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仙难有着落。《陔馀丛考》云:“铁拐李史传并无其人,惟《宋史·陈从信传》有李八百者,自言八百岁,从信事之甚谨,冀传其术,竟无所得。又《魏汉津传》自言师事唐人李八百,授以丹鼎之术,则宋时本有李八百者在人耳目间,然不言其跛而铁拐也。胡应麟乃以《神仙通鉴》所谓刘跛子者当之,然刘李各姓,又未可强附。《续通考》又谓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亦不言所出何书,则益无稽之谈也。”
按跛仙故事有二。元人杂剧以为铁拐李本姓岳,岳伯川有《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剧。岳寿在郑州做都孔目,因忤韩魏公而惊死。吕洞宾使其借李屠之死以还魂,度登仙箓。此剧故事,并不出奇,因元时有《黑旋风借尸还魂》等剧,已成俗套。不过写人情有极深刻悲惨处。此种剧本哪能作祝寿之用?前边已经说明。这故事的来历不明。《曲海总目提要》云:“伯川姓岳,或其宗人事,或借以自喻,俱未可定。”总不是个很好的说法。
另外一个故事,是《东游记》的故事,大家熟悉的。说是李玄得道以后,离魄朝山,请其徒守尸,说明七天回来,而其徒守到六天,母病回家,把尸焚化,遂借一饿殍还魂,故名铁拐李或李铁拐。此说法不知始自何时。但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似还不甚普遍,王世贞考八仙,能考其七而疑其一,其一即跛仙。王世贞说:“独闻之乩云,讳元中,开元大历间人也。于终南山学道四十年,阳神出舍,为虎所残,得一跛丐乍亡者而居之。”《东游记》言其徒弟焚化尸首,较此更妙,《东游记》故事当后出。
元剧及明小说乩语,皆言借尸还魂事。其原因或者因为神仙不应如此难看,所以造成此类传说。而实际上跛仙之所以能加入八仙,而为绘画及戏剧所欢迎的,就是因为别致,状貌的怪,可以动人。重要处在他的“拐”,至于姓李姓岳,都无关系。赵翼固执认为胡应麟不应以刘跛子当之,也可以不必。
刘跛子是北宋大观中人,往来京师,在人耳目。赵道一《真仙通鉴》卷五十有传。宋僧惠洪《冷斋夜话》卷八记刘跛子事二则,此即为赵氏所本。因《夜话》习见,且赵书有可补正者,故录赵氏:
刘跛子,青州人也。拄一拐,每一岁必一至洛中看花。张丞相召自京湖时,与客饮市桥。客闻车骑过甚盛,起观之。跛子挽其衣使且饮。作诗曰:“迁客湖湘召赴京,轮蹄相送一何荣。争如与子市桥饮,且免人间宠辱惊。”陈莹中素爱之,作长短句赠之曰:“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后,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年华,留不住,饥餐困卧,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宋徽宗政和中寓兴国寺,人计其寿百四五十许。(下略)
惠洪与刘跛子同时,《冷斋夜话》中记他赠跛子诗有云:“相逢一拐大梁间,妙语时时见一斑;我欲从公蓬岛去,烂银堆里见青山。”“春风一拐”及“一拐大梁间”皆是妙语。时人颇赏其人,见诸歌诗,后世留有图画,甚属可能。而况刘松年南宋画家,与他同宗,则《跛仙图》或者就画他的本家的。跛仙以刘跛子当之,而蓝采和以许坚当之,可为双绝。
若云不然,则再找一人。检《南岳总胜集》“圣寿观”条云:
圣寿观去庙北登山七里,唐咸通中建。(中略)太平兴国中有跛仙,遇吕洞宾于君山,后亦隐此。行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回岳麓,自号潇湘子。尝云:“我爱潇湘境,红尘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元祐间常有白鹤栖鸣于杉松之上,三日而去。宣和元年,改寿祺。
《南岳总胜集》南宋初年人集订。此人既无姓名且为纯阳弟子,以当八仙中的跛仙,无有不合处。此文言遇吕洞宾于君山,可证北宋时人,以吕洞宾为往来岳州、出没洞庭的神仙。于前言可加佐证。其言太平兴国乃元祐后人过分造得早一点,不可确凿信之。
一点不错,到元代,北宋末的刘跛子与南岳的跛仙已捏合了。《续道藏·吕祖志》卷三“跛仙遇道”条,“长沙刘跛仙遇洞宾于君山,得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归隐。(下略)”所谓“功”,或者就是炼形之类,所以元人有《拐仙炼形图》。“李”,可以说是“刘”字的音讹。“岳”及“孔目”竟难知其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