佐齐桓公,很快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诸侯列强中的霸王。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一定会为鲍叔牙的为人而感动不已。的确,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宽容就是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宽恕他人就等于宽恕自己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就会消失。”面对别人的伤害,我们要学着以德报怨,时刻提醒自己,让伤害到自己这里为止。有宽容的人生路,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宽容的生活,才会少一点儿风雨,多一点儿温暖和阳光。”不是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任何人也不会是例外。

有句话说得好:好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我懂得他们也是迫于无聊、迫于习惯、迫于心里一时的满足,而在漫不经心的一刹那触犯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的许多方面还是值得我去学习。我坚信他们短暂的行为并不造就他们的人;我坚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我更坚信他们一旦明白后会超越自我。

小男孩约翰有一条非常可爱的狗,不幸的是,有一天下午他的狗被邻居家的狗咬死了。小男孩简直气疯了,发誓要打死凶手,为他的宝贝狗报仇。约翰的父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情,他知道凭语言是无法说服儿子的,于是他把约翰领到了邻居家的院子后面。

“那条狗在这儿,”父亲对约翰说道,“如果你还想干掉它,这是最容易的办法。”父亲递给约翰一把短筒猎枪。约翰疑虑地瞥了父亲一眼。他点了点头。

父亲拿起猎枪,举上肩,黑色枪筒向下瞄准。邻居家的大黑狗用一双棕色眼睛看着他,高兴地喘着粗气,张开长着獠牙的嘴,吐出粉红的舌头。就在约翰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千头万绪闪过脑海。父亲静静地站在一旁,可他的心情却无法平静。涌上心头的是平时父亲对他的教诲——我们对无助的生命的责任,做人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他想起他打碎妈妈最心爱的花瓶后,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爱他;他还听N到牧师的声音——他曾经再一次领着大家做祷告时,祈求上帝宽恕他们,如同他们宽恕别人那样。于是,猎枪变得沉甸甸的,眼前的目标模糊起来。哈根放下手中的枪,

约翰抬头无助地看着爸爸。爸爸脸上绽出一丝笑容,然后抓住他的肩膀,缓缓地说道:“我理解你,儿子。”这时他才明白,父亲从未想过他会扣扳机。他要用一种明智、深刻的方式让他自己作出决定。约翰放下枪,感到无比轻松。他跟爸爸跪在地上,帮忙解开大黑狗,大黑狗欣喜地蹭着他俩,短尾巴使劲地晃动,仿佛在庆幸自己免遭枪杀。

有人曾经给宽恕做了一个十分精妙的比喻,他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他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宽容是消除报复的良方。对于心底宽容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饶恕的。在你宽恕别人的同时,也会将自己内心的仇恨一并消除。原谅别人,是对待自己的最好方式,因为他能够帮助你释放自己。只有让自己的情绪真正的到释放,你才能整整的拥有自由,拥抱幸福。

经验锦囊:

宽恕不但给别人一条生路,同时它也给了自己一条生路;它不但释放别人,同时也是释放自己。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的心从不能自拔的痛楚中挣脱出来吧,这样会好过许多。既然伤害已经造成,久久不能释怀的愤怒,为什么还要造成二度伤害。生活是美好的,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不要让他发生了。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当人感觉受到伤害时,愤怒是出于本能的一种反应。但有时候这样,无非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大一步。生活中的我们都遭遇过误会和曲解,如果正在经历这样和那样的来自于别人的种种猜忌和误会,请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必太在意,坦坦****做人,开开心心做事。珍惜今天,不要虚度光阴,不要让短暂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

人被石头绊倒,通常不会对石头发脾气。把那些伤害或触犯自己的人当作“石头”,有助于心平气和,剩下的事情是学习以后如何避免遭遇到“石头”,以及如何不因遭遇到“石头”而耽误继续前行。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悠哉散步,一边走一边愉快地聊天。忽然有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出现,用棍子打了他一下就跑走了。他的朋友看见了,立刻回头要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他,不要他去报复。朋友觉得很奇怪,就说:“难道你怕这个人吗?”

苏格拉底说:“不,我绝不是怕他。”

朋友又问:“那么人家打你,你都不还手吗?”

此时苏格拉底笑着说:“老朋友,你糊涂了,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踢它一脚吗?”

他的朋友点点头,就不再说什么了。

一个人的涵养来源于他的修养,倘若稍有委屈就想着报复,那他绝不是一个高尚修养的人所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过分苛求别人的完美是不应该的。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宽容别人的缺点,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生活中和别人发生争执是难免的事情,如果错不再你,那么心里就不要难过,因为你没有必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相反你的心态应该尽可能的放平和一些,将让这件事情在自己的头脑中慢慢消化掉。

小林和小雨是初中同学,有一天他们因为一个误会发生了争吵,小林在争吵之后,怒气还是不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还是在连连骂着对方的不是,其他同学将整个事情都看在眼里,知道是小雨的不对,是她把小林的作业本弄丢了,还死不承认。所以很多同学都站在小林的一边说小雨的不是。

仗着同学们的支持,小林的怒火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怒目三分,并没有因牢骚而得到宣泄,忽然,他开口道:“可恶!今天中午我不吃便当了!”

这时候老师走进了教室,听见了小林的话微笑着摇了摇头,说:“不吃饭了?犯错的是别人,结果到头来受苦的却是你!你自己想想看,这么做值得吗?”

看了这个小例子,相信你一定会回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的时候明明是别人不讲理,结果自己回到家后,却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大闹情绪,把全家的温馨的气氛毁的面目全非。明明就是别人不要命似的在公交车上挤来挤去,但到头来却是自己在车里郁闷的连音乐也听不下去了;明明就是别人口德不好,但却偏偏要将他的肮脏言语记在心头,搞得自己终日怒火中烧。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完全拥有不生气的权利!因为别人的过错而气倒,还赔上自己原本愉快的心情,值得吗?划算吗?有意义吗?相信聪明的青少年朋友心中已有了明智的答案。

别让情绪牵着走

从前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一只祖传三代的玉镯子.她每天擦了又擦,看了又看,真是爱不释手。

有一天她戴着自己心爱的镯子上街,正巧迎面来了一个年轻人,不小心装了老太太一下,结果把老太太心爱的镯子弄掉在地上,摔碎了.年轻人见势不妙,撒腿就跑,可老太太却因此而心痛万分,从此茶饭不思,整天抱怨那个年轻人的行为,结果人也变得越来越憔悴。

时隔一年之后,老太太离开了人世。最后咽气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只破碎的玉镯子,最厉害一直叨叨着那个年轻人的不是。

玉镯再贵重搭上自己的一条命也是不值得的。由于想不开,老太太因此而抑郁寡欢,最终还丧失了自己的姓名可见控制个人的情绪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接受无法抗拒的事实,”既然是第一步那么有没有第二步呢?当然,有的时候事实已经成为事实,那就不如勇敢的接受它,不要让情绪左右了自己,必定我们此时情绪的主人。

令你生气的人已经走得老远了,你还为他生气,何必呢?哲人康德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跳出来看自己,你不妨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会认识到生活中的苦和累或开心和舒坦,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感受。

人们常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真正做到不惩罚自己的人恐怕没有几个。在很多人看来,不生气真的好难啊。走在路上被人泼了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他一个劲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早知道就晚点儿出门。总之,到头来你还是在生自己的气。

现在想一想,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日子真是不值得的,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是没用的,该发生的事情早晚都要发生。与其闹情绪,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这样一来,快乐指数不就上来了,回家到家挑选一件令自己满意的新衣服,重新开始自己崭新的一天。宽恕了他人,宽恕了这件事,不就也等于宽恕了自己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一天的好心情呢?要知道我们的人生分分秒秒都是珍贵的,怎能白白浪费了自己24小时的好心情?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尽量宽恕,因为宽容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开心,快乐。

经验锦囊:

一时的情绪变动,有的时候就能决定人一生的命运,自己的情绪统治着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心情影响着自己性格。一个人只有感性世界占统治自己的主导地位,而没有理性世界的一席之地,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到处碰壁,走投无路,甚至会被社会当疯子一般看待。理性,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一味地让自己的情绪泛滥,只会使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糟糕。

为什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机遇,却可以掌控我们自己;也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牢牢把握住自己的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自己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不要什么事情都跟自己过不去,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绚丽多彩。

很多的时候,人所怨愤所憎恨的对象恐怕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个生命的现象很奇怪,似乎超出了常情,不自恋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憎恨自己,为什么还要跟自己过不去,真的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说:“人生容易,活容易,真正的生活不容易。”所以,面对生活的现状、面对层出不穷的荆棘,我们还是要在含泪播种的同时好好地争取含笑的收获吧。人生在世,真的像朝阳耀眼、夕阳深沉、各有各的特点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每个人也都自有他说不尽、道不明的烦愁。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尝试着为自己搭好一架攀向于快乐、成熟、与感恩的梯子,只要我们肯往前看、往上走,我们便有足够的理由和可能开阔心胸与放眼春色;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迎来生命的最亮与最美,这将是多么值得我们向往、渴盼与追求的生命中无限的开阔与尽美啊?”

有一句话他们颇多感触,深信不疑,这句话对于他们来说不啻是至理名言——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战胜自我。这话说到他们心里去了,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强烈的共鸣,使他们共同的感触和心声,他们没有输给任何人,而是输给了他们自己,他们被思想的软暴力所俘虏,成为习惯的阶下囚。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们内心的苦楚只能由他们自己默默的咀嚼默默地承受。他们其实也想真实地**,渴望过一种理性的生活,然而他们根本做不到,常常力不从心,苦不堪言。他们拼命地修正行为和想念,在自己与自己的抗争显得精疲力竭。在无数次地努力无数次地挫败无数次地悔恨之后,他们对自己彻底地绝望了。有道是哀莫大于心死,他们感到累极了,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开始崩溃,心境悲凉如水。他们不是圣人,他们面临的只有一个选择,也是最愚蠢的选择,那就是默认和妥协,至此,他们的人生开始进入另一个新的也是非正常的轨迹。

每一个人都有一肚子的学问,每一个有一肚子学问的人都认为自己跳一跳就能跳到云端里去,但学问只能让思想闪光,而不能主宰神秘的命运,能耐只能逞一时之勇,离开了机遇的捧场架势,就成了大象的一只脚,踩不死一只蚂蚁。所以,我觉得人无论是天才还是庸才,无论是锦衣玉食的政府官员,还是引车卖浆的布衣百姓,都要遵循命运的安排,过理性的生活,否则的话,就真的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各异。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用另外一种角度去看,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遇到事情别跟自己过不去,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别跟自己过不去,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换种方式思考问题

一位老太太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家做雨伞,小女儿家做布鞋。天晴时,老太太就开始发愁: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日子怎么过?下雨时,老太太也发愁:小女儿的布鞋没人要,一家子怎么活?然而这天空不是晴就是雨,老太太就天天愁,月月愁,年年愁。

看着她一脸愁容的样子,有个善于创造性思维的人规劝老人:“我想,有的时候你应该掉过头来想,天晴时想,小女儿可好了,这天气布鞋好卖;下雨时的时候你就想想,大女儿可好了.这天气雨伞热销。果然从那以后,老太太天天乐,月月乐.年年乐.日子过得很舒心。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原来创造性思维的方向与路线是如此的有趣!同样的现象,不一样的思维.竟造成两种完全迥异的心态。老太太将“晴”与“伞”两个点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是“伞”不好卖,大女儿受苦,自己因此而发愁;同样,她又将“雨”与“鞋’’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是“鞋”不好卖,小女儿受苦.自己也会因此而发愁。善于改变习惯思维的人劝老太太将“晴”与“鞋”联系起来.得出的结论是小女儿的鞋好卖,日子好过,自己快乐;同样将“雨”与“伞”联系起来,得到的结沦是大女儿的伞好卖.日子好过,自己快乐。

西方有一位哲人叫苏格拉底,身为哲人的他却经常遭人破口大骂,骂人者的目的就是想激怒苏格拉底.但是无论对方怎么骂,苏格拉底从不还口.那个人觉得很奇怪,便问苏格拉底,难道你真的喜欢我骂你吗?苏格拉底一笑说:"我问你,如果你要送给别人一件东西,别人不要,那么这东西在什么地方?"那个人说:"你不要,当然在我的手中."苏格拉底说:"这就对了,你骂我,我不接受,你想想,你骂我的那些话在什么地方呢?"那个出言不逊的人听后羞红了脸.这是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想不到,常常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使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同样一件事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截然不同了.有的时候,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你将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打个比方来说:一片落叶悄然落下,你也许会看到它“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倘若你能够换一种角度去想,就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一根蜡烛,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它却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笔,只需三笔两画,生命便会结束,但它却在同学们心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

由此可见,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了。假如拓展开去,到思维对象之外找个帮手,将二者合并思考,合力作战,不就更有力了吗?

经验锦囊:

一个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我们做这件事的成功与否。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面对人生的心态。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一件事的最终结果,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这件事的心境,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理想对于我们就会变得很遥远,那么成功就是可望不可及。阳光心态,灿烂人生。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每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值得用来烦恼的

著名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认为,许多人都有为小事斤斤计较的毛病。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担心一些一年内就会被忘掉的小事。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去为一些一年之内就会忘却的小事难受。这样是不值得的,我们没必要在一些小事上浪费时间,更不要因此而烦恼,影响了自己一天的好心情。

我们一般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却常常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实际上,要想克服一些小事引起的烦恼,只要把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让你有一个新的、开心点的看法。

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过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但是它都用它的坚强和毅力挺了过来。然而到了最后,却因为一小队甲虫的攻击而永远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渐渐打伤了大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却是持续不断地攻击。就这样一棵森林中的巨木,一棵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将它动摇的大叔,被一小队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毁于一旦。”

细细想来,我们不就像森林中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吗?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经历风风雨雨,我们的道路也绝不会永远平坦。这么多的磕磕绊绊我们都能勇敢的扛过去,但是却总是受到忧虑的骚扰,我么们会难过,会愤怒,会惊慌,甚至不是所错。其实倘若你能够从这一切中跳出来就会发现,他们不过就是一些用大拇指和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虫,对我们根本构不成威胁。

你可曾注意过婴儿的笑脸呢?听过它“嘻嘻哈哈”的笑声?那上面充满了惬意和无限的快乐。是的,我们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微笑,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便愁眉紧锁,经常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开心。比如:妈妈早上没有按时叫你起床,你跟妈妈赌气;因为挨了老师的批评,觉得十分伤面子;同学误解了你,觉得非常委屈和无助……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不满足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努力去克服它,它也会知难而退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引发一场战争,但我们可能会因小事而使周围的人不愉快。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常存宽容之心,不争无谓的小事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避免许多争执,我们周围的世界也会变得和谐、可爱。

其实有的时候,短暂的遗忘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摆脱小事的干扰。我们可以用听音乐、画画、打球等方式让烦恼烟消云散,不要让烦恼侵占我们的快乐心灵。掌握了解决方法,如果下次再遇到烦恼就好办了。当别人安慰你的时候,你就笑嘻嘻地回答:“忘了!”然后做一些愉快的事情。让我们的脸上随时充满孩提时的笑容吧!

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表现在言行上便是为了小事斤斤计较,然而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心是否真的充实了?其实,人与物之间是无从比较的,真正的无价必定表现于无形,就像大师的雕刻作品,它的价值不在价格与实体上,而是创作者对作品付出的情感与附在作品身上的生命感悟。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布莱克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按照之前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幽默大师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有这样做.布莱克知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农夫论理。

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布莱克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得像猴子一样的孩子.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布莱克本想开口与农夫论理,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幽默大师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委曲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有准备好,孩子听说有牛肉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布莱克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幽默大师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得有说有笑.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他两个住下,等天好转了才回去.于是布莱克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后,就告辞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布莱克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布莱克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去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在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容易得到.

尽管故事中的布莱克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无价的。其实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爱经营自己的生活,你就会发现原来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很多。

宽容要求我们不要因为小事和别人争执,能不苛责的时候就不要苛责,多给人台阶下,多放人过关。这应该成为我们待人处世的原则。我们不要抓住他人的错误或缺点不放,要学会给别人台阶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不仅会减少矛盾,也会提升自己的善良品质,进而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这种与人为善、悲悯众生的品德,正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美德。

经验锦囊: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总把时间花在一些小事情上。因为这些小事情会使人偏离自己本来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如果一个人总是对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情作出不应该出现的强烈反应,经常小题大做的话,他就会偏离成功,走向失败。

是愁是笑都一天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挑战,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让心中洒满阳光,让快乐之花绽放,它是我们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可既然愁也一天,笑也一天,那就让我们快快乐乐的度过吧。

快乐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赋予的,一个人要想过的快乐,首先要有一颗快乐的心,心老了,也没有了动力,一切就没有了乐趣。抛开烦恼,用另外一种心情审视周围,也许得到的快乐会更多一些。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不良的情绪如忧伤、悲痛等能损坏身体,从而为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可是愉快能使你肉体和精神上的每一现象敏感活跃,能使你的体质增强。因此,药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欢笑。”

人总会遇上不顺心、不如意以及为难自己的事。这些事一旦发生,我们也不必沉湎于痛苦中,不必感叹自己倒霉,而是应该笑着面对它。“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几乎老幼皆知,可在情绪低落时,又很少有人能笑一笑,他们忘了笑能驱赶忧愁。其实,在情绪低落时,我们更应笑一笑,哪怕只冲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悲伤就不会永远盘踞在你的心间。

烦恼是人类各项生理活动中最没有用处的。作家维尔·罗杰斯说过:烦恼如同摇椅,它似乎一直在忙碌,却哪儿也去不了。”烦恼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增加你的压力,使你整天忧心忡忡,无端猜忌。仔细想想,自寻烦恼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忧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心情不好,想法更消极而已。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仍然会不经意地自寻烦恼?这主要是性格使然,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实,快乐很简单,正所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要想人生过得快乐,不妨活得单纯一些,这样才能享受到人生更多的乐趣。如果你活得太复杂,心里奢求的太多,那烦恼也随之而来。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因此有太多的欲望。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生活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渴望生命能在有生之年划过优美的轨迹,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快乐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轰轰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种震天地之壮举,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这就足够了。

生活,并不是只有功和利。尽管我知道我们大家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我知道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份淡定从容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能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样来去自如,生活,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布雷默说过:“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所以说“心”才是快乐的根源。当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并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时,最多能发挥自己十分之一的潜能;如果发现并了解自己潜意识的力量,就会主动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从“心”快乐起来。

用快乐去经营生活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为什么有的人开心快乐,有的人悲观伤心?其实这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古人都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甚至至今也难全),有的人可以比较好地把握自己,而有的人做不到。但任何人都盼望自己每天都能快快乐乐的,谁也不想过得不开心。这需要我们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工作所遇到的一切,要有苦中作乐的精神,做到这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如果心灵已经荒凉得如同沙漠,那么拿什么才能拯救你自己?如何才能找到那份心中的绿洲?有的人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滋味,唯独不能缺少快乐。”但是你知道吗?快乐是我生活的必需品,有了快乐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人生,更好地体会生命的那份不易。不管怎样,快乐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了快乐,我们的生活才会绽放生机和光彩。

所谓快乐的人,不是处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的人,而是持着某种特定态度的人。我们经常把开心和快乐等同起来,“心”要开,才能乐,这里的“心”指的就是心态。生活是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的,快乐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如果你想要将快乐继续经营下去,你就要学会去慢慢的发现。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你漂亮的脸蛋,可能就会少给你一些聪明智慧;给你了财富,可能让你缺少健康;给了你事业上的成功,可能让你少一些家庭的温暖等等。从一个侧面而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万物都有他相互对立的一面,每一个不利条件都存在与之相反的有利条件,关键就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一般人们看待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看到其全貌,而往往是只看到自己寻求的东西,而且还受到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生活阅历等等因素的影响。假如我们看到不想看到的东西,不妨去换个角度去看待它,说不定你就会发现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常常把它交给别人,让别人去操控我们的情绪,因为我们期待别人为我们带来快乐,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给别人带来快乐人。

快乐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事情,人生本来就应该在快乐中度过,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快乐是一种体验,只要乐趣常在,无论雅俗,都会活得有滋有味。只要你注意观察,我们的人生每天都有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欣赏,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这个世界就会为你彰显它不一样的风采。

经验锦囊:

任何人都会对某人、某事、某种结果有期望和希望,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它,我们的生活将会一团糟,甚至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期望必须是恰当的,不要把自己的追求目标定得太高,过高的期望往往无法实现,使我们失望甚至绝望,痛苦就随之而来。

不要因为缺陷而自卑

自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却是不健康的,它是人自尊和自爱、自励、自信的对立面。自卑不利于人的振作,是人冲出逆境的绊脚石,甚至可以说,自卑的情绪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侵蚀你的勇气和力量。自卑发展下去,将使人失去一切。历史的列车从不因弱者的呼叫而停留。如果你还想有所作为的话,那你就必须抛掉自卑的抹泪布。

有一个人对自己坎坷的命运深感悲哀,于是祈求上帝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对他承诺:“如果你在世间找到一位对自己命运心满意足的人,你的厄运即可结束。”于是此人开始了寻找的历程。一天,他来到皇宫,询问高贵的天子是否对自己的命运满意,天子叹息道:“我虽贵为国君,却日日寝食难安,时刻担心自己的王位能否长久,思虑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还不如一个快活的流浪汉!”这人又去询问在阳光下晒着太阳的流浪人是否对自己的命运满意,流浪人哈哈大笑:“你在开玩笑吧?我一天到晚食不果腹,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命运满意呢?”就这样,他走遍了世界的每个地方,被访问之人说到自己的命运竟无一不摇头叹息,口出怨言。这人终有所悟,不再抱怨生活。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种缺陷,如果生在一个庸人身上,他会把它看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借口,竭力利用它来偷懒、求恕、懦弱。但如果生长在一个有作为的人身上,他不仅会用种种方法来将它克服,还会利用它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来。霍金就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印证了这句话。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从此以后,有志者均体验过认识自己是如何困难,但也有人批判过这句话。法国作家西特说:“这一句格言是有害的,同时也非常丑恶。注视了自己会阻止了自己的发展。力求认识自己的毛毛虫,永久无法变成蝴蝶。”他的批评也有道理。仔细地分析自己,以异常的洁癖分析自己,无法算出的尽力去算出来,由此慢慢地引发了热情,但最终到达的却是虚无的深渊。但凝视自己不一定会产生自我意识的过剩。如果能从自己的性格、能力方面来分析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并能“诚实”地带着勇气反省一下,事情就能解决了。

有一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被当权者驱逐出境,同时又被病魔缠身的时候,他流落到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上,每天都久久地坐在能够俯瞰海港的一张长椅上,凝视落日,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然而,他总是缓缓但却坚定地站起来,在地上捡起石头,一块块地掷向大海。掷完了,就带着满足的心情和变得开朗的神情离去。

他天天如此,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天,一个大胆的孩子走上前来问他:“为什么你要跑来这里,向海里投这么多的石头?”雨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严肃地说:“孩子,我扔到海里的不是石头,我扔掉的是‘自卑’。”他终于没有让那无益的自卑夺去自己的斗志,而是用自信战胜了它。他因而也战胜了逆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人生的幸福美满其实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外部世界是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又是一种境界。事物本身只能影响我们的态度,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对于个人,有坚强的自信,往往可以使得平庸的人能够成就神奇的事业,成就那些虽然天分高、能力强却又疑虑与胆小的人所不敢尝试的事业。

你的成就之大小,永远不会超出你的自信心的大小。拿破仑的军队决不会爬过阿尔卑斯山,假使拿破仑以为此事太难的话。同样,假使你对于自己的能力存在严重的怀疑,你一生中就决不能成就重大的事业。

放下自卑,忘记自卑

一个终日消沉的艺术家说:“如果我没有完美主义,那我只是一个平平庸庸的人,谁愿意空活百岁,碌碌无为呢?”这位艺术家把完美主义看成了自己为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相信实现完美是他达到理想高度的唯一途径。但是实际情况呢?他对失败的恐惧使他做事都如履薄冰,他的作品总是缺乏一种艺术的力度。

霍金教授在21岁的时候,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能治愈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1963年,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并且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将失去所有的活动能力。然而,这种致命的打击并没有击倒霍金,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丧失所有活动能力而否认自己的价值。霍金曾自嘲道:“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就可以了。”霍金虽然不能用笔和纸工作,却因借助描绘在纸上的精神图像表达他的思想而得到补偿。霍金的方法使较传统的需要假说、实验和观测的科学方法更加直觉。由于霍金无法发声,他只能借助声音合成器来发声,这一组合十分费力,所以他的讲演风格既简练又准确,没有其他讲演者频繁使用的矫揉造作,从而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喝彩。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不要害怕自己有缺陷,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要勇敢的面对它,把这些缺陷化作自己的前进动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相互比较中,难免会产生自卑感。自信者往往能勇敢面对挑战,而有自卑的人,只能遗憾地把自己淘汰出局。

战胜自卑,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自卑者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发现自己的可爱之处,强化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有自卑感的人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形成自卑心理。内心的自卑,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最要命的,因而,如果你发现自己自卑,就要用理性的态度把它切除。

实际上,缺陷也是一种价值,缺憾和损伤通常是我们进入另一种美丽的契机。不美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拥有缺陷是人生另一种意义上的丰富与充实。任何人都有缺点,重要的是看你如何看待它,如果能将这些“缺点”转化为“优势”,将这“优势”好好发挥并运用,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其实,有些缺点也许恰恰在不经意间铸就了另一种人生。

如果以己之不足和他人之长相对照,肯定只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最终落进自卑的泥潭,失去前进的动力。当然,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这样容易唯我独尊,总觉得你比别人高出一筹,产生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心理。

人生并没有真正的完美,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刻意去追求完美会使人疲惫不堪。而正是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希望,才有梦想。当我们为希望和梦想而付出努力时,我们就会发现缺陷自有它的美丽之处。

经验锦囊:

生活中,我们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只要我们能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找到生活的意义。这些成功人士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他们都没有因此而自卑,而是超越了这些弱点,成就了他们自己的精彩生活。

无论如何,你绝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卑而把你的知识、才能及时间等拱手送给他人。所以试着抛出你的自卑吧,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你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