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的北京(1 / 1)

10月2日早晨,先帝灵柩抵达北京西北城门。恭亲王已经在前一天晚间加派大批人马驻防。新皇帝和两宫皇太后以及大臣们都身穿孝服迎接。神主仪仗队走在灵柩的前面,后边是一队八旗骑兵。灵柩进城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跪地行礼。怡亲王等一些大臣到北京之后就来到了事先准备好行礼的巨大营帐里。两宫皇太后和咸丰的兄弟们,还有军机大臣桂良、周祖培都赶到了。西太后面色平静,用太后的神色问候怡亲王:“东宫太后和我对您和您的同僚如此尽职尽责护送灵柩深表感激。如今已经到达京城,监国的名号可以撤销了。”怡亲王厉声回答:“先帝遗诏是让我监国,两宫皇太后没有过问此事的权力。如今皇帝年幼,没有我的允诺,不管是太后还是其他大臣都没有监国的权力。”西太后说:“我们走着看。”随后下令侍卫拘捕了怡亲王三人。接下来,参与密谋的皇族们马上进入宫内,在皇宫大门恭候先帝的灵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中国人都是以死者为重。仪式一如既往进行,肃顺一些人的同党发现路旁都是忠诚于西太后的卫兵,都无可奈何。西太后用镇定赢得了胜利,随后将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到了东华门,两宫皇太后对灵柩施礼,恭敬地目送灵柩在殿里安放。西太后看到北京人心稳定,军心忠诚,就以两宫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将肃顺三人转交宗人府从严审判。主审官恭亲王撤销了这三人的职务。

肃顺在三个人中作恶最多,西太后因此最恨他。在热河,肃顺的夫人就得罪了西太后,这更加让西太后憎恶他们。肃顺的家产超过了亿万两白银,西太后全部没收,这些成为西太后权力的重要保证,也为她好大喜功埋下了伏笔。

10月6日,恭亲王已经审理完肃顺三人案件,然后奏请西太后最终怎么处理。西太后最终恩准载垣、端华自尽,肃顺马上处斩,景寿、穆荫、匡源、杜翰都被削去职务,但没有被流放。

1864年,朝廷镇压太平天国时,西太后在收复南京后下诏恢复了二位王爷的爵位。不过,怡亲王、郑亲王的后人依然被上苍所遗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怡亲王的后代因为参与义和团的合谋被赐死。其实,八国联军要求处分的黑名单里没有怡亲王后代的人名。当时,国家蒙羞,西太后心情非常不好,就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在那场作战中为国捐躯的,还有郑亲王的继任,他这样忠诚于国家,成为了皇族的好样板。肃顺死后第三年,西太后下了一道圣旨,但凡是肃顺的后代,永远不能录用。当初,肃顺掌握大权时,对曾经得罪自己的人,都是永不录用,如今这样的待遇又回到自己后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