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心愿,人与人之间不肯能不存在摩擦。企业员工、上下级之间产生矛盾,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慢慢沉寂,积成火山,一朝喷发。不但影响工作,甚至有可能影响管理者的位置。所以,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们必须掌握“和事佬”的本领,将那些矛盾由大化小,由小化无,使组织内部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气氛。
协调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新经理人主要要了解如下几种:
1.会议协调
为了保证企业内外各不相同的部门之间,在技术力量、财政力量、贸易力量等方面达到平衡,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力量的集中,使各部门在统一目标下自觉合作,必须经常开好各类协调会议,这也是发挥集体力量、鼓舞士气的一种重要方法,会议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信息交流会议。这是一种典型的专业人员的会议,通过交流各个不同部门的工作状况和业务信息,使大家减少会后在工作之间可能发生的问题。
(2)表明态度会议。这是一种商讨、决定问题的会议。与会者对上级决定的政策、方案、规划和下达的任务表明态度、感觉和意见,对以往类似问题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意见,这种会议对于沟通上下级之间感情、密切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3)解决问题会议。这是会同有关人员共同讨论解决某项专题的会议,目的是使与会人员能够统一思想,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4)培训会议。旨在传达指令并增进了解,从事训练,并对即将执行的政策、计划、方案、程序进行解释。这是动员发动和统一行动的会议。
2.现场协调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协调方式。把有关人员带到问题的现场,请当事人自己讲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允许有关部门提要求。使当事人有一种“压力感”,感到自己部门确实没有做好工作。使其他部门也愿意“帮一把”,或出些点子,这样有利于统一认识,使问题尽快解决。对于一些“扯皮太久”、群众意见大的问题,就可以采取现场协调方式来解决问题。
3.结构协调
就是通过调整组织机构、完善职责分工等办法来进行协调。对待那些处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结合部”的问题,以及诸如由于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所造成的问题,应当采取结构协调的措施。“结合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协同型”问题,这是一种“三不管”的问题,就是有关的各部门都有责任,又都无全部责任,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分工和协作关系的明确共同努力完成;另一种是“传递型”问题,它需要协调的是上下工序和管理业务流程中的业务衔接问题。可以通过把问题划给联系最密切的部门去解决,并相应扩大其职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