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为匮乏感让你失去远见(1 / 1)

唤醒自己 达叔 1656 字 1个月前

一、远见

茶歇的时候,我和老板聊天。

老板说要和我分享两件事。

我说好。

老板说:“你在文章里写道,只有名医,没有名医院,这个论断很超前。让有实力的医生树立个人品牌,打造IP。信你话的医生,以后都会有成就。”

我有点不好意思,被真正的文化人夸几句还是很害羞的。

随后,老板又和我说:“我再和你分享第二件事。我在中欧商学院上课,课上有一个商业模型大赛,我们那组输得很惨,全面溃败。”

我一脸不解地问:“有你在,还能输得很惨?”

老板说:“少拍马屁。上完课,我回家后,复盘为什么失败了。

“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有个别组员的思考力和表达力特别强,像你这样的,特别容易主导讨论的方向。

“他们观点新颖、论述全面,大家很容易跟着他们走,短期内效果也很好。背后没有强大的数据支撑,纯靠**,抓住了一个机会,短期内生意可以暴涨。

“但是一两年之后,商业模型就崩溃了,这就是你说过的‘主航道’的问题。主航道选错了,不仅做不大,还容易崩盘,大起大落。

“我们这组,就是基本数据没弄扎实,光凭想象力和主观判断,输得心服口服。”

老板说完问我:“你听懂了吗?以后说话、做事要严谨一点,理论和数据做得扎实一些,不能只靠**和想象力。”

周一上班,刚坐下没多久,就被领导绕着弯子批评了。我挠挠头,有点郁闷。

但是,他说的对不对?很可能是对的。因为匮乏感强烈的人没有远见。

这一点,我和老板对比一下,就非常明显。

我家里是种地的,小时候家里穷,我对赚钱充满欲望,杀伐果断。

老板家里是做生意的,他小时候什么都不缺,对钱没什么概念,一生都冷静理性。

他经常看着我说:“你晚年折腾不动了,肯定没有我幸福。”

很多人觉得自己穷一点无所谓。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贫穷是一种慢性毒药,某种程度上,它在很多方面带来的匮乏感会折磨孩子的一生。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多赚点钱比较好。

二、选一个有钱人

记者问巴菲特:“你年纪这么大了,以后你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交给谁?你对继任者有什么要求?”

巴菲特说,要求有很多,但首先他得是一个有钱人,他不能为了赚钱才接手这家公司。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我一边乐,一边觉得有道理,老爷子的境界就是高。

结果,在现实中,我很快被老板**了一把。

那些远在天边的故事和道理,你第一次听的时候,可能就图一乐,但如果不好好想一下,可能没过多久就会挨一巴掌。

三、80年

某天,一位老师给我们做培训。这位老师一个月前采访我,跟我梳理了一下培训的目的和预期。

我对很多公司的培训都没抱太大期望,尤其是渠道培训。这玩意儿有什么好讲的?

但是,今天这位老师讲得很精彩,我在会场后面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样的事,我每年都在做。你要是让我来做培训,我也能讲出这些东西,但是我有很强的攻击性。

这位老师讲得很中肯,很有理论高度。无论谁来听,这些道理都能放在桌面上讲。

这才是真正的牛。

他的公司名字,我就不说了,北欧的,号称在全球做得最大的,成立八十多年了。

我转过脸来,小声和老板说:“八十多年了,他们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饭都吃不饱,他们就开始做培训赚钱了?”

老板一脸正经地说:“很多人是想象不出来一个人一张嘴,讲一天拿几万元的。”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设备和耗材能赚钱,软件很难卖上钱,售后服务很难卖上钱?

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一台高端机器坏了,请工程师来修。工程师在机器旁边鼓捣了半天,拿粉笔画了一条线,说这里打开搞一下就好了。收费1万元。

一群人惊呼,用粉笔画一横就赚1万元,这也太黑了吧?

工程师说,粉笔画一横,只值1元,知道在哪里画这一横,值9999元。

绝大部分客户至今还是只愿意为实物、为看得见及摸得着的东西付费。

他们觉得,那里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人力、优质服务等都是应该免费的,这些智力因素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值钱。

不就是动动嘴皮子吗?不就是在电脑上敲几下代码吗?有什么成本?最多请你吃顿饭。

很多人觉得你也没干什么,也没什么成本,就看了一眼,说了两句。他们永远不知道,为了看这一眼、说这两句, 我们在板凳上坐了十几年,学了十几年。为了不说错, 我们还得经常抱着书本三天两头学一遍。

这个成本,有人看得到吗?很多人看不到。

有人问我:“你的意思是成本高,就要卖得贵吗?”当然不是。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成本高,不一定卖得贵。没人买,没有需求,才是最痛苦的。你满腹经纶,文韬武略,讲得再好,不好意思,我不需要,我还要省钱买好吃的呢。这才是让人崩溃的。

我感慨的是,为什么在八十多年前,欧洲就有人愿意为咨询公司付费,还是高价付费——为思想付费,是一种很顶尖的思维。

当中国开始出现知识付费时,就是中国开始走向强盛的时代。

四、20年

这位讲师是香港人,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是现在公司的合伙人兼销售总监。

他说自己从1985年开始从香港来内地做业务,之前在通用电气公司,2000年加入现在的公司,做培训做了20年。

我对所有能坚持做一件事的人都充满敬佩。

我转过头对老板说:“20年啊,这是什么概念?”

20年前,我们工作的公司(外资企业)在中国还没成立,整个医疗市场风起云涌,结果这位老师不做医疗,而是去做培训。

老板说:“你没发现,他在台下是一个状态,站在台上是另一个状态吗?他骨子里应该是真的很热爱这份工作,否则外面机会那么多,**那么多,他坚持不了那么久。”

不单纯从赚钱的角度,而从热爱的角度看,可能真的是这样。

人这一生,要是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顺手还能把钱赚了,还是挺幸福的。

但是,怎么才能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呢?要多尝试,涉猎广泛一点。

比如我是一个音乐盲,音乐方面什么都不懂,还五音不全,唱歌跑调。但我无意间听到了大提琴的演奏,觉得太好听了,从此彻底沦陷。

你问一个人一生中最爱喝什么?

如果他一辈子落魄,就只喝过白开水,他会告诉你,他最爱喝凉白开。这是不可信的。

如果白酒、葡萄酒、可乐、雪碧、美年达等他全都喝过,然后他告诉你,他最爱喝矿泉水。如果他没撒谎的话,那就是真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的事。很多父母,出于种种原因,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多尝试一些东西,多开眼界,导致孩子悠悠****好多年,偶然之间才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发现了自己的天赋。

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爱好和天赋时,已经太晚了。这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幸福的。

五、复利和积累

某一天,遇到了好几个人,和我谈起身边的朋友,原来做设备的赚快钱,今年的市场预算被新冠肺炎疫情折腾完了,未来两三年,营收要下降很多,要开天窗了。

有个人问我是做什么的。

我告诉他是做某个产品的。

他感慨地说,这个产品,他之前也做过,装过三四台,没坚持下来,放弃了。

我说,这个产品在装30台之前,是感受不到赚钱的,但30台之后,像印钞机一样。

他说他懂这个道理。

但是为什么坚持不了?因为短期内赚不到钱。

公司要发展,员工要养活,只能什么赚钱就做什么,顾不了那么长远。

我把全国做得非常好的经销商明细拉出来一看,发现它们普遍有一个特点——坚持了十几年。

我问过很多老板,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

有的老板说,当时没钱,拿不到别的代理,只能卖这个。

有的老板说,原来在医院工作,刚出来做,胆子小,商务上很保守,做不了别的,只能做这个。

只有一个老板拍着胸脯说:“我是做价值投资的。这个细分市场壁垒高,竞争小,利润空间很不错,值得长期做。”

这让我想到,同样是买房子,有人是被老婆逼着买的,有人是被父母逼着买的,有人是为了孩子买的。也有人是研究了各种数据、各种投资流派之后才买的。

同样是买,同样是赚钱,但底层逻辑不一样,决定了你能坚持负债多久,能享受多久。而面对债务的态度,匮乏感又会折磨你,让你没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