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使用结论先行和结论后置
“善于说话的人都会从结论说起。”在工作中,我经常会听到这句话。
确实,如果不先把结论说清楚,只是滔滔不绝地解释,传达效率就会十分低下。从听众或读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始终处于一种疑惑“结论是什么”的状态,就很难想象接下来会如何展开,还会使人变得烦躁。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某位著名企业家因为工作十分繁忙,所以用每5分钟为单位来划分会议时间。也就是说,5分钟内必须谈成一个项目。这样一来,商谈时必须首先给出结论才行。
虽然在大部分场景中,结论先行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但有时将结论后置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结论先行的表达法包含以下流程:
确认论题→提出结论→说明原因。
我认为,在提出结论之前,最好先与对方确认论题。这是因为如果直接从结论出发,对方可能会疑惑“这个人究竟在说什么”,这就是我在前一部分提过的说明语境的重要性。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十分忙碌,所以人们无法准确地记住每一件事。即使是那些说话的人认为理应记得的事,对方也很容易忘记。所以,从“对方已经忘记了”这个前提出发,能使沟通进展得更加顺利。
也许有人会怀疑,“确认论题”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真的很重要。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没有好好“确认论题”导致本来应该顺利进行的对话遭遇障碍的情况。我也时不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时,结论后置更好
在法庭上,法官宣布判决结果时基本上会先说“主文(结论)”,再说明判决理由。不过,在宣布重大事件的判决结果时,会采用“主文后置”这个方法,即先说明“判决理由”再宣布“主文”。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是为了让人们更聚精会神地听判决理由。不仅是在法庭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分结论应该先行还是后置。
例如,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结论后置。
● 表达事态严重性时。
● 向客人介绍商品或服务时。
在对方还不明白事件的原因和背景时,突然给出结论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此时需要采取“结论后置”这个方法。
总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对象和内容来决定结论应该先行还是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