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忌操之过急(1 / 1)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时候处理事情、解决问题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做一些不合时宜、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事,往往达不到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战术上要抓落实干实事,注重实效,步步为营,一仗接着一仗打”。

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总是犯“急躁病”,耐不住性子,静不下心气。有的瞎干、蛮干、盲目干,不管形势是否有利、时机成不成熟、条件允不允许,管它“三七二十一”,大干快上、立马见效;有的要“彩头”、不要“实效”,只求速度,不管质量,只求快,不求好,文件才发下去就开始督查检查落实成效,工作才启动就开始总结经验做法,任务才安排部署下去就要求基层报送材料,才指出整改问题就要求反馈整改结果;有的会风不实,调查研究不充分,方案不完善,文件材料不成熟,前期准备不到位,就仓促召开会议,为开会而开会,不解决任何问题;还有的急“位子”、不急“事业”,刚任职几天,就想着下一步怎么升迁,时间节点一到就想着提拔,时间和精力不用在干事创业上;等等。

凡事欲速则不达。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有其发展的规律,都需要讲究时机、条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头脑发热、求成心切,不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古人云:“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意为贤明之人做事,遵循事物发展的“道”和“理”,不违背客观规律,不急于求成。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领导干部不能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贪图一时之功,急功近利,而胡干、蛮干、乱干,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办稳、办妥、办好。

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发展进步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从一点一滴、一环一节地积累,积少成多、积微成著。越是过于急切,就越是难以成功。当今社会,在现代化生产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需要人们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由于处理不好速度与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关系,盲目图快,结果经常做劳而无功、徒劳无益之事,白白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白白耗费能源、资源。

有速度不等于有质量,有效率不等于有效益,“速度”和“效率”必须服从、服务于“质量”和“效益”,没“质量”的“速度”、没“效益”的“效率”,毫无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仅是心性不成熟、性格不沉稳的体现,也是作风不实、能力不足的体现,还是政绩观不正确、图虚名、务虚功的体现。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发,不感情用事,不莽撞冲动,不以“快”论英雄,不盲目追求短期政绩效应,稳步推进事业发展。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明朝吕坤在《续小儿语》中说,“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做事情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能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这山看着那山高”,必须祛除浮躁之气,沉下心来、耐下性子,把事情一件件、一桩桩做好。领导干部事务繁杂、工作琐碎,不管怎样都要有持久耐心,压住性子、稳住心神,不畏其难、不厌其烦,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地垒,一铲沙子一铲沙子地加,直至把事业办成办好。

进中不忘稳,稳中力求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是大局、是基础、是“进”的前提;“进”是方向,是目的,是“稳”的动力。没有“稳”,就没有“进”。要做到“稳”,就不能“冒进”。

领导干部要求“稳”,戒除浮躁,静下心来,稳住心神,稳扎稳打,抓实抓细、抓常抓长,不冒失、不冒进,不胡干、不蛮干,扎扎实实推进工作。要求“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冲破陈旧思想观念束缚,打破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主动作为、奋勇当先,不断打通制约发展的“中梗阻”,架设进取发展的“快车道”,推动事业不断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沉得住气方能成大器。《老子》有言:“气,乃神也;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人只有沉静而平和,稳得住心神、沉得住心气,才能做到善察时事、懂得轻重、临危不乱。领导干部只有沉得住心气,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思想情绪,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堪当大任、干成大事。

厚积才能薄发,要学会积累和等待。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长远。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毛竹在最初的4年间也只不过生长了3厘米,但5年后,毛竹以每天足足30厘米的速度生长着,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瞬间就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在4年间只长了3厘米,但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根往下扎,枝往上长,是大多数植物生长的规律,也是领导干部成长的规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大凡成功者,无不是把根深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大地的营养,积蓄向上的力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领导干部要注重“量变”的积累,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蓄力量、汲取营养。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领导干部特别要力戒急躁情绪,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敢于迎难而上,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做一名潜心静气、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积极作为的实干家。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要在静悄悄中干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要想成为优秀的干部,就要善于在坚定、镇定、淡定中韬光养晦、蓄积能量,在不张扬中静悄悄干事业。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受得了冷落,始终在默默无闻、不张扬中坚守岗位、勤奋敬业,做好该做的事,把全部精力用到事业上、工作中。要稳得住心神,不盲从、不浮躁、不动摇,不为难所屈,不为危所乱,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全身心扑到研究工作、琢磨事情上来。

事缓则圆,把握好火候。古人云,“事缓则圆,事急则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启示我们遇事要做到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分清轻重缓急,把控好节奏。领导干部善于把握工作的“火候”,既不“欠火候”,也不“过了头”,这是一种工作方法,也体现工作能力水平。

凡事欲速则不达。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有时需等待,有时当退步。如果头脑发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味地追求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甚至逆其道而行之,很容易忙中出错、急中出事,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常言道,“瓜不熟不落,时不至不成”,“百年陈酒十里香”。万物生长讲究时令,万事成败讲究规律,干任何事情都没有速成的“终南捷径”。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从实事干起,积微成著,厚积薄发。领导干部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循序渐进,善于顺势而为、步步为营、蹄疾步稳,这是稳步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

该急则急,该缓则缓,张弛有节。事情必然有急缓之分、主次之别。领导干部抓工作分得清主要次要、轻重缓急,急事要事马上办,缓事稳妥办,当缓则缓,当急则急,这是工作需要,也是工作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干任何工作都要分清主要次要、轻重缓急,讲究时度效,讲究时效、讲究尺度、讲究效果。讲究时效,就要善于未雨绸缪,早计划、早安排,不拖延、不耽搁,按时甚至提前完成工作任务。讲究尺度,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好工作进度,把握好“火候”,拿捏好“分寸”,按时间、按进度做好该做的事,既不“过头”,也不“欠火候”,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讲究效果,就是要有成效,所干的事有质量、有效益,应当进步的进步了,应当提升的提升了,应当发展的发展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