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咖”战士(1 / 1)

1978年,辽宁省大连陆军学院开始招生,当时该学院只招收来自沈阳军区的优秀军官和战士。那一年,王健林以排长的身份被推荐到陆军学院步兵一大队二中队二区队八班。与他一起被推荐来的军官有近千人,按照规定,他们作为年轻的军队干部进入学院进行一年半到两年的学习培训后,可以晋升到连长级别。

陆军学院教师张昌军,后来时常回忆起王健林那批“新生”前来报到时举行的开学典礼的情形:上千人站在操场上,听领导们轮流讲话,谈理想,谈规矩,谈教学培养计划,当然也谈到了毕业后的未来。如果不出意外,王健林等人毕业后,都要回到自己原来所在部队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军衔会升一级,并需把学院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部队的管理上。

在张昌军眼中,王健林比较特立独行,甚至还略微有点调皮。这种感觉在每次上军事课程时都非常明显。军人统一管理以及听从指挥的属性,决定了教师的话仿似“金科玉律”,几乎没人敢反对。可王健林却是个异类,他常常反其道而行,并提出一些让张昌军都瞠目结舌的问题。

一次,张昌军讲军事伪装课,底下的上百位学员都对内容没有异议,只有王健林起来提问:为什么在雪地上伪装要将身上铺满,而不是更简单地直接盖张白床单呢?他就这个问题和张昌军争论,直到张昌军告诉他,雪地反光,但床单色调较暗,如果敌人用紫外线一照射,很容易露出马脚,王健林才接受了老师的观点。

还有一次,张昌军讲在战争中如何用火炮射击敌军坦克的战术。他说,射击时的角度和时机要掌握好,应选择坦克拐弯时出手,并在弯道内侧埋伏好火炮和炸药包,原因是,坦克转弯时,内侧会更大程度地接触地面。

这本无可辩驳,毕竟教材上也是这般书写的。可是,在讨论课上,王健林则提出相反的方法——在弯道外侧伏击坦克也一样可以,并讲出了自己的理由。

张昌军和其他教员们听了王健林的理由,商议了一番,认同了他的观点。甚至在下一年教材改版时,张昌军还特地将王健林的建议写进教材,供以后的学生学习使用。直到2004年陆军学院被撤销,新教材仍在使用。

这两件事,让张昌军在上百位学员中很快记住了王健林,不过更让他印象深刻,并对其刮目相看的是,当时受制于军官培训之实际需要,教师不会面面俱到地把书上的知识都讲出来,不少都是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可王健林觉得,是知识就得吸收,不分轻重。故此,课后他会主动找张昌军为自己解惑答疑。

张昌军后来回忆道:“我当时有点开玩笑地和他说,‘那你晚上7点来我办公室吧,有些知识和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到了晚上7点,王健林真的来了,并且一连持续了几天。”

到了后来,一些难懂的知识点,王健林却能用很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出来,这让张昌军对其进步之速度大为吃惊。

除了善于思考,王健林还给老战友们留下了其他印象,关键词通常包括勤奋、善良,以及喜欢独立思考。

1978年冬天,学院进行单兵进攻科目,具体过程是,每位学员要独立完成朝向动作、指向动作、匍匐前进、穿越障碍等任务。很多学员都完成得不错,可王健林差了许多,有些笨拙,动作也不标准,考核成绩不理想。

王健林的倔脾气上来了,当日中午,别人都去午休了,他找了个教导员在旁协助,反复练习,居然把棉衣都磨破了,肘部也受伤了,还别说,给自己开的这次“小灶”,让他终而取得了“优秀”的考试成绩。

如果说,这件事让人看出了王健林的坚持和不服输,那么他的直属上级陆民杰讲述的故事,则勾勒出一个思维独立、特立独行的王健林。

在一次特别重要的考试中,王健林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唯有战略战术不尽如人意。其实,他这门功课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就在战术定向考试时出了岔子。

陆民杰回忆道:“题目是如果有一场战役,根据给出的山地地形回答,在山的哪一边布兵可能更合适。教案上的正确答案是在左边布兵更恰当,但是王健林做出了相反的答案。根据教案上的规定,这道题王健林算错误。”

然而,陆民杰却注意到,王健林虽然做了错误的回答,可他在考卷的下面分条列出了选择右边布兵的理由,一共列了六条,“仔细看一下,实际上他的理由和分析也都是有道理的”。陆民杰说,作战指挥本来就应该灵活而不拘泥于理论,王健林作为学院的尖子生,肯定知道教案上的答案,“但是他没有死记硬背,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即使这个答案和教案上的标准相悖。”

而王健林的另一位老战友对他的记忆,则停留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季夜晚。

当夜,这名战士拉肚子,身体不适,按照之前规定的轮岗,他的站岗顺序在王健林之后。但是,王健林站完了自己的那班岗,并没有叫醒战友,他一个人又默默地将战友的岗值完,直到下一个战友来替换。后来这名战士说:“这件事王健林一点都没声张,直到现在几乎都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这个未来的民营企业巨匠,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夜里是怎么孤独地连着站了两班岗。”

1979年8月,王健林以优异的成绩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并光荣地留在学院大队任职参谋。那时的王健林,的确是千里挑一的人才,整个学院共有几千名军官训练生,留校的唯有两三人,他便是其中之一,这足以说明一切。

而在任职参谋期间,王健林表现出了自己的文艺气质——写文章和诗歌。

当时,大家在一起闲聊时,王健林总会拿个小本子做记录,用不了几天,他便有作品见诸报端,包括新闻、随笔或者评论,那时的《大连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都成了他的“用笔之地”。当时,沈阳军区独立办了《前进报》,这仿若王健林的“专栏”。

王健林的文艺气质不局限于写文章,写诗、拉二胡也是特长。

王健林很喜欢海子、顾城、亦舒等文学家及其作品,不过,他很有写实情结,所创作的作品多是表现将军旅生涯和战士训练,甚至不乏在诗里喊些口号。

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健林,始终用自己的学习方式一直优秀着,在别人看来,他是个“怪咖”,可也正是那种出于骨子里的“怪”,才令其创造了让人惊叹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