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一些原本并无联系的人来说,彼此的怀疑、猜测在所难免。但约束和监督,能使他们形成彼此的信任渠道。
自古以来,国人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管理原则就较为推崇,这似乎也是国内某些特定大型企业管理层的用人标准。因为不疑,所以放心,因为得到信任,所以可以出成绩,整个团队的事业都可以得到延续发展。但事实上,这种用人理念未免过于绝对。
历史上,关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故事有很多,三国尤甚,刘备尤甚。刘皇叔向来推崇“弘毅宽厚,知人善任”,似乎从不会怀疑自己的部下,于是刘、关、张、赵、诸葛在一起,共同谱写了君臣知心的传奇。所以后世之人更是推举刘皇叔的家业为亲情凝聚的典范。
但客观地说,这只是封建社会中的佳话,用坊间流传的话来说,只不过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因而做出了合适的事情,成就了合适的功绩而已。但如果将其运用到现代管理之中,则未必是绝对的好事。
换而言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我们应该辩证地看,要考虑到当前的环境、当前的背景,从而摆正“疑”和“用”的关系。
首先,从正面的角度上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重要的效用不是有效使用人才,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激励。也就是说你给员工足够的信任度,他们就会“受宠若惊”,甚至会把你视为知己,于是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若单从这个角度上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管理原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从正面的角度上说。事实上,团队处于不同的发展期,用人的策略亦应有所不同。譬如说,在团队组建之初,有多少成员我们一目了然,对于大家的各方面情况我们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时期,采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管理策略,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对于小团体而言,管理者依靠此策略确实可以收到“笼络人心”的效果。然而,倘若团队一步步地做强做大,在职员工成百上千,这个时候再遵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策略,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因为我们这些做管理者的,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我们自己驾车,拉着几位朋友出游,那当然不需要安检,因为我们了解,这些朋友不可能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在汽车站、火车站,工作人员就必须通过安检来保障所有乘客的安全。换而言之,由于本性、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人的道德水准良莠不齐,倘若我们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箴言,在自己的团队中一味贯彻,那就是管理上的一个误区。
这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做管理者的,切不可忽略了人性的无常。毕竟,人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此时他清醒,彼时就可能糊涂;此时他是君子,彼时亦可能是小人。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我们“用人不疑”,团队就极有可能被搞得一塌糊涂;如果我们“疑人不用”,那团队中除了我们自己,几乎就没有可用之人了。因此可以说,我们若能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就已经比较理想了,若非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太不现实了。
所以,我们符合客观现实的做法应该是:用人一定要疑,疑人也要充分用。
举例说明一下:
某老总请客,入席的有老总熟识的两位朋友以及一位跟随老板多年的部门经理。中途,老总接了一个重要电话,因事提前离席,临走时交待部门经理埋单。结账时,服务员告知共计消费600元,那位部门经理竟然当着老总朋友的面开了800元的发票。那两位朋友回到家后,其中一位总觉得不对,觉得应该给自己的朋友打个电话。于是,他拨通那位老总的电话,告诉他:
“我今天看到一问题,可能很严重,作为朋友,我觉得应该告诉你。不过,说实话,我也很为难,不知道当说不当说,是关于你的副手的问题。”
“没关系,你有话就直说,他是我多年的手下了,无论有什么问题,我想我应该能处理好的。”这位老总很自信。
“那好,我就说了。其实我们今晚吃饭只花了600元,可你的副手却开了800元的发票。我觉得这样的人不能再用了!”
“哦,就这事啊,这没什么的。他为什么不多开一千、两千的?因为他不敢。这200元,就当是奖励他了。我告诉你,这个人不但会开票,还很会做事。我只怕那种光会开票却不会做事的人,而且,那种连票都不会开的人,在我这里也根本没大用。老朋友,这就叫‘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事实上,上例中那位部门经理应该知道老总对他有疑,当然也知道老总会用他,因而,他能够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老总可以接受的范畴之内。老总也知道员工们喜欢利用职务之便占些小便宜,想要完全杜绝不现实,如果因为有这些怀疑而放弃能干之人,那么对于公司而言无疑是更大的损失。所以,他“疑人也照用”。
这位老总的用人策略很值得我们借鉴。事实上,如果我们对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不疑有二,就会让心术不正之人有机可乘,就会令团队的局面失去控制,尤其是我们正在试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的人时,“用人要疑”这一点就显得非常重要。
用人要疑,不是说就要对他们“怀疑“和“不信任”,而是应该在一定的范畴内对他们进行“约束”和“监督”。“疑人照用”,也不是说一定要提拔和犒赏,而应该是人尽其才,将人才安排到适合他的位置。正确地理解这句话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管理工作之中,才是对团队真正的负责,对人才真正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