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领中国地质部(1 / 1)

李四光回到新中国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他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休息,便出席了6月份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他在大会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分析了欧美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各国统治集团对待新中国不尽相同的态度,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他回国后首次面向全国、全世界发表的公开宣言。

毛主席对李四光的发言十分赞赏,认为是“爱国的、反帝的”。在不久之后的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期间,毛主席第一次会见了李四光,亲切地对他说:“李四光先生,你回来了,欢迎你。你在政协会上的发言讲得很好!”两个人紧紧握手,李四光为毛泽东的诚挚、谦逊而感动。

朱德、刘少奇、陈云、李富春等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在相应场合会见了李四光,皆以革命同志关系相待。尽管这时的李四光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却与这个伟大的政党融为了一体,彼此之间堪称名副其实的肝胆相照。

1950年6月下旬,李四光出席政协委员会关于最后审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方案会议。会议要求,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方案和清华大学设计方案中审定一个。讨论中,以田汉为首的一部分委员赞成美术学院的方案,以张奚若为首的另一部分委员赞成清华大学的方案,双方争持不下。这时,周总理来到会场听取意见。他见李四光一直凝视着两个并排挂在墙上的国徽放大模型沉思不语,便要李四光表态。李四光指着清华大学的方案模型说:“我看这个好,天安门广场宽广,五星红旗布满天空,够气派!”总理大笑,表示赞成,最终确定了清华大学的设计方案。

当年12月,李四光夫妇由六国饭店迁至东城遂安伯胡同新居。李四光一到北京,立即开始筹办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的事宜。他广泛征求地质工作者的意见,并亲自拟订了一份征求意见信,发给全国所有的地质工作人员。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最后提出成立“一会、二所、一局”的意见。“一会”是指成立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二所”是指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一局”是指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矿产地质勘探局。

旧中国有三个全国性的地质机构:以尹赞勋为首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以俞建章、许杰(实为李四光)为首的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以谢家荣为首的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设在南京。南京解放后,这些机构工作人员很多都留了下来,三个单位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也基本保存了下来,这让李四光十分高兴。

但当时,我国地质工作基础极其薄弱,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地质专家只有200多人,钻机只有8部,直到1952年6月底,全国才有40部钻机。更关键的是,旧中国地质工作水平很低,具有工业意义的地质工作几乎没有开展。新中国成立后,这三个机构是分是合,隶属何处,北京和南京的人怎么安放,纷争激烈。

方案很快得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1950年8月25日,经政务院批准,地质工作计划调配委员会改为“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委员,统一部署全国地质调查研究与勘探工作,对这三个机构进行整合,尹赞勋、谢家荣为副主任委员,章鸿钊为顾问。财政经济委员会矿产地质勘探局也随之成立。

1950年11月1日,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在京召开扩大会议,这是全国地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地质界大团结的会议。到会60余人,由李四光主持,会议主要讨论了中央地质机构的组织、中央与地方地质机构的联系、1951年工作计划和地质教育等问题。大会的主旨就是团结,把三股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开拓地质大业。

为此,李四光耗费了许多心血,甚至,就在开幕式前一天的筹备会议上,因机构设置问题,田奇隽、侯德封、李春昱、谢家荣、孙越崎曾发生争执和不快,经李四光劝和,才得以缓解。同时,对名利素来看得很淡的李四光,在会议期间的一次讲话中称“这次会议确是章老先生开创中国地质事业以来第一个重要会议”,高度赞扬了章鸿钊的功绩。

正如章鸿钊在开幕词中说的,“我从事地质工作已经34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愉快。过去环境不好,在沉闷中过日子……今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齐集一堂,是开地质界的新纪元。希望大家努力团结,为新中国的大事业而努力。”

李四光在闭幕词中说:“开会以前我很担心,恐怕会开不好。结果不但开得很好,并且皆大欢喜,大家团结起来了。过去,我自己常想,只做点研究工作,不愿负行政责任。但客观环境不允许这样。经过考虑、斗争,我认为,只顾自己的兴趣,就是自私。所以才决定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直到我不能做的时候。”

李四光以他毕生的实践,履行了他的这一诺言。

全国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后,地质工作和地质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中央很快发现,“一会、二所、一局”这种组织形式还是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是因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但中央在制定计划时发现,很多想上的项目上不了,原因就在于地质情况不明、矿产资源的“家底”不清,拖了后腿。

1952年8月10日,根据《关于调整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成立地质部,部址选定为前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北京市西城区兵马司胡同9号,任命李四光为部长,李四光走上了领导全国地质工作的重要岗位。

为保证李四光有充分的时间从事科研,需要找一位阅历丰富、组织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得力副手主持日常工作。毛泽东、周恩来想到了何长工。此前,何长工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以航空、钢铁、造船、电机和动力工业为重点,主抓重工业部的组建工作,奠定了我国重工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2年8月7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找何长工谈话,“组织上决定调你到即将成立的地质部去工作”。何长工感到十分突然,遂以自己不懂地质和因身体原因爬山越岭困难为由,要求到其他部门去工作。薄一波说:“这次调动是周总理向毛主席提出的,毛主席同意你去地质部,说你有那么一股劲。”薄一波还说:“事情定得很急,也来不及和你商量。”

当日下午,何长工被任命为地质部副部长,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地质工作生涯。地质部成立后,三方面的人各得其所,都有重要职务,成为方方面面的中坚和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