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的阴谋(1 / 1)

按照咸丰皇帝的计划,准备在咸丰十一年(1861)回京城,而且已经下达了命令。可就在这年1月,咸丰皇帝病情加重,不能动身启程。此刻,咸丰皇帝的弟弟怡亲王载垣与郑亲王端华、肃顺密谋勾结,控制了朝政大权。郑亲王端华是清太祖的分支嫡系,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而主谋肃顺是他的远房表弟。肃顺本来是市井里有名的混混,阴险狡诈,是怡亲王和郑亲王把他推荐给了咸丰皇帝,并很快得到了咸丰的宠信,本来只是一个部内小官的肃顺从此迅速飙升成为了军机大臣。这时候,肃顺阴险的本性开始显露。向来以敢于直言著称的公正廉明的大臣柏葰,因为之前曾经得罪过怡亲王、郑亲王,肃顺就假借江南科考案胁迫咸丰皇帝除掉了柏葰,引起了公愤。西太后发现肃顺借助皇帝的信任权倾朝野,就想解救柏葰以打压肃顺的嚣张气焰。结果,还是让肃顺得逞,由此让他的地位更加稳固,而朝中大臣也都敢怒而不敢言。

有一次,户部发生了舞弊案件,肃顺为此罢免了许多官员。当时,官场内营私舞弊事件非常多,大家都习以为常,肃顺这么做并不是以整顿官场为目的,他是假公济私,借机报复仇敌。这次案件里牵涉了一百多名富商,肃顺对他们刻意盘剥,从中谋取了巨额贿赂。他以此结交怡亲王、郑亲王,为自己升迁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为自己后来的身败名裂埋下了种子。拘押肃顺之后,其家产都被西太后秘密藏了起来。义和团进入北京时,这些财宝藏在密室内。当初,英法联军向北京进攻的时候,是肃顺提议让咸丰皇帝向热河逃跑。当时,西太后和很多大臣提议让咸丰留在京城,结果遭到咸丰的拒绝。肃顺还建议咸丰不要让大臣们跟随左右,以此方便自己的阴谋。他的计划非常周密,令人称畏。所幸西太后有智有谋,最终挫败了肃顺的阴谋。

咸丰皇帝还没有在热河病逝的时候,肃顺并没有采取阴谋活动。咸丰帝驾崩之后,西太后就秘密联络了恭亲王奕??,让他昼夜兼程赶到热河,然后一起谋划最终将肃顺一伙一网打尽。西太后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命令宗人府严加审讯肃顺一伙,此刻,肃顺埋怨怡亲王和郑亲王说:“如果你们早听从我的建议,我们怎么能落到现在的地步?”开始,怡亲王发现咸丰皇帝对西太后很宠信,就想削夺西太后的权势,为自己夺取大权铺平道路。于是,怡亲王就向咸丰皇帝进谗言说西太后和荣禄图谋不轨,建议把西太后打入冷宫,这样就铺平了政变的道路。东宫太后一向性情温和,从来不关心朝廷的事情,也不过问肃顺一些人的行为。肃顺一些人就妄图在热河政变,担心回到北京后不好控制,更担心大权最终落入借助宦官势力的西太后手中。因此,肃顺经常向咸丰皇帝进言乾隆时期的一些事(乾隆时期,一名妃子被终身囚禁就是因为不孝敬母亲),妄图囚禁西太后。不过,咸丰皇帝没有听信他们的话,只把西太后儿子交付给怡亲王夫人抚养(怡亲王夫人应诏来到热河,正是为了此事)。接下来,肃顺开始谋害恭亲王,说他阴谋联合洋人制约朝廷,一定要严防控制恭亲王的权力。

肃顺还谋划要除尽北京的洋人和咸丰的兄弟们,起码要将他们囚禁起来。三人写好了诏书,准备等咸丰病逝之后宣布。令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西太后已经设法掌握了皇帝的玉玺。按照大清制度,新皇帝继位的第一道圣旨必须要加盖这枚刻着“世传受命之宝,凡嗣皇帝继位,首次谕旨,必盖此印”的玉玺。怡亲王不敢贸然夺取玉玺,这也让他最终不能成就大事。三人阴谋加害西太后和荣禄的言论传到咸丰耳朵里,加之热河天气炎热,致使咸丰皇帝病情加重,以至于还要让恭亲王代替自己到太庙祭祀祖先。