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面世(1 / 1)

仅仅是这些手艺活,显然还不足以让小四光在1902年来武昌读书。很显然,如果他在乡下找个高手继续学习手艺,他会成为绝顶的民间米花糖高手、扎花灯巨匠、刻字大师,或者,中国最顶级的航模制作牛人,总之,“高手在民间”,他一定会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

但是,就该中国幸运,小四光没有将这些手艺抛下,但也绝没有继续深造的意愿。对其个人来说,他没有因此浪费掉自己真正的才华;对中国来说,也因此没有浪费掉一个真正的人才。

这一切,来自于村里那一块神秘莫测的巨石。

正如一只蝴蝶停在菜叶上轻扇双翅引起达尔文的注意,从此长久激发了他对动物学的兴趣一样,这块巨石对小四光来说意义巨大。我们不能说它直接导致了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的诞生,但在漫长的童蒙岁月中,这是小四光脑海里的一个超级大问号。正因为无人知道它的来历,小小少年至少明确了一件事:这世上有很多未知的东西。

如前所述,我们知道小四光对任何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绝不放过,故事显然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没有一个人知道而已。

小四光的家乡黄冈县回龙山下张家湾村,山脉起伏、丘陵遍地、水塘众多,称得上是“五步一踏水,地无三尺平”。但在村子前面,却是一块很大的、珍贵的坪坝,是村民堆柴、打场的最佳地点,也理所当然地是小孩子藏猫猫的天堂。

在这块极其平整的坪坝上,一块巨石突兀地耸立着。它干干净净,傲然而沉默,周围无一块石头,没人知道它站了多少年。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所见的东西,即使再不合常理,时间长了,也就会不觉为奇,甚至会认为理所当然。在村里,没有一个人对巨石凝神驻思,家家习以为俗,人人迷而不悟。

直到有一天,总是躲在石头后面的小四光再一次被人轻易找到后,大家发现他整个人似乎中了邪一样,面对石头念念有词。

按藏猫猫的游戏规则,既然他被找到了,接下来就应该由他来找其他孩子。在小伙伴的呼叫声中,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石头后面叨叨咕咕。这种状态让黄昏中的其他孩子都产生了狐疑,几个胆小的孩子已经开始怯怯地退后着脚步。一个个头稍微大些的孩子壮着胆子走过来,用手试探性地拍了他一下。

小四光似乎猛然醒过来一样,大声喊出一句话,那些正在怯怯退着脚步的孩子,听到后更加恐惧,“哇”的一声全都吓跑了。那个拍他的“勇敢者”惊愕地瞪着他,突然也胆颤心惊地转身逃开。

“为什么这里会有一块大石头呢?”余音仍在坪坝回**。黄昏中,小四光一个人依然伫立,小小的身影完全被巨石遮住。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老天爷把一块石头放在这里,还需要什么理由吗?这不就像打雷之后就下雨一样普通吗?至于道理,管它呢,知道了也不能换一升包谷,费那劲有什么用?

但小四光却没有放弃,他立刻去找见多识广的陈二爹。陈二爹笑眯眯地说:“那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重达几十吨的大石头,当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否则,难不成是哪个大力士闲着没事把它抱过来放在这的?

相比起其他村民的不耐烦,陈二爹的回答已经相当靠谱了,乍一看很像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村民也基本认同陈二爹的判断。但小四光挠了挠头,立刻发现了这个答案的漏洞所在:如果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么它的下面怎么这么平坦,按理说,应该有个大坑才对啊?

他回家去问爸爸,李卓侯深思一番道:“天上的确掉下来过石头,在天上,它叫流星,到了地上,它就叫陨石了。”

如果换做你,作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问到这里大概也就不懂装懂地跑开了,一声蛐蛐叫完全可以把一个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转移,但小四光日后能“羽化”成著名的李四光,就在于他此刻刨根问底地问了一句:“爸爸,那这块石头到底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呢?”

见多识广的李卓侯终于被难倒了,他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问题,说实话,爸爸也不知道。”

对大多数人都不算问题的问题分两种:一种是先天愚型,比如“为什么吃饱了就不饿”这一类的问题;另一种则是大智若愚型,属于真正的问题,小四光提出来的正是这种问题。大智若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它绝对存在,只是因为司空见惯而被漠视,而真正的奥秘也从这个问题中找到,从这个意义来说,一个好问题,本身就蕴藏着真正的答案。

这个大智若愚的问题估计正是小四光得以成长为伟大科学家的起因。先不论这个问题在小四光的脑海中存了多少年,站在水陆街的湖北省学务处报名台前等待报名的小四光,还不清楚他所在的地方有何历史意义——

这是全中国第一个省级的新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前一年才刚刚设立。张之洞认为,小学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在他主持下,湖北省率先建立了学务处。自1902年起,他相继在武昌城内创办了5所高等小学堂,统称为东、西、南、北、中5路新学,各自招收100名学生。入学年龄定在11岁至14岁之间,先决条件是至少能够背诵一两部经书,并且可以讲述其中的大意。

值得强调的是,考生一经录取,在校期间的住宿、伙食、服装和日用品等全由校方供给,品学兼优者还可以享受公费选送到国外留学!而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于次年即1903年推出的“癸卯学制”,更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备的新学制。这两件新生事物,对旧中国逐渐转轨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作用。

但当时小四光没想那么多,在这座由旧皇太子殿改建的古老建筑中,他的心里只是再一次浮现下张家湾村那块巨石的突兀模样。在来武昌之前,他只能向乡村野老发问,其中学问最高深的人,也无非是顶着秀才头衔的父亲李卓侯。现在就不同了,他马上就会有更渊博的老师,这些老师各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这里,他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这个困扰他几乎长达5年的问题就要水落石出了。

“快填,快填,后边那么多人啦!”办事员不耐烦地催促着,鄙夷地斜视着一身土布裹身的李四光。这件蓝棉袍子,是妈妈为小四光精心缝制的最好的衣服。它是母亲在他出发的前夜,由自己出嫁时的嫁衣一针一线改制出来的,注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喜爱和祝福。

小四光从飘飘然中回过神来,拿起笔来就写。按照习惯,我们不太可能在填表时先写年龄,但对于惯于不走寻常路的李四光来说,这种可能性则超出凡人几多。他本来打算最后写上自己庄重的名字,但一不留神,却将年龄写进了姓名栏:十四。待他发现时,本来选择重新拿一张报名表填写是最恰当的,但是李四光知道,这张报名表价值一元。

一元钱!能买很多东西咧!将近100千米的路途,虽然是自己挑着担子走了好远,但兜里并未留有很多钱——黄冈到武昌的船票是一笔开销,何况家里给的本来就不多,而这,还是李卓侯亲自去乡邻家借来的。“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小四光深知父亲这一次已是破了例。

该怎么办?李四光看着姓名栏中的“十四”,急中生智,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了“李”字。可这样名字就成了李四,太过俗套也不够好听。这时他猛然看到填报大厅的牌匾上书“光被四表”四个大字,自小熟读《四书》《五经》的他知道,这出自《尚书》中的“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这四个字让他豁然开朗,同“仲揆”这个古意盎然的名字相比,“四”再加个“光”,多好啊!而“四光”这个名字又非常响亮,亦有“四面八方追求光明”的含义,顿觉欣欣然。自此,“李四光”这个名字诞生了,而此三字也开始渐渐闻名于世。

这改名的事件,让这位少年天才的不同凡响暴露无余,并充分显露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大个性:

其一,节俭。为省一元血汗钱不惜更名;

其二,挑剔。他深恨自己的草率,此时尽显对自己的苛刻;

其三,创新。在20世纪最初的中国,名以传家的古训根深蒂固,他小小年纪即自作主张,独立创新思维让时人侧目;

其四,认真。他没有在慌乱中随意写下任何字,比如叫“李四龙”。出生于回龙山的他,按理脑海中应该第一个浮现出“龙”字,但他从来就善于并乐于思考,名字必须有意义,与其说填报大厅牌匾上的“光被四表”四个字解救了他,不如说生命中的第一扇幸运之门早已潜藏于此,这是上苍对努力者的必然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