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 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华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的节日,古人特别看重这个双九的吉利日子。重阳节来到,日月并阳相逢,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举行登高活动,登高的时候人人背带茱萸囊,或是头戴**,携酒畅游欢饮,这是民间的习俗,传说可以避难消灾。又恰逢金秋,**绽放满园,所以重阳节又名登高节或**节。亲人在一起品菊赏菊,畅饮**酒,其乐融融。

思乡,是一种刻在游子心中的忧愁,也是镌刻在游子心灵深处的一种悲伤。思乡的人,会在看别人家阖家团聚的时候,眼里含着心酸的长泪,孤独了自己的背影。

思乡,亦是一种伤痛,从离家的时候便写在游子的心里。历经岁月悠悠,伤痛更浓。思乡经历了长久的岁月之后,便在游子的心中演绎成为一种信念,任凭四处漂泊,依然不改内心的执着。于是,思乡便成为了种习惯。思乡是掺和着伤痛的一种幸福,没有离开过家的人无法体会。

恰逢九九重阳节,便勾起了一份浓浓的思乡情。历代诗人都喜欢登高赋诗,“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有诗《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那年的九月九,卢照邻客居异乡,值得欣慰的是恰巧和王勃在一起,还不至于适逢佳节孤家寡人,于是便相约一起登高过节。秋风萧瑟,遥望着脚下绵延的山川,看见有鸿雁南飞,于是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乡和亲人。本是用来祈福的花酒,此时此刻却用来借酒浇愁,客居在外的心酸与忧愁寄情于酒,思乡的泪便在心底流。

在这样一个举家团圆的重大节日里,另一位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便是为我们留下千古佳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者王维。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经典唐诗,记得年少时就能熟练地吟诵,那时只是肤浅地了解一些皮毛,如今年拈来再品,却又品出别样的味道。于这首诗,于王维,更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人称诗佛。祖居今山西太原祁县,后随父母举家迁往山西永济县。永济县距离长安,算是比较近的县城。他留诗四百余首,经典诗作居多。他的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想必他熟读《维摩诘经》,于是便有了他的名和字的由来。他多才多艺,于诗、画、音乐面面精通,都有深厚的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和当时的诗人孟浩然合称“王孟”。

他21岁中进士,任太乐丞。曾因伶人舞黄狮被贬,至济州任司库参军。张九龄为中书令时,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后来累迁监察御史,并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幕府兼任判官。张九龄罢相时,王维被贬谪荆州长史。因此事他无意再在仕途求发展,但他并没有彻底离开官场。开元二十五年,他的官场又获升迁。

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叛军俘虏,迫不得已接受了伪职,京城收复后被定罪。那时他的弟弟王缙官职很高,他们兄弟感情很好,王缙剥官为王维赎罪,所以王维的官职只降为太子中允,他过了一段吃斋念佛清心寡欲半官半隐的生活,后来又获升迁,官至尚书右丞。

犹记得他的田园诗《山居秋暝》,那氤氲着小清新的诗句,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笔下的山间美景,他笔下归隐的田园闲适生活,给现世喧嚣城市生活的我们多少深深的向往。

他的那一曲在唐代便家喻户晓的《渭城曲》,那送别时的殷殷祝福和依依惜别的感情如一杯烈酒醉了多少世间的纷飞客。我们犹记得那一曲离歌,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是个天才,他的诗不仅局限于此,于军旅诗、边塞诗,他也写得波澜壮阔,写得酣畅淋漓。比如他的《从军行》《陇西行》《少年行》……

王维年少才高,是个少年天才,史载王维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他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不过一个州司马,正五品下和正六品上的官儿,古代的文人都希望通过入仕来光辉自己的前程,给家族门楣生辉。想古代有多少文人苦读一生就为了有朝一日能落魄公子中状元光宗耀祖。王维岂能例外。

长辈的殷殷期望,自己的人生理想,振兴门庭的重任,王维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人往高处走,京城是人才济济的地方,是天子脚下,那里必然有文人生存的肥沃土壤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在那里一定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时间的隧道悠悠把我渡回那年那月那大唐。我仿若清晰地看到王维正背着厚重的行囊,一脚踏入帝都长安城,从此便开始他羁旅的人生。那年的他,脸上洋溢着青春的青涩,那年的他还是翩翩少年,那年,他年方十七岁。恰逢人生最绚烂的花季。

如今十六七岁的少年,即便不是家庭富裕、条件优越的富二代,即便不是生于名门望族的富家公子,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在这个开花的年岁,正好在宽敞明亮的校园读书。而那时的王维已漂泊于京城长安,成为一个在都市漂流的浪子、游子。当时和他一起客游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还有他的同胞兄弟王缙,兄弟二人都是才华横溢,以诗歌见长,成为京城久负盛名的,王公大臣、达官贵人府上的清客。

繁华的帝都,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喧嚣而热闹。可是偌大一个城市里,他不过是一叶浮萍,纵使在人前有多少荣耀与风光,可是他的根不在这里。他只是这个城市的寄居客。年少又单薄的他,日日忙碌穿梭,可他不过只是奔波在这个皇城边缘的一个游子,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有时孤独仰望皇城的天空,他感觉浮世苍生的自己是那样的渺小,不过一粒微尘而已。

少年离家,只为追求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岁月如歌,乡情浓烈如酒。少年心事,梦字饮成愁。弟弟回家乡去了,王维一个人游走在城市喧哗的十字街头。九月初九,又逢重阳。看别人都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地呼朋引伴,携手亲人一起登高共庆佳节,唯独自己在城市一隅寂寞地品着**酒。

想他们在遥远的家乡,想必我的亲人们一定一起登高,一家人热热闹闹俯视秋天的原野,看沉甸甸的枝头硕果累累,满山秀丽的风光吧。暮秋,家乡的红叶一定开遍了山川的沟沟壑壑,那绽放的花瓣多么像亲人们脸上幸福绚烂的笑容。

在这样的时刻一定举家围坐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插着茱萸,痛饮着**酒。你们会不会发现人群中少了一个我?我仿佛隐约听到那重阳的深夜里王维那一声思乡的长叹,我仿佛看到王维正孤身一人窝在客栈里,独酌**酒,一杯一杯复一杯。想家的泪水划过他年轻稚嫩的脸庞。

一颗年轻的心在寂寞的深夜里孤独飘摇,多少年都没有停止过流浪,是什么让他有了回家的渴望。走了这么久,不知道家乡变了模样没有,走了这么久,不知道临行时自己种在小院前的那颗小树它长高了没有?

忘不了第一次孤独离家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忘不了第一次在异地他乡过节的滋味,再一次涌上心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诞生九九重阳节,在诗人午夜梦回时的思乡梦里。

设身处地体味一个少年王维的佳节想家,真的有泪珠儿轻轻划落。那一缕最真的想家的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击垮了我脆弱的心。我们也都有过十七岁的华年,我们也曾离开家,为了求学,为了好好生活。繁华的现代都市,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忙碌又疲惫不堪,可我们依然想家,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

不论我们身在何处,海角或是天涯,想家的时候,总能打个电话,哪怕只是听听母亲熟悉的唠叨,听听父亲关切的问候,也能慰藉我们思乡的痛,想家的苦。

遥想那年的王维也会在无边的孤独里慢慢长大吧,世事沧桑总会让他变得更坚强。他多像年轻时的我们,不顾父母亲人的劝阻不顾一切要去流浪。

他小小少年的作品,是那样的剔透委婉,直赋心曲,雅而不俗,少年心事自然演绎成诗,本是佳节思念兄弟,意境拉伸演绎成思念故乡和亲人。

他这一首小诗,不施粉黛,却素颜可人。这一首小诗,语句平实朴素,却是那样的情真意切,细细品味便可醉了心,醉了灵魂。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古人今人心中皆有的思乡情结,仅这一句,不知道醉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让人品罢犹感余味袅袅,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