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技巧③ 事实与情感法则(1 / 1)

以吉野家的广告语“好吃、实惠、快捷”为例

在思考有关表达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忽略一点——表达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表达事实;二是表达情感。

人们经常会把这两个方面混为一谈。

例如,关于在商务邮件中是否需要说“您辛苦了”这句话,人们时不时就会展开各种讨论。

有人认为不需要,因为这是业务上的往来,必须尽可能地进行高效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寒暄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恰恰证明了我们需要区分“表达事实”和“表达情感”。

的确,如果只想将事实表达清楚,那么“您辛苦了”之类的寒暄其实就是废话。但是,从表达情感的角度来看,“您辛苦了”这句话体现出我们为对方着想的态度。所以,那些想更多地表达情感的人可以在邮件中写这句话,而那些觉得表达情感没必要的人就不需要写。这样区分一下,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

那么,下面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这是生气的上司在责备犯错的下属时所说的一番话。

上司之所以这么生气,是为了让下属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他的这种想法是否真的传达给下属了呢?

“你为什么没有好好汇报情况?”是一句表达事实的提问,而“都怪你,现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这句话既表达了事实又掺杂了情感。

从下属的角度来看,上司的这番话中表达情感的部分过于强烈,以至于让他无法注意到事实部分。最后,下属可能会觉得“只不过是被上司臭骂了一顿”“这家伙就是仗着职务比我高想耍威风吧”。如此一来,下属对待上司的态度甚至会变得冷漠起来。

明明上司想表达的是事实,下属却只接收了表达情感的那一部分,两者的对话完全不在同一频道上,这样一来,不管上司有多想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无法将内容传达给对方。

所以,请分开考虑“表达事实”和“表达情感”。

下面我想再举一个例子。

一位妻子对她的丈夫诉说今天发生的事。

听完这番话,丈夫给出了下面的回应。

结果,丈夫的这番话完全没有被他的妻子接受。

这是因为丈夫并没有意识到表达包含事实和情感2个方面,必须分开考虑。

妻子想表达的是“情感”这个部分,目的是能和丈夫产生共鸣,但丈夫是针对“事实”这个部分进行回答的。

看完这个例子,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是不是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其实,我也因为无法区分事实和情感而多次经历类似的事。

据说人类社会如今的繁荣得益于语言的存在。不过,语言有时也会带来很多麻烦。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经常伴随着情感表达。说话内容和人格一体化这种倾向在人们的对话中更为显著。

不擅长辩论、讨论容易变成争吵……出现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展开有效沟通。

所以,我们要在表达时注意区分事实与情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传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结合事实与情感进行表达

在表达时将事实和情感巧妙地组合起来也能提升信息传达的效果。这就是事实与情感法则。

例如,吉野家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好吃、实惠、快捷”就运用了这个法则。

● 好吃:情感。

● 实惠、快捷:事实。

日本宜得利家居的广告语是“哇,物超所值”。我认为这是一句兼顾事实与情感的优秀广告语,通过“哇”这个感叹词强调了想表达的东西,例如物美价廉、十分实惠。

很多广告语会运用事实与情感法则。例如,日本休闲食品品牌卡乐比推出的“河童虾条”的广告语是“停不住手,停不住嘴”。

● 停不住手:情感。

● 停不住嘴:事实。

这句有名的广告语从情感和事实这两个方面将商品信息传达给顾客。

以速食闻名的日本食品品牌日清推出的鸡肉拉面的广告语是“即刻美味、极致美味”,同样由事实和情感两个方面组合而成。

事实与情感法则还可以运用到日常对话和文章中。

例如,跟朋友一起在KTV唱歌时,如果朋友想让你做出评价,你可以这样说:“你的音真高啊(事实),发声也很好(事实),贴合旋律的歌声十分打动人心(情感),唱得真是太好了(情感)!”

如果一个人在称赞对方时考虑到事实和情感两方面,听了这种称赞的人一定会非常开心。在餐桌上称赞另一半的厨艺时,可以这样表达:“很入味(事实),非常好吃(情感)!”

另外,编辑也经常会在工作时用到这种表达方法,例如:

理论(数据)+情感。

功能优势+共鸣。

表达功能+表达情感。

“据说人类每天会思考6万次。除去睡眠时间,基本上1秒思考1次。太厉害了吧!”这段话出自我写的《在面包店卖饭团吧》一书。它首先介绍了理论(数据),然后在结尾加上了一句表达情感的“太厉害了吧”。

即便没有“太厉害了吧”这句话,整段话想表达的意思仍然十分明确。但是,我想让读者体会到“我希望大家都能知道这一点”这种迫切的心情,就加上了这句表达情感的话。我希望这样能够加深读者对这段文字的印象。

此外,书中还有其他类似的段落:“据调查,人类大脑倾向于根据自我喜好来观察和评判事物。也就是说,在面对讨厌的人或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时,我们极有可能只会看到自己讨厌或者与自己不合的部分。有没有被我说中呢?请在脑海中想一想那个与你不合的人或者你讨厌的人有什么优点,你能想出几个呢?”

在上面这段话中,我首先介绍了人脑的功能,接着为了引发读者共鸣(让他们将自我代入话题中)而进行提问,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使读者对我想表达的内容产生认同。

通过这种组合式表达方法,我想让我的文字被更多人理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