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中心故事,而歌颂自由恋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具体描写宝黛爱情发展过程,他们所处的环境,矛盾斗争和悲剧结局,成为中国爱情小说中最深刻动人的一部。
书中主角贾宝玉是正面人物,作者通过贾宝玉的形象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和对于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强烈反抗。贾宝玉的形象是鲜明的。
作者开始描写宝玉用两首《西江月》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表面看,似乎批判。胡适认为作者在深自忏悔,其实完全误看。这是似贬实褒的笔法。宝玉有文才,腹内并不草莽。所谓“草莽”,不过说他不喜欢谈经济文章,不喜欢作八股文而已。“不通庶务”,指不治生产,像贾琏那样才是庶务人才。宝玉反对做忠臣,认为“文死谏,武死战”都是强为邀名的事,所以于国无望。他不愿做孝子顺孙、兴家立业,就是不愿守家产,或者加紧剥削,所以于家无望。词云“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本来他虽出身于纨绔膏粱而性格不同,根本就厌恶纨绔与膏粱的生活。《儒林外史》借别人骂杜少卿作为不肖子弟的榜样而赞美杜少卿这个人物。曹雪芹的用笔也相同。吴敬梓又借另一人来反驳这句话,以明示作者的倾向性,曹雪芹没有反驳,用笔更为含蓄。
读者可以自己体会。没有一个《红楼梦》的读者不同情宝玉,而认为宝玉是花花公子,是腹内草莽,是不肖子孙的。
曹雪芹在写小说。每部小说都有倾向性,都包含有道德教训。《红楼梦》的倾向性是反封建的,可是他也用些封建道德的教训作为烟幕,以免不利于众口。他在歌颂贾宝玉,而不是在批判贾宝玉。曹雪芹本人的思想感情是和贾宝玉一致的,不过他本人的经验不完全与贾宝玉相同。曹雪芹本人是诗人、画家、狂放之士,崇拜陶潜、阮籍、嵇康、刘伶、倪云林、唐伯虎等。贾宝玉的身内也有诗人、画家这些人的性格。在第二回中,借贾雨村的话说明:天地间有正气,有邪气。秉正气而生者,如尧、舜、文、武、周、孔之类;秉邪气而生者,如桀、纣、王莽、曹操、安禄山、秦桧之类。另有秀气逸出,非正非邪,其邪正两气是矛盾冲突的。人秉此灵秀逸出之气而生的,则其聪俊灵秀之气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偶生于薄祚寒门,必为奇优名娼,并举陶潜、阮籍、嵇康、刘伶、倪云林、唐伯虎、文君、薛涛、李龟年、黄幡绰等,谓“此皆异地则同之人也”。(正邪两气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正反人物。逸秀之气是封建社会的浪子,他逃出封建统治,饱含反抗性。)
曹雪芹自己是逸士高人,而贾宝玉则生于富贵之家,为情痴、情种。两人表现不同,而性格则一。
陶潜、阮籍、嵇康等是不见容于封建礼教之世者。贾宝玉也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逆子,一个浪子。他的思想是开朗的、解放的,和封建秩序、封建礼教是不相容的。生在封建礼教压力很严重的家庭里便变成这样一个在家人心目中不可理解、如痴如呆的人。
他的痴情和乖僻,首先表现在他喜欢接近女孩子,说女子是水做的,男子是泥做的,男人恶浊。这是他在孩童时代对于女性的爱好的天真的表现。他经过一个泛爱女性的阶段,慢慢发展为对黛玉的专情。这是很合理的、近乎人情的。
宝黛两人的爱情有它的基础:
(1)先天的
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天上因缘,还泪的情债。还泪的思想很奇(在封建时代,女性是被压迫的,因而敏感的人容易多愁善感),因而在人世间有一见倾心的情景。书中描写宝、黛初见时彼此都好像是见过的一般,有夙缘。
一见倾心,一见钟情,是中世纪浪漫文学中常见的母题。
三生因缘,夙缘。
《西厢记》《牡丹亭》都有一见倾心和梦里因缘的观念,这是《红楼梦》接受传统的爱情哲学的思想,这是文学持久于传统影响的表现。但是《红楼梦》深进一步的写法是天定夙缘并不能在人世间得到圆满的结果,木石前盟为金玉良缘所夺,而金玉之缘实在是人为的,不是先天的。《红楼梦》接受传统而不庸俗。
(2)后天的
先天的因缘是唯心的爱情观,后天的才合乎唯物的思想,合乎人情。《红楼梦》书中写宝黛爱情的生长经过几个阶段:①两小无猜。因为是姑表兄妹,从小在一起生活着,因为贾母所钟爱,自然发生天真而纯洁的不可分离的感情,为后来的宝钗所不易离间的。②渐进为青春期的爱情。借同看《会真记》、黛玉听《牡丹亭》曲子的描写,表现青年男女情爱的生长。③思想相同。宝玉是个人自由主义的思想,反对庸俗,反对功利主义,不喜欢八股文、科举、和士大夫交际。黛玉也是重性灵、任性率真的人,两人情投意合。表现在第三十二回,宝钗、湘云都曾劝过宝玉留意经济学问,宝钗大概是成心要说些大道理的话,湘云不过是开玩笑无可无不可的,唯有黛玉从来不说这些话,她是能够欣赏宝玉的顽皮性格的。宝玉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④互相怜惜。黛玉多愁善感,由于她早年失去母亲,以后又失去父亲,寄居在亲戚家里,孤苦伶仃。宝玉对她有极大的同情心(宝钗是有母亲的)。宝玉对黛玉的身体屡屡关心。黛玉在宝玉被打后的慰问,两个眼睛肿得如桃儿一般,满面泪光。黛玉待人好处,不在表面上,例如贾政回来,要问宝玉功课,黛玉摹仿宝玉笔迹替他写了许多字偷偷送给他,让他可以混过去,即是一例。怜惜也是爱情的一种。黛玉以争取宝玉的感情为唯一的安慰,而宝玉也只有黛玉是知己。⑤心心相印,互相了解。例如黛玉偷听到宝玉说林姑娘决不说那些混账话,便知宝玉确乎是个知己。宝玉挨打后命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果然黛玉并不恼,反而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这些地方,写儿女私情,细腻之至,入情入理,也是所谓痴情,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八十二回写黛玉听了薛姨妈派来的婆子几句混话,说“怨不得我们太太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原来真是天仙似的”,以后做了一个梦,梦中听说他父亲升了湖北粮道,娶了继母,继母作主,把黛玉许了亲,有人来接回南方去。黛玉着慌,急求贾母,贾母不管,黛玉跪下去哭求留在贾府,不要回南,贾母始终不理。忽然见到宝玉,宝玉道:“我说叫你住下。你不信我的话,你就瞧瞧我的心。”说着,就拿着一把小尖刀子,往胸口上一划,只见鲜血直流。同时,宝玉梦中也觉得剜空了心,醒来觉得心疼。另外第九十六回“泄机关颦儿迷本性”,写宝玉失玉后疯癫,同时,黛玉听见傻大姐的话,知道宝玉定亲,迷了本性,来找宝玉,两人相对傻笑,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这两段文字是高鹗续写的,努力借梦、借疯癫写情爱,但毕竟太露骨,非雪芹笔墨。
所以,思想上的接近,精神上的契合,为宝黛爱情的基础。《红楼梦》对于爱情这一题材的处理比之《西厢记》《牡丹亭》来得深刻。
宝玉开始有泛爱女性的倾向,而他的感情是天真的,既非好色,也并无婚姻主张(他开始有一种乖僻的思想,认为女子不宜出嫁)。在广泛用情上,他慢慢觉悟到“各人得各人的眼泪”与“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思想。这是宝玉的进步。对于黛玉有专挚的唯一的感情了。《红楼梦》写得很细,读者自可领会。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宝玉、黛玉都是任性的人,性灵,不俗,不依附封建势力的。两人都不自由。黛玉是寄居的闺女,她不便自己表达情意,是听人选择的,自己不能有所主张;宝玉也不自由,首先他对黛玉之爱,就遭到袭人的反对。他怕袭人,送手帕特地差晴雯,就可以明白。
宝钗的为人大不相同,表面上很稳重、大方,内里深谋远虑,用种种手腕取得一般人的好感。她笼络袭人,笼络凤姐、王夫人等。滴翠亭扑蝶一幕,嫁祸于人。笼络湘云,甚至笼络黛玉。最重要的是她有母亲。姨表虽不如姑表的亲近,但是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黛玉父母双亡、孤立无助。由于薛姨妈的活动,取得了王夫人、凤姐的支持,最后又取得贾母的支持(贾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在大众目光中认为宝钗有贤惠媳妇的资格,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贾政、王夫人虚伪、糊涂,维持礼教,抹杀真诚的爱情,不允许私情。贾母虽多少还抱有一点自由主义思想,黛玉早先也得她的疼爱,但是为宝玉打算,为贾府实际利益打算,终于不肯成就宝、黛的婚姻,生生地拆开他们。而且还应看到,贾母虽然有很高的威信,但是宝玉的亲事,王夫人和凤姐是可以左右的。黛玉虽然很好,而且也是至亲,但是她的性格和王夫人、凤姐的作风大不相同。她的心直口快,甚至也为袭人所忌。袭人也做了不少功夫,排斥黛玉,帮助宝钗。袭人不能与黛玉合,东风不压西风,西风要压东风,有点怕黛玉。实际上黛玉不过口头厉害,宝钗更为阴险。所以宝钗成功之后,袭人不能不外嫁的。
宝玉用情,起初是泛爱主义,崇拜女性、体贴女性,公子哥儿的性格,精致的淘气,后来有了觉悟,懂得专情。他屡次表示心迹,教黛玉放心,从多情到专情。宝钗也很美,但他认为是别人家的人,不是自己的配偶,心中不觉得很亲近的。多情的人,所谓意**,虽然对于女性没有什么恶意,但是婚姻制度下,多贪女性的好感,对人对己是无益的,走不上正轨。
女性固然也喜欢大家所认为好的人,但是她们是要求专情的。小红、彩霞、龄官等可以为例。她们都觉得宝玉好,但是没有份儿,宁可专情于别人。
宝玉思想上有矛盾,他觉得女性不出嫁是可爱的,嫁人以后女子便变坏了,没有诗意。宝玉爱美、爱真,但是,婚姻制度是人为的,是人合不是天合,“天作之合”不过说说而已。这也是人生的矛盾。
《红楼梦》深刻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内部矛盾,明争暗斗的局势。《红楼梦》描写了封建大家庭的婚姻问题的复杂性。
宝黛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自由恋爱与家长制的封建势力的矛盾。不单是爱情与礼教的冲突,乃是新的思想与真诚的感情与整套封建制度、封建秩序的冲突。是新旧的斗争,性灵与功利的斗争,真与伪的斗争,美好与丑恶的斗争,善良与奸邪的斗争。《红楼梦》写出了这个大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家庭的罪恶与残酷。
黛玉是被封建势力折磨而死的、侵蚀而死的。不过薛宝钗也没有成功,结果是宝玉愤而出走(第一一九回,宝玉仰面大笑道:走了,走了!不用胡闹了,完了事了!)这是自由意志的最后胜利,是对于封建势力坚强不屈的反抗。宝玉脱离了这个封建社会,与他们割断关系,精神是积极的。此后出家也好,不出家也好,成仙成佛,不过是传说,是虚写,非现实的事。总之,他走向了自由,走向光明。
黛玉虽然失败,但她是成功的。我们想象如果她做了宝二奶奶,做了王夫人的媳妇,也无聊。“质本洁来还洁去”,保存了纯洁的本质,维持了理想的爱情。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和恋人贝雅特丽齐虽然没有结婚,但始终保持着对她的精神上的纯真的热烈的爱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