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意场上,有的人苦苦寻觅也找不到财富的大门,而有的人却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上升的梯子,这是因为后者懂得借力、乘势。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无论你是平民还是名人,只有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人,才是人生的大赢家。
依靠官府势力,成为红顶商人
做生意,寻求官场上的保护才是上上之策。
——胡雪岩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多;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借助外界力量的重要。胡雪岩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因而非常注重在为自己经营靠山上下功夫。他在官场势力之间层层结交,“栽”出一棵枝桠相连、枝叶茂盛的大树,也为自己开采出巨大的财源。
对于商人来说,胡雪岩生活的时代是特殊的。胡雪岩时代的特殊,就特殊在旧制受到冲击,洋人叩打大门,社会发生改变。
胡雪岩时代的旧制,非常影响商人的发展。因为在封建社会制约中,商人在社会中处于最末流,士农工商的次序十分明显。这样,这种体制就与商人的活动相互矛盾。所以官吏对商人的危害极大,一个极小的守门吏都能以其职务特权随便影响一个小商贩的生意。较大的官吏,情况更为严重,他可以以各种貌似合理的理由强行征税,或者宣布该贸易不合法。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商人要想把其经营进行下去,一定得做出合适的策略。一般来说,商人会设法避开官吏,但这是一种消极的谋略。所以就有商人另想策略,设法与官吏阶层沟通,以争取他们的保护。很显然,所争取的官吏职位越大,能给商人提供的活动范围就越大。
这就是胡雪岩所采取的策略。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发育周期很长,内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升迁制度与习惯。特别是在不成文的习惯部分,托庇大官僚而使自己升迁顺利,已经是一件世人皆知的事情。所谓“官官相护”,或者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就是讲的这一习惯。胡雪岩长期做跑街,与一帮挖空心思捐班升官的人打交道,渐渐熟悉了这一套习惯。他很清楚,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少的风险。
长期与这些人打交道,胡雪岩逐渐变得八面玲珑。当他遇到王有龄时,听说他是捐班盐大使,便觉得到机会来了。他利用收款的机会,为王有龄筹集,五百两银子,资助他进京拜官。
王有龄因为胡雪岩这一帮助,取得了机会补了实缺。知恩报恩,胡雪岩方借机有了自己的钱庄。之后。因为有了王有龄这个官声很好、升迁很快的后台,胡雪岩发现自己面前突然铺开了一个新世界。粮食的购办与转运,地方团练经费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个方面的钱全往胡雪岩所办的钱庄流了进来。
胡雪岩有了这一经验,回头反思,于是很快明白了在那个特殊时代商业要想大。发展的因应之道:寻找官场的保护。
要寻找保护的办法有很多,首先是继续帮助有希望有前途的人。在这一点上,对于王有龄绝对适用。家中用度、个人是寒是暖、上司如何打点,都是胡雪岩的“帮助”行列。随后是何桂清。由于有了王有龄的例子,胡雪岩对何桂清更是不惜血本。为了他的升迁,胡雪岩一次可以放出一万五千两银子;为了他的欢心,也为了日后自己的商业,胡雪岩忍痛把自己的爱妾转赠于他。
其次是要替这些有前途之人出谋划策。胡雪岩清楚,办团练,漕米改海运,征厘捐、购军火,借师助剿,所有这些应时之策,固然是绕了一道弯,是在代他人操劳。然而到了最后,无不是帮助这些人得到朝廷赏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有了这些人的稳固,自己的商业势力也就有增无减了。
何桂清在苏浙之日,为朝廷出力很多,所以在这一带的影响日盛。因了这个缘故,胡雪岩的点子也有了市场,他的商业也找到了依托。他个人在经营中渐渐冲破了起初对钱庄的经营观念,开始在官府为后盾的前提下向外扩张。这一扩张预告了胡雪岩在商业上必将称霸东南半壁江山。此时的胡雪岩,由于尝到了在官僚阶层中扩充势力的甜头,他是再也不会回到旧有的经营观念中去了。
何王集团土崩瓦解之时,胡雪岩已经开始在为自己找寻新的商业保护人。这一次的寻找是有意识的,只是也不得不迁就时局,左宗棠这样一位世纪人物就在这时适时地出现了。
左宗棠在位之时,胡雪岩为他筹粮筹饷、购置枪枝弹药,购买西式大炮,购运机器,兴办船务,筹借洋款。这些事耗去了胡雪岩大部分精力。然而他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从中获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必须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安心平捻剿乱,兴办洋务,造就功名大业。左宗棠是个英才人物,其事业日隆,声名日响,在朝廷中的地位日渐巩固,胡雪岩才能愈加踏实。他原来之所以仰赖官府,就是为了减少风险,增加安全。现在有了左宗棠这样一个官府大员作靠山,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褂,天下人莫不视胡雪岩为天下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一的金字招牌。胡雪岩因而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任何一个以本业为主,不能上传下达的商人都不敢像他这么做。只有这么一个胡雪岩,把握住这个时期的特点了,而且做到了。
为此,在胡雪岩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官场是胡雪岩“公关”的首选目标。只要与官沾边,无论是候补的,还是在任的,胡雪岩都毫不含糊地去下功夫。汪康年《庄谐选录》记载:“胡氏为某钱店司会计,有李中丞者,时以某官候补于浙,落拓不得志,一日诣其店,众慢不为礼,胡独殷勤备至,且假以私财,某感之,誓有以报。迨后场历封疆,开府浙江,甫到任,即下檄各县日:‘凡解粮饷者均由胡某汇兑,否则不纳。’众微知其由,于是钱粮上兑,无不托诸胡,胡遂以是致富。”书中所载情形倒像胡资助王有龄的事,在众人对王投以势利之眼光时,胡雪岩独报以殷勤礼节,并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擅作主张,动用东家的大笔银两给予资助,表现出其非同一般的政治远见。在王有龄这边,遇胡雪岩如大旱逢甘雨,他对胡的“慧眼识俊杰”自然念念不忘,后来,王有龄以粮台积功报知府,旋补杭州,不出几年,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除了巴结王有龄、左宗棠,胡雪岩还通过钱庄业务与京中大官奕_沂、文煜等人接上了关系,当然,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于官阶和名气小的胥吏僚属辈以及士大夫文人,胡雪岩也极力拉拢。
事实证明,胡雪岩为结交官府所做的努力是绝对值得的投资。他后来所得的巨大财富,绝大多数是倚靠官府而来的。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利用官场为药店筹集资本。
首先,胡雪岩向杭州城里那些贪官墨吏们筹集资金。回到杭州,胡雪岩先说服了杭州抚台黄宗汉出资做股本开药店。黄宗汉出股了,他手下的大小官吏们也纷纷效仿,出资向胡雪岩的药店入股。
接着,胡雪岩又让官府出钱来为自己开药店。
胡雪岩先将自己的高效名药以成本价或免费给军队,让军队接受他的药。然后再与军队管后勤供给的“粮台”打交道,让他一方面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向胡雪岩以预支的形式订购大宗军队药品业务。领下定购药品的款子,正好可以用来发展药店生意,这一步一走通,胡雪岩的药店就像滚雪球般地发展起来了。
借助官场的势力使原本还无处可寻的十万银子的本钱现在有眉目了。胡雪岩依靠这个方法办起了胡庆余堂,不光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还给自己带来了“济世善举”的名声。但是,若非背靠官场,这些恐怕都难以实现。
在官本位的晚清社会,有了官员做靠山,胡雪岩转粮购枪、借款拨饷无一不可放大胆子、堂而皇之地去做,即以十一之利计之,因此而聚敛的财富也是一般商贾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当然,官、商合流违背政治原则及社会道德,而且倚官为势终究不稳定,肥缺人人想占,这就构成官场上的钩心斗角,政治厂动**,靠山就难保,胡雪岩后来失败,来自官场的因素应是重要原因之一。
胡雪岩在人们心目中,其最大特征就是“官商”。也就是人们说的“红顶商人”。这“红顶”具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是朝廷赏发的。戴上它,意味着胡雪岩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另外,它还意味着皇帝肯定了胡雪岩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合法性。既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保护的人自然也不应受到掣阻。换句话来讲,皇帝的至高无上也保证了被保护人的信誉。所以王公大臣才能很放心地把大把银子存入阜康钱庄。
胡雪岩就是凭着这“红顶”,积累了万贯家资,红极一时,富甲一方。然而客观地说,胡雪岩背后有着强大的官场力量,这才是其财富的真正来源。胡氏以其睿智的眼光,发现了当时“中国人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的现实情况,进而一生致力于培植自己的官场靠山,踩着官场的阶梯,攀上财富的高峰。
借别人为自己造势
做市面也就是为自己‘做’名气,就是造势。店铺开张之初,主要的任务不是挣钱,而是造势,‘势’面大了,利益也就多了。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先不要求利,要取势。
——胡雪岩
胡雪岩曾经说过:“做市面也就是为自己‘做’名气,就是造势。店铺开张之初,主要的任务不是挣钱,而是造势,‘势’面大了,利益也就多了。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先不要求利,要取势。”胡雪岩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阜康钱庄开张之初,他就是通过自己的精心策划“送折子”,很快通过官太太们的碎嘴,将钱庄的声势造得很大,自然利益也就不小。
胡雪岩在把阜康的招牌挂出去之后,又使出了一招别出心裁的“哄”市面手法。阜康开张当天,送走客人之后,胡雪岩找来档手刘庆生,要求他按照自己列出的名单,开出l2个存折,每个折子存银20两,先由钱庄垫付。
这些折子的户头,除一个是浙江巡抚黄宗汉的门房主管刘二外,其余的都是浙江抚台、藩台,也就是一省大员们的太太、姨太太甚至小姐,胡雪岩要把这些折子送给她们。
钱庄档手刘庆生对此举感到非常费解。他自认为只是一个伙计,不方便细问东家的决定,只能照着去做,但心里仍想弄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等刘庆生把12个存折的手续办好,送过来之后,看着刘庆生充满疑惑的目光,胡雪岩给刘庆生讲解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说:“世上有两种有钱人,一种是大家都知道的有钱人;一种是有钱不露富的人,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从外表上看起来与穷人没什么两样。如今第一种人大都把钱存进了钱庄,这笔生意自然竞争十分激烈,一定不容易做。因此阜康只好锁定第二种人。”
刘庆生听了感到十分的茫然,问:“胡大先生,你的话十分有道理。可是,这种人既然财不露富,一定有他的顾忌,或许是偷来的,或许是骗来的,或许是受贿来的……”
“正是如此。”胡雪岩赞许地说,“你想想,这些人的钱来路不正,心中有些顾忌不敢露富。平素一定不敢把大笔银子存入钱庄,只好挖地三尺,藏在家中。”刘庆生更加迷惑地问道:“东家,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既然你知道他们顾忌,那你还想让他们把银子存过来?”
胡雪岩进一步地分析:“你想想,大笔的银子、金锭放在家中,埋在土里,成天提心吊胆,怕小偷来偷,怕下人发现,怕强盗来抢,怕官府来查,这样的话,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胡雪岩说,“依我看,这种人一种是官老爷,他们刮地皮、收取贿赂,得了银子怕别人说他贪赃枉法,自然不敢让人知道。还有一科便是江湖强盗,钱是他们打家劫舍、杀人掳掠,总之,不是通过正路取来的,自然也不敢轻易外露。”
刘庆生纳闷道:“当然啦,这些人绝对不敢把银子拿出来。”
胡雪岩微微一笑,说:“因此现在我要做的便是主动出击。”
刘庆生已觉得这个想法的确很独特,也颇感兴趣,继续问道:“怎么个出击法?”胡雪岩说:“我们钱庄刚刚开业,和一些江湖人物自然沾不上边。我们就先从官老爷那儿着手,我刚才让你开的这批存折,都是给府台和藩台的眷属们立的户头,并替她们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他们自然会念及情面,当然就好往来了。”
刘庆生还有点不太明白,疑惑地问道:“给她们有什么用呢?”胡雪岩哈哈一笑说:“庆生啊,这你还不懂啊?俗话说:男人当官,女人理财。官老爷有权势,而这些夫人、太太又管着官老爷。这些官太太、姨太太每天都在官老爷耳边吹枕头风,那些想求官老爷办事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通官太太、姨太太。她们手里拥有的银子肯定不会少!但是这些官太太、姨太太平常很少出门,这些私房钱只好日日放在闺房中。咱们这次把折子亲自送到她们手中,钱庄对于官府眷属们存款一律上门服务,不怕她们不动心。”
过了一会儿,胡雪岩觉得意犹未尽,进一步对刘庆生解释自己的策略,说:“再说,咱们给她们免费开了户头,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她们肯定很高兴,她们的碎嘴就会在官府的亲戚中四处宣传。这样,和这些官太太、姨太太往来的达官贵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别人对阜康的市面:就会立即高看一眼。咱们阜康钱庄的名声就顺利地打出去了,以后还怕揽不到生意吗?”
“原来如此!”刘庆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打心里佩服胡雪岩的生意头脑.敬佩胡雪岩利用官太太扩大自己市面的锦囊妙计。当刘庆生依照胡雪岩的吩咐,将折子送到刘二手里时,刘二这位老于世故的门房主管也十分佩服,认为胡雪岩想出来这花样,“真正别出心裁、独一无二”。而且当即就拿出两张共一万两的银票,存入了阜康开给自己的户头。
给抚台黄宗汉的姨太太玉菡送存折时,胡雪岩特意挑了一个长相英俊的小伙计谢青,并嘱咐务必见到姨太太讨个回讯。谢青来到府台府邸,见了姨太太玉菡,下跪请安后,从怀里掏出折子递过去说:“禀报夫人,小的把折子送过府来。”
玉菡一头雾水地打开折子,见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20两存折,惊讶道:“我从未存过你家钱庄,别是弄错了吧?”
“没有错,”谢青说,“我们东家吩咐,这20两银子是敬赠夫人的薄礼,夫人若体恤我们钱庄,有不急用的银钱可存入我们钱庄里,利息优厚,取用方便。”
玉菡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你们东家真是鬼精灵,生意做到人家闺房里来了。可怜他一片苦心,我这里正好有一笔钱不急用,索性就存入你们钱庄里吧。”说完,拿出一张500两的银票交给谢青。谢青回到钱庄,回复胡雪岩后,胡雪岩得意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于是胡雪岩吩咐伙计们分头去送折子。
没过两天,果然抛砖引玉,各家官眷纷纷投桃报李,把各种私房钱都存入阜康钱庄,少则几百两,多则几千上万两。就这样,在短时间里,阜康钱庄的“势”面就被轰轰烈烈地抬了起来,随着阜康钱庄知名度的提高,效益也在直线上升,不仅解决了钱庄银根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为阜康钱庄在同行当中挣足了面子。
借梯登天,善用他人力量
要想成功办事,就必须学会借用他人的力量,并把这种外力融人到自己的人生奋斗中,这才会使自己的能力成倍增长,使自己要办的事事半功倍地完成,使自己梦想成为现实。
成功人生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这是因为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实在太弱小了,以至于单凭一己之力几乎无法实现,因此,是否善于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织满各种关系网的现实社会中,要想成功办事,就必须学会借用他人的力量,并把这种外力融人到自己的人生奋斗中,这才会使自己的能力成倍增长,使自己要办的事事半功倍地完成,使自己梦想成为现实。
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无论你是平民还是名人,只有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人,才是人生的大赢家。
胡雪岩在开办钱庄之初,就想到让钱庄代为打理府库银两。但这只是一个想法,要真正地做到钱庄代理官银,还要过一关,那就是要打通钱谷师爷(注: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的关节。旧时的州县衙门,都聘请了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注:古代官署中负责处理刑事判牍的幕友)。师爷名义上虽只是州县的幕僚,但由于他们精通朝廷的许多律例规制,所管的事务专业化较强,通常一州一县的司法、财政事务完全为师爷们牢牢地掌握着。而且这些人都师承有序,见多识广,就算是州县官们也要让他们三分。师爷向来独立办事,不受东家干涉,性格温和的还与州县老爷敷衍一下,有些态度傲慢的甚至可以对州县老爷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的钱庄要代理湖州府库,也就必须结交拉拢钱谷师爷。
为了笼络好师爷,胡雪岩也算是下了一番功夫。王有龄署理湖州恰恰赶上端午期间,这个时间给胡雪岩提供了一个十分好的机会。他打听好已经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钱谷两位师爷在杭州的家庭住址,送去节下正需要的钱粮作为礼物。当然胡雪岩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这两位师爷收下礼物自然要感激王有龄的好意,但等到他们上门去拜谢王有龄时,王有龄却借口说这原是胡雪岩的一片敬意。
这样一来,师爷不仅领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就明白了大老爷话中的用意。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却落了两处。于是,当胡雪岩找到湖州钱谷师爷杨用之,提出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和乌程县库的官银时,杨用之不仅十分痛快地满口答应,“东翁(注:旧时塾师、幕友对主人的敬称)关照过了,湖州府跟乌程县库,都托阜康代理,一句话!”甚至连承揽代理公库的“禀帖”都为胡雪岩办好了,“我都替老兄预备好了,填上名字,敲一个保,做个样子,就行了。”
为了胡雪岩以后生意中办事“方便”,杨用之还给胡雪岩引见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湖州征纳钱粮绝对需要的、因此也绝对不能得罪的“户书”郁四。
书办的官称为“书吏”,当时大小衙门基层的公务,只有书办才熟悉,熟悉公务就是他们的“本钱”。其中许多细节运作技巧,以及关键、诀窍,为不传之秘,所以书办在当时虽无“世袭”的明文,却慢慢地成了父子相传的职务。
清政府的府、县衙门都有“三班六房”,六房皆有书办,当时以刑房的书办最神气,户房的书办最阔绰。户房书办简称“户书”,他之所以手面上比较阔绰,完全是因为当时政府征收钱粮地丁,户部只问总数,不问细节。地方政府谁有多少田、多少地,坐落何方等细则如何,只有“户书”才一清二楚。他们凭借的就是代代相传的一本被称为“鱼鳞册”的秘册。没有这本册子,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征不起钱粮。
有了这本册子,不但公事可以办得顺顺当当,户书本人也可以从中大发其财。地方政府多少年来钱粮地丁的征收,就是一盘糊涂账,纳了钱粮的并不一定就能收到“粮串”,不纳粮的却有可能握有纳粮的凭证,反正“上头”只要征额够成数,地方如何张冠李戴,是不必管也没法管的。
因此,钱谷师爷必得跟户书打交道,手段高明的户书可以完全地控制钱谷师爷。但通常情况下,两者总是和睦相处,情如家人,杨用之跟这个名叫郁四的户书关系就十分密切。为了报答胡雪岩的“情”,他热情地把胡雪岩推荐给郁四说:“老四!这位是王大老爷的人,也是我的好朋友,胡老爷。你请胡老爷去吃碗茶,他有点小事要拜托你。”
有了王大老爷和杨师爷的双重面子,办起事情来自然无比顺畅,郁四十分痛快地对胡雪岩说:“你把禀帖给我,余下的事我来做。明天我把回批送到你那里!”
这样痛快,就连胡雪岩都十分出乎意料,拱拱手致谢说:“承情不尽。”
然后又说道:“杨师爷原有句话交代,叫我备一份礼物,意思意思。现在我不敢拿出来了,拿出来,倒显得我是半吊子。”
久在江湖厮混的郁四深深点头,马上对胡雪岩热情有加。原来敬重胡雪岩,主要是因为他是王大老爷和杨师爷的上宾,现在通过交往才发觉胡雪岩是做事极漂亮的外场人物,真是难得。此后,郁四也成了胡雪岩“销洋庄”生意中最牢固的合作伙伴和得力帮手。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要想成就大事,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成大事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处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力能对你有用处。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要成大事就要时刻留心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贵人”,一旦发现就抓住时机想方设法去接近他。
借左宗棠更上一层楼
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
——胡雪岩
胡雪岩结交官府自有一套或以财取人,或以色取人,或以情取人的手法,而左宗棠之所以器重他并引为知己是因为胡雪岩有过人的才学,能助他一臂之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胡雪岩日后能飞黄腾达,是以投靠左宗棠为转折点的。这是胡雪岩之所以赢得商道成功的关键。
胡雪岩依靠王有龄的势力生意越做越大,一片坦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围攻杭州,王有龄守土有责,被围两月弹尽粮绝。胡雪岩受托冲出城外买粮,然而却无法运进城内。王有龄眼见回天乏术,上吊自杀。胡雪岩闻讯,悲不自禁,胡雪岩的生意,得力于王有龄,尤其是这种乱世,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依靠,凭什么成事呢?如今王有龄一去,大树倒矣,又岂能不悲伤。
此时的胡雪岩,已踏上“官商”之路,王有龄既去,但他不能一日无靠山。开始他将目光投向了杭州藩司蒋益澧。但他逐渐在交往中发现,蒋益澧谨慎有余,远见不足,对官场中事也是不甚了了,不能成为强有力的靠山。他不得不寻找更有价值的人物,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闽浙总督左宗棠。
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己带领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几万人的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正在焦虑之时,手下人报,浙江大贾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乃传统的官僚,有“无商不奸”的思想在脑中作怪,而且他又风闻胡氏在王有龄危困之时,居然假冒去上海买粮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对此等无耻的奸商,本不欲见他,无奈蒋益澧的面子,只得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见。
胡雪岩一进去,就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胡雪岩振作精神,撩起衣襟,跪地向左宗棠说道:“浙江候补道台胡雪岩参见大人!”左宗棠视而不见,怒目圆睁。一会儿,左宗棠那双眼睛开始转动,射出凉飕飕的光芒,将胡雪岩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一遍。胡雪岩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脸颊丰满滋润,一副大绅士派头。端详之后,左宗棠面无表情地说道:“我闻名已久了。”这句话谁听都觉得刺耳,谁都懂得它的讽刺意味。胡雪岩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压住心中的不满,他觉得自己面前只不过是一个挑剔的顾客,而挑剔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买主。胡雪岩没有直接回答左宗棠,而是再次以礼拜见左宗棠。他知道左宗棠素来是个吃捧的人,抓住这一弱点,恭贺左宗棠收复杭州,功劳盖世。又向左宗棠道谢,使杭州黎民百姓过上安定日子。胡雪岩一边恭维一边注视着左宗棠,他见左宗棠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微笑。捕捉到这一信息,胡雪岩又急忙施礼。这一次左宗棠虽然仍旧矜持地坐在椅子上,但先前阴沉的脸绽开了笑容。也许面子过不去,他装着恍然的样子说:“唉呀,胡大人,请坐!”胡雪岩在左宗棠右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摆脱了尴尬的窘境。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问起当年杭州购粮之事,脸上现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之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左宗棠这才明白自己误听了谣言,险些杀了忠义之士,不禁羞愧不已,反倒软语相劝胡雪岩。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2万两藩库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罚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这符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下了这笔巨款。
2万银票对于每月军费开支10余万的左军来说,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毕竟可解燃眉之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左宗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失时机地掏出银子,为自己挣得了左宗棠的好感。
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帅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要言不烦,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胡雪岩见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话吸引,他想,只要实事求是地奉承恭维,左帅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拉他做靠山,往后的生意更会如日中天。主意拿定后,他抛砖引玉,话锋一转。指责曾国藩只顾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追击占领唾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肥缺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左宗棠亲自将胡雪岩送出去,他认为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而且还对官场非常熟悉,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能人。难怪杭州留守王有龄对他如此器重。然而粮食问题仍像幽灵一样萦绕脑际,缠得左宗棠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一连几天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其实胡雪岩上次别后,就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问题,以解燃眉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送到了军营。
这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他说:“胡先生此举功德无量,有什么要求无妨直说,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他说:“我此举绝不是为了朝廷褒奖。我本是一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可当真说到了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身世家,以战功谋略闻名,在与太平军的浴血奋战中,更是功绩彪炳。所以平素不喜欢与那些巧言簧舌,见风使舵之人为伍,对这些人向来鄙夷不屑。此时一句“只会做事,不会做官”当真是使左宗棠感觉遇到了知己。对胡雪岩顿时更觉亲近,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军饷还没有着落。军饷像重担似的压在左宗棠的心上。由于连年战争,国库早已空虚。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偿犹如雪上加霜,使征战的清军军费自筹更为困难。左宗棠见胡雪岩如此机灵,于是请胡雪岩为他想办法筹集军费。胡雪岩一听每月筹集20万的军费,感到非常棘手,但他认为如果能够顺利筹集,左帅对自己会加倍信任。胡雪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左宗棠。
原来,太平天国起义十年来,不少太平军将士都积累很多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聚敛的钱财不能带走,应该想法收缴。但由于这些太平军不敢公开活动,惟恐遭到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胡雪岩认为左帅可以闽浙总督的身分张贴告示: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以后不予追究。
左宗棠认为,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收集钱财,又能笼络人心,一箭双雕。但如此做法还没有先例,如果处理不周,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将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他的理由是:太平军失败后,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数太多株连过众,又会激起民愤,扰得社会又不安宁,这与战后休养生息的方针背道而驰。最好的处置就是网开一面,给予出路。实行罚款,略施薄刑,这些躲藏的太平军,受罚后就能够光明正大谋生,当然愿罚,何乐不为。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晓之以义。不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归抚,一时四方闻动,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阜康钱庄也得利不少,胡雪岩更是四品红顶高戴,成了真正的“红顶商人”。通过这件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雪岩的为人,也了解到胡氏办事的手段,知道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接纳,倚之为股肱,两人很快成为知己。
由于有了左宗棠,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十数年间,转运输,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胡雪岩的事业亦如日中天,财富也从数十万银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
当年杭州收复,全赖左宗棠之功。而胡雪岩献出大米、筹集军饷,极有成效地处理杭州战后事宜,这一系列事情收到的一个直接的功效,就是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和信任。左宗棠亦随之成为胡雪岩继死守杭州的浙江抚台王有龄之后的又一棵更大的大树。凭着左宗棠这座官场靠山,胡雪岩的生意不仅在战乱之后得以迅速全面地恢复,而且也越做越顺,越做越大。到左宗棠西征新疆前后,他以“红顶商人”的身份,为左宗棠创办轮船制造局,筹办粮饷,代表朝廷借“洋债”,开始了与洋人的金融交易。到这时,胡雪岩才真正是官商两界如履坦途,事业也终至如日中天,盛极一时了。左宗棠饮水思源,光绪四年春,他会同陕西巡抚谭仲麟联衔出奏,请“破格奖叙道员胡雪岩”,历举他的功劳,计九款之多。
胡雪岩的母亲七十大寿,不仅李鸿章、左宗棠这些红极一时的封疆大吏送礼致贺,就连慈禧老佛爷也特为颁旨加封。从此,胡雪岩走上事业的巅峰。
通过联姻,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胡雪岩看来,让出了自己中意的女子李翠喜,而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北方富商孙明伦是一个攀附权贵的好机会。失去这个机会,说不定一辈子再也找不回来了,用两个女子来换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值了。
——胡雪岩
为了达到将钱庄势力向北发展的目的,胡雪岩不仅让出了自己中意的女子李翠喜,而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北方富商孙明伦。这在常人看来是极其“龌龊”的行为,但是在胡雪岩看来,这是一个攀附权贵的好机会。失去这个机会,说不定一辈子再也找不回来了,用两个女子来换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值了。
有天晚上,胡雪岩为争一名叫李翠喜的姑娘与一黑脸大汉较起劲来。两个男人虎视眈眈相向,各不让步。恰在这时,一个男子走进客厅,见了此状,哈哈大笑。来人是上海金行老板童德元,是胡雪岩在商场上常打交道的老朋友。那黑脸大汉见了童德元,也忙拱手施礼打招呼,原来他也认得童老板,经童老板从中介绍,胡雪岩才知黑脸大汉是河北恒林货栈的老板孙明伦。
生意场中人,最忌酒色误事,传出去会遭人笑话。童德元与孙明伦向来熟稔,今晚约了他到怡春院消遣。孙明伦在北方生长,自然知道李翠喜的艳名,在怡春院见了,便要与她共度良宵。童德元明知李翠喜为胡雪岩专宠,但一来妓女卖笑为生,谈不上为谁守节;二则胡雪岩长期不在上海,李翠喜接客理所当然,便怂恿孙明伦洒金拥美。不想胡雪岩不期而至,孙明伦甚觉尴尬,胡雪岩却冲他一笑.说:“咱们不打不相识!”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尴尬的气氛得以化解。
于是鸨母挑灯秉烛,重开宴席,收拾了一桌佳肴,三人坐定,推杯把盏,觥筹交错,刚才的不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今晚偶遇孙明伦,令胡雪岩大为兴奋。因为胡雪岩虽有“江南大侠”之称,阜康钱庄分店遍布东南,最近达及湖南长沙,可谓势力广大,极其雄厚。然而,若论财富,他还远在“孙半天”之下,相比之下充其量不过是苏杭地方的土肥佬。要做中国的富商大贾,拓展事业,非向北方发展不可。
北方地处京畿范围,财源集中,官宦如云,又在朝廷卵翼之下,信息灵通,关系繁杂,做生意的机会极多。胡雪岩朝思暮想,准备向京畿地方发展钱庄业务,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北方商界强手如林,“山西帮”、“陕西帮”、“齐鲁帮”等商家派系经营多年,划地为界,排斥他人,南方商人难以楔入。“孙半天”系河北土著,根基雄厚,家族庞大,与他攀上交情,好处不言自明。
就在杯酒谈笑之间,胡雪岩便打定主意,决心讨好孙明伦,携手共图发展。但因为对胡雪岩了解过少,孙明伦只是虚与周旋,十分客套,并且两眼不时瞟向隔壁厢房,似有无限留恋。胡雪岩见状,便对他了然于心:原来是个好色之徒。对付登徒子一类角色,胡雪岩向来得心应手,于是他便直言挑明,愿把李姑娘让给孙明伦。
孙明伦闻言大喜,对胡雪岩心生感激,于是开怀畅饮,几杯酒下肚,话也多了,便不慎露出了自己生意上的行踪。原来他刚刚谈成一笔上百万银子的生意,急着回去筹款交割,否则过期违约,生意便告吹了。胡雪岩明白孙明伦的心思,但他脑子里却飞快地转着孙明伦的生意:上百万两银子的生意,若以两分利润计,则有20多万两银子进项,不可谓不大,可惜给别人做了。
想到这里,他不动声色,大谈杭州美女比李姑娘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得孙明伦色心大动,恳求胡雪岩带他前去杭州一游。
童德元在旁边察言观色,见胡雪岩竭力怂恿,知他别有所图,便也做个顺水人情,劝孙明伦去杭州羁留几日。孙明伦屈指一算,时间尚可,便跟胡雪岩定下行期。
第二天,孙明伦依约来到码头,坐上一艘小火轮。胡雪岩陪着他,闭口不谈生意之事,和几个心腹朋友开一桌牌,侍奉他赌钱消遣。这一天,孙明伦手气出奇的好,连连大满贯,赢得高兴,不知不觉,船就到了杭州。
初来乍到,孙明伦在途中买了几样时鲜礼物,到胡家拜见胡老太太。胡雪岩为了表示亲近,把孙明伦当自家弟兄看待,叫出胡太太和两个女儿与孙明伦见面。论理,亲眷不应当见外客。孙明伦懂得规矩,对胡雪岩此举大为感动。胡太太进客厅见客人时,孙明伦满脸通红,慌忙还礼。胡太太身后两个女儿,一个叫荷花,一个叫荷珠,也趋步上前,叫了声:“孙叔叔!”
孙明伦只一瞟,顿时像中了定身法,眼珠儿也不会动了。胡雪岩的两个女儿,姐姐l6岁,妹妹l4岁,都出落得亭亭玉立,如美人临风,清纯可爱,似出水芙蓉。姐姐荷花,粉脸似桃花,冰肌玉骨,芳香袭人,一对水汪汪大眼如两泓清潭,秋波**漾,撩拨人心;樱桃小口发出的声音如微风振萧,黄鹂鸣春。孙明伦暗暗惊叹:“竟不知道天下有如此美人儿。”
家眷见过客人,都回后院去了。孙明伦还呆立在那儿,半晌未回过神来,眼睛只盯着后院门。胡雪岩轻轻咳了一声,孙明伦才知觉,忙掩饰窘态道:“宝眷如此美貌动人,雪岩老兄弟福分不浅呀!”
原来孙明伦虽然30出头,却从未婚娶,因小时候订下“娃娃亲”,成年后待要成亲,女方突然暴病身亡。测字先生算孙明伦八字冲,命中克妻,劝他晚些结亲。孙明伦乐得成天寻花问柳,无内人管束,亲事便耽搁至今。对此,胡雪岩早已从童德元那里打听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