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和侮辱如何损伤心脏及其他器官?(1 / 1)

“我都要犯病了!”当生活压力太大,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需要逆流而上时,我们就会在不经意间说出这样的话。科学家最近越来越多地发现这句话真是非常真实,因为心理问题不仅能很快引起恐惧和抑郁,还能导致身体的不适。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密切相关,许多病症都能归结到情感暴力,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也越来越多地被揭示。令人高兴的是,这早已不只是心理学的专属领域,所谓的“硬科学”也开始关心这些课题。

2017年12月,在达拉斯召开的世界最大的心血管专家会议——“美国心脏协会”大会上,医生们阐述了少年时期遭受虐待、欺凌和情感暴力会如何提高成年后患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概率,心血管系统及器官系统出现其他疾病的风险也会因此而升高。医生们指出了不良经历造成日后疾病的各种机制。15 身体之所以会更加脆弱,是因为经历过严重心理压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们更不注重营养,更少活动,更不顾后果,于是更容易出现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这种不健康的“三组合”被认为是血管及其他脏器过早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又可导致其他许多疾病,比如冠状动脉钙化、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血管问题。“化悲愤为食欲”这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理遭受压力之后,对食物不健康的过度渴望经常演变为对心理痛苦的有害补偿,从而形成不健康行为和患病之间的恶性循环。

童年遭受的虐待和负面体验也会直接导致成年以后的高血压。相比没经受过虐待的女孩,经受过虐待的女孩中患高血压者多了43%。16敌意和情感暴力究竟如何损害心血管系统以及新陈代谢还未有详细说明,首先可能是机体承受的高度压力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对不愉快体验的反应既是心理上的,也是生理上的:它会激发细胞炎症和应激激素分泌,从而对血管壁、组织和器官产生持续的攻击。

另外,慢性压力或反复出现的极端压力高峰,比如经受暴怒或严重侮辱后会出现的那种,会影响免疫功能、新陈代谢、神经系统扩展以及内分泌平衡。如果伤害出现得很早,程度又很严重,甚至可能阻碍儿童的发育。

参与分析的埃默里大学流行病学家沙基尔·苏利亚说:“这里的悲剧性在于遭受这些创伤的首先是儿童。我们在这里说的是遭受过身体虐待及性虐待的儿童,或经常目睹暴力的儿童。就算经历已经停止,其负面后果也不会消失,而是会持续许多年。”对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也有类似的发现。

因此,“第一预防”和“第二预防”都是最重要的目标。苏利亚表示:“理想情况下,我们要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如果确实发生了,我们就要想办法尽量减少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和长期损害。”

心理学中的“逆境”一词通常表示敌对状况及其他负面体验,包括一切能威胁孩童身体及心理安全或破坏其家庭、社会结构的东西,不仅有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忽视、欺凌、家庭暴力,还有父母的分开或去世。如果父母有毒瘾,或者从小生活在高犯罪率、多无家可归者、歧视泛滥、十分贫穷的区域,或是社会低阶层出身,孩子患病的概率也会提高。

如果将这一广义的“逆境”定义用于情感暴力方面,那么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也有将近60%的人在童年有过这样的负面经历。一半以上的人遭受过深刻的心理冲击。在苦于战乱、饥荒、逃难的地区,比例自然还要高得多。

不过,受过情感暴力的人并不一定举止异常,他们的心理压力、身体疾病也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出。有时缺陷只会在生活艰难等高度压力和极端情况下表现出来。这时,身体和心理的症状会叠加:如果受过情感暴力的人在工作上遇到困难,他很容易觉得自己要被炒鱿鱼了,于是背痛或心脏不适。或者一和伴侣吵架就觉得要被抛弃,于是总感觉头晕。一位有经验的医生称之为“侧风稳定性缺失”(德语:Fehlende Seitenwindstabilit?t):缺陷和损伤只在日子难过、境遇不顺时才显现出来。

当然,不是所有在逆境中长大、受过情感暴力的孩子都会血管过早狭窄、新陈代谢失常。有一系列生理和环境的保护机制,包括文化和社会的保护机制来降低风险,避免发病。要更好地预防、保护孩子不受早期暴力经历长期后果的伤害,就要加强这些机制。

现在,能让医生尽早识别出高危病人的指导和建议还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尚需大大加强。到目前为止被认知的只是情感暴力和所导致长期健康后果之间的诸多简单关联。不过,不少刚刚开始的探索已经展现出这个问题在实际中是多么重要、会影响到多少人。对于不明原因的身体症状,也要考虑可能是情感暴力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