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因米兰大教堂驰名世界。这座教堂远远望去如同一片尖塔森林,乳白色的大理石在阳光的照耀下徐徐生辉。阿尔卑斯山在教堂的背景上和教堂不分高下,交相辉映。教堂位于巍峨之外,更增加了几分庄严和神圣。尖塔共计135座,塔上的雕像共有3615个,都和真人般大小。这座大教堂长168米,宽59米,四排柱子分开了一座宏伟大厅,每根柱子高约26米,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柱子每根高约40米,直径达10米,由大块的花岗石叠砌而成,外包大理石。所有柱头上都有小龛,里面是工艺精美的雕像。
林徽因指点着教堂的环形花窗对梁思成说:“你看这玫瑰形的窗子多么神奇啊,它就像《圣经》中描述的永恒的玫瑰,但丁的诗中也说,玫瑰象征着极乐的灵魂,在上帝身旁不断地放出芬芳,歌颂上帝。”
梁思成赞同地说:“那玫瑰的叶子,一定是代表信徒们得救的心灵。”当地的向导说:“难怪看过这个教堂的人都说,这个玫瑰窗是傻子的《圣经》,因为它以象征和隐喻的语言说出了基督的基本精神。你们再看看那柱子上的雕刻——”那向导用手指向柱子,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目光也朝着那个方向望了去,那些作品故意雕刻得参差不齐,而且没有雕刻神像,取而代之的是做弥撒的狼,对鸡、鸭传道的护理,或长着驴耳朵的神父等。他们觉得这些雕刻反映的是中世纪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教会文化的不满,是对宗教神权、禁欲主义的反讽。
随后他们又去了水城威尼斯,它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东北隅,建在118个小岛上,最外层是沙堤,将这座城市和亚得里亚海隔开,穿过全城大运河,看起来像个反写的“S”,这段河道就是大街。
林徽因和梁思成乘着小船,在花团锦簇的河道上游弋着,两岸耸立着罗马时期的建筑。他们一直乘船游到威尼斯的中心——圣马可广场,拿破仑曾将这里称作最漂亮的客厅。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巷穿过东北角门,终于到达了宽阔的广场。这里的建筑非常别致,尖端高耸,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蜿蜒绵长的券廊,将高低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的建筑统一在一起,看起来和谐并有美感。广场内栖息着一群鸽子,它们肆无忌惮地在游人身旁啄食。
广场正面是圣马可教堂,建于十一世纪,最初是拜占庭式,十四世纪加上了哥特式拱门装饰,十七世纪加上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栏杆,融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教堂西南是一座高100米,半面方形的钟塔,建于九世纪,十四世纪重建,十六世纪初于塔顶建了一座天使像。教堂左前方是一座十五世纪钟楼,楼顶是座巨钟,钟的两旁是两个铜铸敲钟人。
夜晚的威尼斯分外迷人,歌女们穿着漂亮的彩衣在歌船上唱起了佩特拉克的《罗拉的面纱》,林徽因被这美妙的歌声迷住,她不禁冲着身旁的梁思成称赞道:“思成,你听这歌声多美,威尼斯的夜景让我想起了中国的秦淮河,桨声灯影里,歌女们怀抱着琵琶,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威尼斯待了两天,两个人乘车去了意大利首府罗马,他们刚到罗马就结识了一个名叫塔诺西的姑娘,他是个大学建筑系三年级的学生,满头的金发,蓝宝石般的眼睛散发着纯情的光芒。塔诺西会讲英语,他听说林徽因和梁思成正在考察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毛遂自荐给他们当向导。
两人从塔诺西的口中得知,罗马是拜占庭的故地,不了解拜占庭就不了解文艺复兴。在中国的南北朝分裂时期,罗马帝国分裂,奴隶制处在消亡时期,每个民族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建筑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骄傲也正在于此。
对于塔诺西的见解,林徽因是非常欣赏的。梁思成坚持从拜占庭艺术之前的建筑看起,这个建议得到了塔诺西的响应,他们决定先到庞贝古城遗址和古罗马角斗场。于是,三人驱车前往那不勒苏威火山。塔诺西在车上一个劲儿地对两人强调:“意大利是一部世界建筑师,你们可得多看看。”
庞贝是一座地下城,公元一世纪时它还非常繁华,有两万五千居民,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1时,沉睡了一千五百年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火山灰吹至罗马和埃及,等到火熄灭之后,庞贝尔城已经被大火吞噬,变成了废墟。
三个人沿着地下城的街道走着,街道笔直而宽广,最宽的地方有十米左右,两旁的建筑用石头垒砌而成,楼层是木屋。塔诺西边走边给他们介绍起店面:鞋店、成衣店、酒馆、银桩……中心广场的阿波罗神庙上仍然留着精美的石柱。很多室内都装饰着壁画,他们在一块石头上发现了年代久远的字迹,塔诺西仔细辨认一会儿后给两人解释了上面的内容“5月13日角斗士和野兽搏斗”。林徽因说:“一座城市壮烈地死去了,可是它却以顽强的精神力量延续下去,它总是带着这种精神语言流传。思成,你说是吗?”梁思成赞同地点了点头。
古罗马角斗场是一个给人以震撼和悲壮的地方,椭圆形的斗兽场就像两个对接的半圆形舞台,柱子与墙体全都用大理石垒砌,高达48.5米,上下共分4层,全部用混凝土、凝灰岩、灰华石建造而成,历经两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却仍然非常坚固。
塔诺西告诉林徽因,这个角斗场能容纳八万名观众,古罗马以武功发迹,这个国家对“武”的推崇也在这座建筑中反映出来了。罗马时代有很多进步的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主要受罗马古建筑影响。他们就在这里欣赏这座宏伟的建筑,一直到夕阳染红了天际。
塔诺西对罗马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她几乎了解每一处的建筑的历史和闪光点。他们几乎走遍了罗马城,看到了卡必多山上的建筑群,马西米府邸和维晋察的圆厅别墅,这些建筑鲜明地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语言与文化形态,体现出建筑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他们一起参观了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卡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建立于十七世纪初,工期历时一百二十年,它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建筑。罗马人的智慧和文明让人着迷,罗马古城如同一幅人类历史进程图,向人类展示着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