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王健林的才能已在军营里逐渐展现。
因为文笔好,部队为了不埋没人才,向上一级申请汇报后,将其调到学院的宣传处当干事。期间,王健林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负责和外面的高校联络,帮助陆军学院里的军士们进行学业深造。
1983年前后,国家为了提高部队军士的文化素质,地方部队与当地的最高学府合作,搞起了党政干部专修训练班,辽宁军区也顺势成立了辽宁大学党政干部专修班。当时全军区上下都对这件事极为重视,由军区部长亲自带队领导专修班的各项进程,另外首长和司令级军官也参与其中。
当年在大连陆军学院,王健林一手抓起了党政干部专修班的工作,他的任务包括:动员学院的军士们报考专修班、与辽宁大学保持联络、接送学校的教授来军营里给军士们上课。如果说,大连陆军学院的党政专修班是个大班级,王健林显然就是班长。
通过不断地学习,王健林不仅在短时间内从一个战友们眼中的“娃娃兵”蜕变成了一名合格的军人,同时也成为一名受到上级赞赏的军官。此后,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从一名参谋、干事被擢升为一名正处级的团职干部。
1982年,王健林28岁,他的人生逐步迈向云端,未来有着更为强劲的发展潜力。他对此不沾沾自喜,从未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此时,由于部队工作的需要,在上级的安排下,他又被任命为部队的某处处长。
在不少人看来,当领导只要懂得如何管理人就可以,王健林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上级的此次任命,无异于又一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因为这一工作与自己之前所从事的工作相比是全新的领域,这无疑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王健林喜欢冒险,热衷于接受挑战,毕竟每一次工作变动,于他而言都是一次挑战。在他看来,只要是工作需要,无论上级安排他做什么,他都会想方设法把这任务圆满完成。索性,他一头扎进工作中,一干就是两年。
在这两年中,王健林一边摸索着工作,一边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逐渐对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为他日后执掌上万人的万达集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当时,王健林这种“频繁”的工作变动,也使他的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拓展,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983年,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里出现了王健林的身影,3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那时的专修班与今天的大学一样,也分有各个专业,大部分战士都选择与军事化管理沾边的专业,为的是以后学以致用。而如经济、工商和文学之类的课程,在当初是地地道道的冷门,几乎没什么人报名。
1986年,王健林成为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属副团职干部。年纪轻轻就走上这个职位,实在罕见。他在管理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整个学院的后勤保障,同时,与政府以及个人打交道也在其职责之内。
张宝纯是王健林在管理处时的领导,他曾回忆,王健林离开部队去政府部门工作,以及后来“下海”经商,其实种种举动早在学院管理处工作时就已显露苗头,只是他当时并没有在意。
在学院宣传部管理党政干部专修班,是王健林迈出兵营的第一步,而管理处的工作,让他接触了更多外面的世界。那时,他的社交能力不断提高,认识的人也更高级,处理的事情也更复杂。
那时的王健林虽然手中“有权”,却一点架子没有,从不得罪人,留给他人的都是好印象,每每有外界人士想与学院联系,他都会尽力安排。或许,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内心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随着能力的逐渐提高,王健林心中的“将军梦”也变得越来越清晰。而当他开始“谋划”如何才能为实现“将军梦”到更广阔的空间学习、发展时,一件考验他的事情悄然来临。此事来得太过突然,王健林根本没有做任何思想准备。
1985年中央军委做出的一项世人瞩目的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员100万,使王健林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如此声势浩大的百万大裁军中,王健林作为一名军人,又会有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