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批评(1 / 1)

到底谁让谁痛苦,是学生让老师痛苦还是反过来,二者之间谁更像暴君、更折磨人,谁破坏、亵渎了对方的部分心灵和生活,思索起来无法不苦涩。

??——赫尔曼·黑塞,《在轮下》

“你的作文有缺点也有优点。”老师傲慢地说,稍作停顿之后又继续道,“缺点在于开头不好,优点在于后面延续并发展了这种不好。”全班都笑了,大家都看向被点评作业的那位同学。老师的话乍听之下似乎是幽默和玩笑,因为一开始让人以为有好有坏,结果却都是批评,但这让那位同学在全班面前蒙羞,因为大家都以为后面会有一些好话。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某个学生的作文批得一无是处,这已超出了必要的批评范畴。老师利用自己的权力给出评判,却没有给出任何建设性意见。

可能在各行各业、在每家公司,都会有花样繁多的被领导调侃批评的事例像传说一样流传着,让人开心一笑的同时,也庆幸这话没落到自己头上。上文提到的那句无疑也属于这种值得质疑的“聪明话”,且一听就是出自严师之口。

无数大大小小类似形式的情感暴行都来自老师。其实无须当着全班的面批评某学生的作文,就是把他当成不好好做作业的典型,说些“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就把扫帚吃了”“你也不用努力了,反正也没效果”之类贬低的话,也很打击人,伤害人的感情,既让人气愤又毫无必要。正如一个老师对他的学生乌尔里希说的:“提到你,我想到的只有:没有个性的人。”这个老师从两方面鄙视了他的学生:一方面,他炫耀了自己的知识,显得自己熟读罗伯特·穆齐尔的著作,因为穆齐尔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的主人公就叫乌尔里希,尽管他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一个高一学生肯定熟悉这个作家及其作品;另一方面,他把学生说成平庸、无趣的人,即“没有个性的人”,这本身已经很伤人了,他还把学生的名字当作嘲讽的工具。拿名字开玩笑显得很粗鄙,应被严格禁止,毕竟名字不是自己起的。

有时候老师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无心快语有问题,但它们对学生来说仍然可以造成巨大的伤害。比如某位老师在放暑假之前说:“你们就等着吧。”意思是许多学生会留级。这可不是鼓励和为师之道。

有些学生反而会被这些贬低的话激怒,愈加和老师作对。这种对老师的不尊敬对被贬低者来说倒可能有好处——不任由自己成为受害者,而是奋起反抗,并从中汲取更多的动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也许他之前根本不在乎毕业和上大学,但老师也不应该全盘否定他的未来。

在家庭中也有变打击为动力的情况,足球运动员佩尔·默特萨克就讲述过这样的事。他15岁时患上了严重的“生长痛”,导致一年无法训练,他父亲对他说:“反正你也成不了事。”母亲却安慰他,让他先专心学习。默特萨克2018年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说:“可以说,‘反正你也成不了事’这句话反倒解放了我。”因为他一直承受着的压力突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