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创业,小心“伤仲永”(1 / 1)

王安石在其作品《临川先生文集》中讲述了一个“伤仲永”的故事,故事说五岁大的仲永可以指物作诗,被誉为神童。其父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便不再让仲永接受任何教育,每天都是奔走于乡里之间展现才艺。

多年以后,仲永的神童天赋渐渐消失,所创作出的作品也日渐逊色。又过了几年,仲永就彻底脱离了神童的名号,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又或者说比一般普通人都显得平庸,因为他几乎没接受过正常的教育。

王安石对此评价:仲永的智慧和聪明是与生俱来的财富,这份远胜于他人的天赋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而最终断送在自己的手里。可见,后天的教育是天赋最大的保障。

后天教育对天才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普通人,就更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了。《硅谷热》到底影响了多少90年代的青年才俊,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这个影响的数字在经济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正在以“方”的倍数递增中。

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悲哀,渐渐被毕业即创业的风浪所掩盖,作为一个前辈,周鸿祎不得不对那些即将走出大学校园并准备创业的年轻人发出诚恳的忠告:毕业即创业,小心伤仲永!

也许,周鸿祎一直都徘徊在创业的大门内外,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成为中国青年人最瞻仰的创业典范,清华大学、西安交大……老周的身影和声音频繁出现在大学校园。他以身示例地向学生们证明,没毕业就创业和刚毕业就创业都欠缺火候,很难最终成功,社会同样是一个大课堂,它更现实地将成功和失败展露在世人面前,年轻人都心高气傲,即便在校园里再如何优秀,扔到社会上依然是棋子一枚,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逆流而进。

创业不是有几个好点子,拉上几个合伙人,再懂点技术和营销方法就能游刃有余创办起来的。老周很优秀,上学的时候就是好苗子,深受老师们的欣赏和看好,虽然有点怪,总是出其不备地使用周氏套路,让跟随者捉摸不透,也让竞争伙伴望尘莫及。结果不也是循环于创业、经理人、风险投资、再创业之间吗。周鸿祎不是钟摆,理想与现实更不是钟表,举棋不定很难让初创业的微小公司生存和立足。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周鸿祎见多了那些意气风发的大学毕业生怀揣着理想走进现实的漩涡,最后不得不血本无归地被打回原形。

所有的经营项目都大同小异,路子和点子整好了就可以着手干起来,就比如互联网世界,在周鸿祎这些“前辈”的眼里都是90后的天下。这一代年轻人与老周不同,他们从记事起就开始玩电脑,既是用户也是研发者。他们的聪明不亚于70后的头脑,比上一辈人更精湛的技术技能和创新思维恰恰成为主宰互联网世界的最大筹码。放在王安石的故事里,不就是“仲永”小神童吗?

普通的年轻人如果就这样一直普通下去,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落差和遗憾,但要是“仲永”级别的青年才子,若是未来不能出人头地反而极为普通地过活,是不是有些损失惨重呢?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大学生高达730万,约占中国13亿多人口的6‰。由于就业环境的不理想和90后新生代个性使然,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些“仲永”们在最开始的发展期都很难经营下去,不超过三年,就有六成以上的创业者重新加入打工者浪潮中。

其实,这些拥有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在大学毕业后投身到大企业实际操练几年,待羽翼丰满之后再行创业。焦躁是年轻人固有的障碍,他们很难认识到,很多东西譬如经验、策略都是需要时间沉淀过后才能提炼出精华。一个好产品的研发,首先需要一个好点子和坚定不移做出来的决心,下一步还需要寻求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商品的最终去向是通过交易流入到消费者手中,那么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如何确认能否畅销?

创新是任何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职能,即便当下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一旦未来的某一天开始在消费者视线中暗淡了,产品也就离死亡不远了。做企业就应该时刻心存危机感,逼迫自己不停地奔跑,还不能忽略街边风景忙碌乱跑,时不时地还要在行程中穿插花絮,让这个过程在轻松愉悦气氛中进行下去,只有这样,公司的价值更高地体现出来,员工也能投入满腔热忱,消费者同样时刻保持着对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时间可以验证很多真理,同样也能打磨掉很多价值的光点,把握住时机是重要的,拥有专业的技能和洞悉市场的精神更是产品经久不衰的保障。创业的起步都可以尽可能想象的要多简单有多简单,正如周鸿祎没走出大学校园时两次失败的创业,都是一个人一台电脑,或者几个人几台电脑就搞定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延伸,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力和财力。倘若不能独立承担,就需要有人注资,这也是一个推销和营销的手段。

资金到位后,如何花钱?此时此刻,想必很多初创业的企业家们都已经习惯了拼命地赚钱,轮到如何分配资金花钱时却又显得力不从心。古老的故事警醒着我们: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少钱少物少时,大家凭着一股韧劲干得热火朝天,步入正轨之后往往又会滋生出很多无谓的事端,周鸿祎第二次创业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管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经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不能缺少的资本。这些资本很难在学校中掌握,如果盲目地创业,即便在创业过程中一点点地积累,恐怕到头来也会障碍重重,事倍功半,所以,周鸿祎建议大学生们,大可不必将创业列为毕业季的作业,投身大企业学习社会经验岂不更安全有效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两次创业失败后重返校园的周鸿祎意识到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社会上更没人教你,那就找一家大企业好好学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