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在明代中叶横空而出,就像一个力量硕大的“劈山神”,一斧子下去,一直束缚人们心灵的封建僵化的伦理观念就开始动摇了。
王阳明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个个心中有仲尼”“满街人都是圣人”,这几句话犹如炎夏里一股清凉的风,首先吹拂了明代中后期的政治、学术领域。
在政治上,针对当时官场腐败、道德伦丧的现状,有王阳明思想的许多人敢于大胆进言,指责世道的不公。关心政治、建议变革的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尤其是王阳明教导弟子,不去逃避现实,要“知行合一”,在事功之中去拯救国家、拯救百姓。所以阳明学派的许多弟子都直接参与政治管理,其中心学弟子徐阶竟然官至宰相。
王阳明的弟子祝世禄在保宁县任知县时创建了一个很大的书院——环古书院,经常请东林党人来讲学,并且公开声明:对于“朝廷得失”和“官府长短”都可以议论评判。这在明朝中后期,无疑为社会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在学术方面,王阳明的思想更是开一代新学风,跳出了几千年来的条条框框,追求个性的体现,描写最真实的现状。
以写《牡丹亭》而出名的汤显祖,他在性格上狂**不羁,鄙视功名利禄,而追求个性自由,又颇具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义气,另有写下怪异荒诞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而有名的冯梦龙都深受王阳明的影响,往往沉醉于王阳明的著作中百看不厌。他们的作品从过去那种只写伦理道德、功名利禄的题材转向描写、揭露现实的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主角不但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忠臣节妇、孝子贤孙,那些过去不值一提的手工场主、形形色色的商贩、市井游民、歹徒无赖也都粉墨登场。现在看来,我们能读到明朝中后期活泼生动、精彩绝伦的文学作品还要多亏了王阳明在思想上对文人志士的影响。王阳明以及阳明学派的这股清凉之风不仅在明代风靡一时,流传百年,而且越刮越浓,席卷了清朝乃至当代。
清朝初期,因为王阳明的学说多与统治者的统治格格不入,便被统治者给冷冻起来,不准流传,而把僵化的程朱理学又加了些修饰,搬上了政治的舞台。
到了清朝末年,国势微弱,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爱国志士意识到,中国不但在物质文明上落后于西方,在精神文明也缺乏一个有力的武器,他们跳出了程朱理学的框框,拣起了阳明心学这个强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