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是没能力,而是没朋友(1 / 1)

唤醒自己 达叔 1012 字 1个月前

一、三伯

我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真正厉害的大作家往往都是生活在小地方,比如山东高密的莫言、山西阳泉的刘慈欣等。

为什么?

这篇文章给出的解释是,小地方的人际关系比较固化、微妙、幽微,能够长期、固定地观察很多人的变化。

我也不知道这个解释对不对,但通过对自己熟悉的苏北、闽南两个小地方的仔细观察,发现的确可以总结出很多道理。

比如,我父亲特别喜欢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打交道。一旦这个人变得有成就了,他就不和对方来往了。

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套路,是在找自己的存在感,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就是要和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一起玩。

结果,他一辈子没有太大起色。

而我三伯是另一个类型,他身边的好友都是村子里做生意的,都是有生意头脑的聪明人。

即使三伯一度破产,也坚决不和不思进取的人一起玩。即使吃点苦头,也要挤进优秀的人的圈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三伯破产之后很快重新崛起,在厦门买了两套房,在村子里盖了5层楼。

亲戚于我们而言是被动选择,但朋友是我们自己选的,无论好坏,都怨不得别人。

朋友仅次于配偶,很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

你朋友的优秀程度和数量,就是你的杠杆和力量。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如何分配,分配给谁,和谁一起玩,和谁一起做事,基本上决定了你的人生上限。

有的人就是个黑洞,不停地吞噬你、消耗你;而有的人是一个太阳,永远给你温暖,给你能量。

前者,但凡靠近他,他就能毁了你一整天的好心情,消解你所有的斗志。

后者,你哪怕只是看着他不说话,也能心潮澎湃,重新捡起武器,向他学习,和他一起战斗。

你有没有后者这样的朋友?

二、朋友

很多人对朋友的定义,就是吃吃喝喝、经常一起玩的家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甚至是亵渎。

友情,指的是志同道合、情意相投,有忠义、互助的成分在里面。

按照这个理解,以我为例,我有很多朋友至今都没有见过,但惺惺相惜,互惠互助。

两年前,上海一个燥热的下午,某地的销售员和经销商都给我打电话,说销量最大的客户被卖给了另一个集团。

那个集团的采购员说从浙江那边以更低的价格拿到了同样的产品,要求我们降价,否则就换掉我们。

我问见到对方没有。

两个人都说没见到,对方也不见面,只发了个邮件,让我们重新报价。

经销商跟这个客户每年的生意大概在600万元,要是不合作了,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

我和老板汇报了一下,让他在浙江打听一下对方拿到的是什么价格,然后做两个应对方案。

过了两天,我被该集团的采购员拉出去吃饭,说介绍个朋友给我。

三个人落座后开始相互寒暄。

那个刚认识的人突然感慨,刚来上海,因为买了个医院,在重新梳理价格,很头疼,有几个公司特别过分,占比非常高。

我立马警觉起来,问了一声:“你说的是某某医院吗?”

对方把筷子放下问:“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咱们换个名片,重新正式认识一下。”拿起名片一看,我们两个人都乐了,不是冤家不聚头。

我在找他,他也在想怎么和我们谈价格,之前所谓的拿到更低的价格,也是虚晃一枪,诈我们的。

这个采购员,一看就是老手。

第二天,我带着销售员和经销商老板去对方办公室拜访。双方把能接受的方案梳理了一遍,重新报了个价,顺利签约。

一直到现在,这个几百万元的生意还是我们的。

我做了这么多年业务,这类故事见得太多了。

很多生意能够成交,不是因为你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对方和你是朋友。

你能力强,和对方有什么关系?

所以,很多人做业务、做生意、获取财富,努力的方向都是错的。

你拼命提高能力,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对方可能根本就不需要。

把自己感动得要死,结果没人付钱,没人买单。

三、联结

某天,妻子问我:“你在自媒体上写了这么多文章,有什么感想?”

我说:“你别看我零零散散写了近百万字,其实每个板块,都有一个底层逻辑、一个大的框架。比如,Alphagirl、挨踢牛魔王、朱红之泪等,写了上百万字,说的就是要增加负债,对抗通胀,构建以房贷为核心的资产包。

“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一句话——赶紧买房子。你说说,医疗系列,我写了近20万字,费了半天劲儿,在说什么?”

妻子想了半天,直摇头。

我说:“所有的絮絮叨叨,都在说一件事:我需要的人是谁,他需要什么,为什么是我。很多找我的人有能力、有阅历、有精力,甚至也有资金,但是缺一个变现的工具,或者缺一个变现效率更高的工具。我就是给他们送工具的人。为了送出这个工具,解决‘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才有了这么多的文章。”

妻子问:“那到目前为止,有效吗?”

我说:“有效,非常有效。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数量即正义,只要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总能筛选出特别优质的合作者。如果效果不够好,那就是读者的数量不够多,联结的朋友还不够多,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