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里的火焰洗礼(1 / 1)

传奇的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任时,新任用了一名员工。一开始,基辛格给了他很长的时间准备,他特别努力,可交上去的文件却换来了一句:“这就是你在学校里学到的吗?”他认真地通篇修改,却还是听到基辛格说:“你不能做得更好吗?”于是他通宵写第三稿。这次基辛格把他叫去问:“这真的是你能做到的最高水平吗?”年轻人再也受不了,大声回答道:“对,去他的,再好我做不到。”这时基辛格满意地说:“好,那我现在来看看……”

现在回看,这件逸事似乎挺好玩,对那名员工也没什么害处,因为最后这个人成了基辛格最亲近的员工并维持了很长时间。上面这种测试使他的耐心和能力都经受了考验。但这背后还是有颐指气使和情感贬低,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权力结构中非常典型,希望以后不会再有。基辛格不仅明确表示他说了算,让你返工你就得返工,还用问题暗示你准备得远远不足,尽管他其实根本就没有看。另外,他还摆起了专制君主的作风,要臣子三易其稿。

想象一下:身为外科主任,却要在病理部向院长解释病人的脚为什么会坏死,若回答不出,就会从主任医生变成罪人;警察要在被抢劫的珠宝店里当场说明调查策略;采购者要解释怎么会买到伪劣商品。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重点都是要在出问题时展示出内部的上下级关系:谁能命令谁?这里要被巩固的是旧式的权力金字塔,每个人都知道其典型话术:“下级服从上级。”“这里谁是头儿?”“总要有人承担罪过,至于是谁来承担,我说了算。”“问你话,你再回答。”或严格等级制度下的任何动听话语。

在大众,员工有时会哭着离开那该死的“审判所”,整个人都被打垮了。那显然不是同事之间的平等对谈——相关人员聊一聊为什么出了岔子、怎么会出差错。若是这样倒说不定能早点儿说清楚,甚至避免尾气丑闻。上述的做法其实是要找人背锅,让他们觉得是自己的错。简而言之,公司里到底谁重要被此举展示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