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会给出原因(1 / 1)

51岁的他真的很有魅力,没有人不喜欢他。他在一家大型跨国汽车企业领导着一个大工作组,为人亲切、友善,而且讲话风趣幽默。这样的人会让人想在下班后和他一起喝一杯,也乐于和他共事。

他本身有终身职位,但公司学习美国的做法,时不时会把整个部门关掉或者转移到海外,所以他也在看机会。毕竟他有家庭,不想突然被解约或因为本地分公司被裁而“自愿”走人或远赴英美。

他向国内一家大公司求职,收到了很好的反馈,看来有戏,和团队领导面试了几次也十分顺利,沟通顺畅,在工作内容、目标、职责上也都达成了一致,公司也认为,有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加入能很好地加强整个团队。是时候换工作了!现在只要再和人力资源主管面谈一下就行,不过那也就是走个流程而已。只要新工作的薪酬不会比旧工作低太多,换工作也没什么不愿意的。

但和人力资源主管的面谈出奇地不顺利。之前不是都谈好了吗?他很不愉快,因为问他的问题都好像是随便什么人从网上找的:有什么目标,要怎么实现,最大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并且问他的时候也不看着他。接下来又按部就班地问他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功是什么。这位机械制造专家保持友好、客气的态度,一一作答,表现得自信却不盛气凌人,尽管他觉得这位人力资源主管和他交谈时很少看着他。

三周后,人力资源部打来电话,51岁的他以为肯定是要他办入职手续了,还很高兴终于接到新雇主的电话。结果却正好相反,他被告知没有获得这份工作,对方说话简单明了,不给任何原因。他很迷惑,之前明明和未来的上司聊得那么投机。他在电话中说想知道为什么,是他的期望薪水太高了,还是他和团队的融合其实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或者就是他年龄太大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冷淡地说道:“不是,我司从来不会说明原因,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他思考着这是不是风格的问题。不给原因的否定特别伤人,不管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工作中。没有明确原因的拒绝会让人特别不安,因为你会一直问自己哪里做错了,到某个时刻就会开始质疑自己这个人。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内奥米·艾森伯格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甚至会造成生理的疼痛——疼痛阈值改变,人变得更敏感,免疫系统活性降低。35被拒绝对机体的许多功能都有负面影响。

这也是因为人在几乎所有状况中都会寻求因果关系,听到坏消息会想为什么会如此。那位工程师对自己没有得到期望职位的疑虑会长期烦扰他,他会不断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人力资源部把如此决定的原因说清楚应该也没有什么难处,这又不会泄露什么商业机密或内部信息。但如果他们不说,就印证了不幸很常见的权力展示模式:我们不仅可以决定雇谁不雇谁,还掌握着什么可说什么不说。有谚云:“知识就是力量。”但早就该再加上一句:“知而不告是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