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刚刚执政的时候比较温和,还能听从恭亲王的劝告,联合慈安太后任命恭亲王担任摄政王职务,并下令,摄政王世世代代能够沿袭王位。恭亲王极力回绝这次任命,两宫皇太后就极力坚持,最终在恭亲王再三恳求下,两宫皇太后收回了任命。其实,有两宫皇太后辅政,根本用不着其他人再来辅佐。西太后一直挂念着恭亲王在热河曾经协助自己的大恩,就加封恭亲王女儿为大公主,还特许可以用黄色轿子,所以恭亲王一度权势很大。在西太后开始执政时,因为许多事情还比较生疏,且北京城里派别林立难以掌控,又不擅长外交事务,担心局面不好控制,所以恭亲王就成为了西太后的亲信。恭亲王摄政时间比较长,历经很多大事,犹如西太后的左膀右臂。时间一长,西太后渐渐熟悉了朝中的国家大事处理方法,刚毅的性情渐渐显露出来,她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事情。西太后非常聪慧,加之博览群书,在用人做事方面非常得民心。对之前信任的大臣,慢慢开始疏远,西太后开始独揽朝政。
西太后性情本来如此,可恭亲王本身不甘心退居幕后,其性情野心和西太后难分上下。西太后慢慢对恭亲王开始疏远冷遇,恭亲王渐渐感觉到难以容忍,所以,二人的关系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亲密了。接下来,西太后就鼓励慈安遇到一点事情就给恭亲王“小鞋子”穿,和谐相处的境况难以恢复到从前。恭亲王在用人时,无论升迁还是罢免,都不会和西太后商议,自己一人决定。各个省份的大事,恭亲王都一人操作。后宫和朝堂之间的矛盾慢慢滋生起来,开始互相掣肘。
当时,人们都感觉恭亲王如此对待两宫皇太后有些过分。恭亲王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大权,开始操控所有,骄横是难免的。
西太后在一次召见恭亲王时,恭亲王居然对她们说:你们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都是因为有我。西太后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话。西太后召见大臣的时候,都会坐到大殿的宝座上,面前还要隔着黄色的帘子,被召见的人是不会看到太后的。召见时,人要分开进入。恭亲王借助议政的理由,时常先进朝堂。宝座周围就有殿前的宦官,出现大臣失态,宦官都能看到。没有总管宣旨,无论什么人都不能擅自进入。但是,恭亲王多次没等宦官们宣旨就直接进入大内,感觉自己能够超越这些宫禁制度。
执政时间一长,西太后渐渐感觉到恭亲王和制度背离,妄图蔑视君王。大臣的奏折要经过西太后问询后才可以回答。有时候,西太后已经说完,恭亲王就假装没听见,要求西太后重复一遍。西太后说完话,恭亲王回答时常用大嗓门,骄横的态度让西太后难以容忍。
在宫廷之外,恭亲王和国内外的官员自由来往,恣意妄为,根本没有拿西太后的旨意当回事。西太后密令宦官监视恭亲王,随时汇报他的行踪。西太后渐渐失去了对恭亲王的信任,这一切从情理上讲都很正常。
西太后感觉到恭亲王的权势非常大,经常妄图超越自己的权威,因此就决定警告他一下,让他清楚国家体制是不可以随便超越的。人事方面的权力,必须要西太后决断。假如不是西太后的意思,立即就会被罢免。
西太后开始寻找机会,准备报复恭亲王。到执政的第四年,即1865年4月,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恭亲王在回答西太后的问话时,竟然不守规矩地擅自站了起来,这种做法绝对违反了朝廷制度。朝廷制度规定:被召见的大臣,绝对不可以忽然站起身,这项规定主要是避免大臣有非常举动而威胁到皇帝安全。宦官向西太后做了禀报,西太后大声说:“恭亲王忽然起身,唯恐有其他用心,这样对两位太后有危险。”侍卫们听到喊声进入大殿,将恭亲王拉了出去。西太后随后下令,大意是:恭亲王侵扰朝廷皇权,轻举妄动,罢免其摄政王、军机大臣以及其他宫廷所有职位,撤销其总理衙门的职务。
诏书中另外还附加说明:恭亲王辜负了朝廷的恩惠,妄加用权,随意用私人,所以被罢免所有职务……
一个月后,国内外的一些有关处理恭亲王事件的言论传到西太后耳朵里,她感觉凭借自己的地位,不应该让人们随便议论,于是就以自己和东太后的名义下达一道指令,对这件事情做了解释,目的是维护自己,掩盖了当时的行为。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这次处罚恭亲王在某种程度上说不是坏事。七天之后,西太后又以两宫皇太后的名义下达一道诏书,大意是:如今恭亲王能够领悟其中含义,且能悔过自新,朝廷内外臣民,取舍进退,都大公无私,没有丝毫成见。何况恭亲王是朝廷亲信重臣,才干过人,辅佐朝政,不可以中途改变,让其在家贪图安逸。恭亲王继续在军机大臣职位上做事。不用另外商议,以此表示对其栽培。希望恭亲王能够不要忘记那天悔过的心思,一心辅佐朝政,努力报答朝廷恩惠,不要心存疑虑,以此推诿,让朝廷失望。
同治四年(1865)秋天,举行了咸丰皇帝的葬礼。当时,修建陵墓达四年,埋葬咸丰的同时,还把孝德皇后也随葬了。孝德皇后在咸丰皇帝登基前一个月去世,其灵柩暂时安放在城西大约11千米的一个庙宇里,距离现在已经15年时间了,就是为了能和咸丰皇帝合葬。修筑陵墓和出殡的所有费用加起来数字巨大。当时,筹集款项困难很大。南方各个省份因为农民战乱,军费开支巨大,很难再担负这笔开支。皇帝的陵墓费用需要数千万两白银。地方政府无法承担这笔钱,内务府和各部官员被迫捐献承担。
先帝大葬之日,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都来到了东陵,恭亲王也一路随从,他另外还要负责修筑皇陵的任务,还有筹集款项的事宜。此时,西太后对恭亲王并没有过多的苛责。皇帝的棺椁用梓木做成之后,还要涂抹厚厚的漆,上面还要写“佛”字。放到陵墓中之后,底座还装饰了很多的珠宝。陵墓是用上等的石料修筑。之前,皇帝葬礼需要嫔妃和宦官来殉葬,现如今都使用木头和纸张做成的人来代替。让这些假人跪在棺椁前边,点起巨大的蜡烛,接下来,和尚们开始念经。金圭、玉笏、成串的珍珠,都放到了棺椁上面,其他所有贵重的摆设都放在陵墓中。所有这些仪式结束后,随后就关闭陵墓大门。第二天,两宫皇太后下了诏书,对恭亲王一些人进行了嘉奖。可是,四年之后,恭亲王和东太后密谋铲除了西太后的宠信安德海,此举极大地伤了西太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