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标本的小燕子(1 / 1)

途中的风景 张玉清 1322 字 1个月前

张玉清

这篇作品最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让我们继续设想这个故事之外的发展:当小姑娘长大以后,她总会有一天要明白“做成了标本它就永远不会死了”不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办公室窗前的屋檐上挂起一个小鸟笼,里面关着一只小燕子。

小燕子在笼子里喳喳地叫着,用它尖尖的嘴巴啄着竹签儿做成的笼子,扑腾着翅膀想飞出去。一个小姑娘畏畏缩缩地走过来,她看上去才七八岁,咬着手指头,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那只小燕子。

他走出去,小姑娘却跑开了。

这只小燕子是他抓来的,过两天他要把它做成标本。他是这学校新来的生物教师。

下课的时候,小姑娘又来了。他不出去了,只站在窗前隔着玻璃望着她。小姑娘看了看他,没有跑。

这时候,小燕子已经不再闹。它疲倦了,缩着翅膀闭着眼睛卧在笼底。

小姑娘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小燕子,她想看它睁开眼睛。可是过了好一会儿,小燕子仍在紧闭着眼睛,连眨都没眨一下。

她不安地望着他,小声问:“它死了吗?”

“没有。它累了,也饿了。”

再下课的时候,小姑娘没有来。她再来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

“跳上去,跳上去。”小姑娘手里托着三只小蚂蚱向着高高的鸟笼举着,可是小蚂蚱却从她手上跳到地下,四散蹦开。

她费了好大劲才逮回它们。

他出去,把鸟笼摘下来递给她。

小姑娘冲他甜甜地一笑,接过鸟笼放在地上。她蹲下身子,捧着小蚂蚱送到小燕子嘴边,小燕子却看也不看扭过脸去。

“它怎么不吃?它不是饿了吗?”她仰起脸问他,一脸困惑的神色。

“它不愿吃。天黑了,快回家吧。”他把鸟笼重新挂起来。

小姑娘慢慢地走了,不时回头看着。走到一片草地跟前的时候,她轻轻地把小蚂蚱放到草丛里了。

第二天,小姑娘很早就来了。她趴在门边,露着半个脸往里看着他。

“有什么事儿吗?”他放下手里的作业本走出来。

“我知道它为什么不愿吃饭了。它生气了,它不愿关在笼子里。妈妈说的。”小姑娘仰起小脸又看了看他,说。

“哦。”他点了下头,想回去了。可看看小姑娘,她似乎还有话说,他就没有动。

停了一下,小姑娘说话了,声音很细小,像是有些犹豫:“您……您能放了它吗?”

“放了它?”他一愣。

“要不它会死的。”小姑娘眼里噙了泪。

他的心一动。他觉得有些无法拒绝小姑娘的要求了,一时竟不知该怎样回答她。他蹲下,拉住小姑娘的手,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要用它做标本。”

“杀死它吗?”小姑娘的手一抖,接着猛地抽出来。一滴大大的泪珠从她眼里滚落。

他低下头,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做成了标本,它就永远不会死了。”他不知道小姑娘是否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他这样安慰她。

“真的?”小姑娘不知是理解了还是相信了。

小燕子在笼子里来回走动,瞪着一双眼睛焦躁地叫着。

“你不用发愁了。”小姑娘望着它,对它说。

做标本的时候他格外小心,尽量不损坏小燕子的外形。小燕子站在标本架上的时候一根羽毛也没掉,看去像活的一样。为了使它更像些,他仍然把它放进了笼子里。然后,他把它放到生物活动室。

第二天,他惊奇地发现,笼子里——那做成标本的小燕子面前,端端正正地放着两只玩具塑料杯。

那是两只小小的杯子,一只小杯子里放了几粒大米,另一只小杯子里盛着一满下清水,那水碧清碧清的,晶莹透亮。

作家与你牵手阅读:

这篇作品的亮点在主题上。用1200字这么短的篇幅叙述了一个生活中确实能够发生的很小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小得即使它真的发生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足轻重。

但就是这个小故事,却完成了一次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和追问。这个追问不是表面化的,而是深层次的,并且没有显见的结论。这是一个我们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命题,但这个命题永远无解,它不是生活中明显的道理。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在人类面前,确实有一些永远无解的命题,比如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宇宙究竟有没有“第一推动力”,等等。具体到这个小小的故事里,小姑娘出于对小燕子的爱护而要求放了它,而生物老师则必须用它做标本——也就是用小燕子的生命为人类做出某种服务。在文中,生物老师说“做成了标本,它就永远不会死了”,而小姑娘也“不知是理解了还是相信了”。从表面上看,这篇作品的主题就是这个:做成了标本小燕子就永远不会死了。

但生物老师的这种回答,不是颠扑不破的道理!这篇作品最深层次的价值不在这里,也不在于结尾那一小杯大米和一小杯清水。

这篇作品最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让我们继续设想这个故事之外的发展:当小姑娘长大以后,她总会有一天要明白“做成了标本它就永远不会死了”不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然后她就仍然会不停的思索和追问:当年那只可怜可爱的小燕子,究竟是应该放了它,还是把它做成标本?这会是她终生的思考和追问,尽管她仍然永远不会有答案,这永远是一个无解的命题,但也正因为无解,她也才会终生思索,而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和追问中,她的心灵里对于生命——包括人类自己的生命和人类之外所有的生命,将会越来越尊重和敬畏!

而每一个读到这篇作品,对它理解被它打动的读者,也都会像故事里那个善良纯真的小姑娘那样,在内心深处,对于这个有关生命的无解的命题终生的思索和追问,并在这思索和追问中唤起对于包括人类自己和人类之外所有的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我想这才是,这篇作品的意义所在。

这篇《做成标本的小燕子》,是我发表作品的处女作,它写于1985年春天,发表于《小溪流》1986年第一期。那时我在小学教书,教小学三年级。这篇作品确实是在我当时思索生命的意义时产生的灵感,并且从那时起这样的思索便没有中断。之后我写出的触动生命意义的作品还有《永恒的生命》、《地下室里的猫》。

有一点需要说明,当初我写这篇作品的时候所要反映的主题就是“做成了标本,它就永远不会死了”,这源于理智,我认为未成年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有爱心,成年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有理智。但是后来时间越长,我越觉得这个道理不是颠扑不破,我越来越觉得当小姑娘长大了以后,她的心里对此会有更多的质疑,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心中的质疑越多,我们的思考就会越有意义!

读者可以看出来,我在2010年写出的《地下室里的猫》里面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和《做成标本的小燕子》一脉相承。从精神意义上说,我就是《做成标本的小燕子》里面那个小姑娘,为了一只可爱可怜的小燕子,永远的思索着。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