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父母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说重病之事,沟通也并不总能马上成功。某个7岁的小女孩,她大部分时间都乐呵呵的,尽管她患有成神经细胞瘤——一种脑部肿瘤。某一天,她因为剧痛被送医,但这种疼痛又无法用她的病来向她解释。结果,信教的父亲告诉她,如果她很快要死了,那也是上帝的意志。7岁的孩子觉得父亲早就接受了她的死。几天后,她好转了一些,对着父亲大喊,说他根本不在乎她会不会死。他崩溃了,两人抱头痛哭,小女孩这才意识到爸爸绝不是不在乎。疼痛很快就完全消失了,而之所以会出现剧痛,似乎是因为女孩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紧张到让她无法承受。尼特哈默尔说:“父母也需要指导和帮助。对失去孩子的恐惧是非常可怕的。”
“死亡”这个话题在医学中受到长久的压抑,许多医生仍然能避则避,尤其是面对小孩时。看来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的话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他说孩子应该“对腐败的可怕一无所知,不知道冰冷坟墓中的严寒,也不知道无尽虚无的恐怖”。按弗洛伊德的说法,孩子不怕死亡,而只是把死亡看作一种“继续”,所以根本无须和他们谈这个。
不把真相告诉孩子,可能更多的是家长和医生在自我保护。直到今天,医生也被要求不要把真实病情告诉小病人,或者轻描淡写地说,正如西雅图的儿科医生们指出的。43 文章的第一作者艾比·罗森堡说:“家长想要保护孩子,不想让他们面对沉重的谈话,这可以理解,但如果他们能迈出那一步,孩子的需求就能被满足,恐惧就能被缓解。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孩子。”
迪特里希·尼特哈默尔认为,医生不应违背家长的意愿对孩子如实相告,但他到最后总能说服家长,有时是在其他家长的帮助下,让他们明白其实孩子知道病情对孩子最好。尼特哈默尔说:“不仅要告诉生病的孩子,还要告诉他的兄弟姐妹,这很重要,毕竟他们都是家庭的一部分。能看到出了事情,大家都很心烦。”生病的孩子通常也知道自己面对着什么。一个14岁的癌症患者在邻床病友去世后去拜访她的父母,后来她告诉医生:“他们依然认为女儿一直不知道自己要死了,但其实我们之前谈过好几夜。”
不过,当病人病得很重、回天乏术时,许多医生也会感到难以承受、孤独无依。他们害怕要向病人解释,把无能为力归结为自己的个人失败,一些人的目标和动力会随之动摇和减弱。但对于无法治愈的病人来说,获得支持,圆满度过剩下的时光正是非常重要的。不知道有多少医生确实做到了拿出时间和共情:不仅向病人说明病情,还一直和他们交心,陪伴他们走过整个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